2006年8月10日,《南華早報》刊登了一篇《實現經濟平衡,中國領導人應放膽一賭》。文章開頭就說:“中國領導人若希望刺激國民經濟最脆弱一環——消費,就必須邁出重要的一步:重新全盤考慮賭博政策。”
按照作者的意思,短期內把成熟完善的博彩業引入中國,因為“政治”原因行不通,但“起碼應該先放松對賽馬業的限制”。此外,中央應該鼓勵西部內陸省份經營賭場,“以有效縮小內陸和沿海省份貧富差距”。除了鼓吹放開賭博外,文章還認為應當積極發展私人航空、私人游艇和高爾夫球行業,“為政府增加收入,創造就業機會”。
古人針對文章作者一類的人,早就有一個評價叫“舍本而逐末”。表面上,消費確實是國民經濟最薄弱的一環,而且它確實也只是表面上而不是本質,是“末”而不是“本”。那么,為什么國內消費低迷?
一是老百姓收入太低,買不起消費品。到大城市看看,似乎消費市場很繁榮,但這些繁榮的消費市場覆蓋了多大人群?絕大多數靠種地和打工掙點兒活命錢的農民,一個月拿幾百塊錢的城市下崗工人,他們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哪能有多余的錢來“拉動”你的消費數字?說出來不要不信,我們那兒農村就有買不起鹽的。有人或許要擺出什么78:22來,對于把這種商人在做生意時耍的把戲用在這里,我只能表示不屑。試想,如果中國10億低收入人民每人每年增加500塊錢消費,那是多大一筆數字啊。
二是老百姓不敢花錢。時下流行這么一個順口溜:房改就是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就是把你二老逼瘋,醫改就是提前給你送終。中國人本來就有積蓄的習慣,加上眼下動不動就數以萬元人民幣記的支出,老百姓誰還敢花錢?住房、教育和醫療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這本來是政府應該出大頭的行業,卻承包給了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商人,再讓這些形形色色的商人向老百姓巧取豪奪。就靠那點兒收入,要填滿這些無底洞,你說老百姓能不省吃儉用存錢嗎?
最近幾年中央基于嚴重的危機意識,接連提出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等口號,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每個人都從經濟發展中獲益。那些僅僅關心宏觀數字的觀念必須摒棄。而這篇文章的邏輯出發點正是宏觀數字。賭博能增加數字,讓富人多買飛機、游艇,多打高爾夫球也能增加數字,好得很嘛!但是,這些措施能給老百姓帶來多大好處?創造就業機會嗎,它能讓幾個人就業?增加政府收入嗎,政府會拿這些收入來包辦教育醫療,讓老百姓敢花錢?
不會!自然界信奉弱肉強食,人類社會之所以優越于自然界的,不只是擁有科技,能生產產品,還在于它能調節強弱平衡,讓弱勢群體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一切以有錢人,以強勢人群為出發點考慮問題,就失掉了基本的人本關懷。賽馬、開飛機、架游艇、打高爾夫,這和改善窮人生活有什么關系嗎?這對改變不平等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什么用處嗎?富人可以玩兒這些,但不要告訴“中國領導人”,讓國家來鼓勵富人們玩兒這些好不好。真要關心中國發展,關心國家長治久安,就告訴國家領導人應該怎么樣解決老百姓的基本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解決了,消費自然就增加了,這才是根本。否則這個國家只能一天天腐爛和毀滅下去。
人類社會聯系如此密切,你可以站在高處,揚著頭,對下面千萬張菜色的臉視而不見,但他們下一秒就可能掀翻你腳下的臺子,把你踩爛在他們腳下。海涅在《西里西亞紡織工人之歌》里寫道:“德意志,我們織你的尸布!”不要小看老百姓,你不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自己去奪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