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逆向式科學管理制度模式是社會和諧的制度保障
田忠國
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封建等級和剝削思想為主體,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歷史,只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產生后,才為結束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和實踐范式。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不同之處在于,一、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不同。二、管理模式的不同,社會主義是大眾共同管理模式,資本主義是精英管理模式。三、創造成果分享人群不同。前蘇聯社會主義管理模式實行的公有制為基礎的精英式管理,和資本主義管理方式差不多。我國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又建立健全了大眾管理機制,我個人認為,這才形成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模式。
隨著主席逝世,大眾管理模式隨之被否定,換成了前蘇聯的精英管理模式,結果沒用幾年,改制就成了主流精英的共同選擇,因為,中國只有實行經濟制度改制,精英層才能達到快速占有國家財富的目的。面對現實,在對照主席曾經說過“在中國搞資本主義很容易”的話,一下子就能明白為什么主流精英共同痛恨、咒罵、否定主席建構的大眾管理模式了。
大眾管理模式,我稱之為逆向式科學管理模式。
我之所以稱大眾民主管理模式為逆向式科學管理模式的原因:
一、在人類歷史上,精英管理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因此,主流精英稱此為社會發展潮流,我們姑且延用這一語言模式,將此稱為順治。為什么稱此為順治呢?因為,人類一直以剝削、壓迫思想為建立制度的基礎,其制度也就是為了維護剝削壓迫為主要目標。主流精英認為毛澤東逆社會潮流而動,破壞了剝削、壓迫的思想秩序、價值秩序、制度秩序,所以,必須剔除毛澤東思想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影響,維護剝削與壓迫的制度機制。
二、反剝削、壓迫的思想秩序、價值秩序、制度秩序,我稱之為逆向式科學管理模式,因為,人類歷史證明,剝削和壓迫是反科學發展的,也就是說,人類只有消滅了剝削和壓迫的思想秩序、價值秩序、制度秩序,才能步入科學發展期,這就是為什么真正有良知的學者一致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科學的根本原因。
三、如果說馬克思創立了消滅剝削的理論,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模式,晚年毛澤東則在列寧的基礎上,建立了逆向式科學社會主義的管理模式。我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建立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基礎,列寧則在思想理論基礎上建立了世界上首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架構,但管理模式仍然沿用順治,也就是精英管理的基本模式,這種精英管理的模式,一是不利于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當權者容易搞資本主義,這才有了毛主義的逆向式管理模式的產生。也就是說,因為經濟所有制的本質改變,必須與所有制相適應的政治管理模式,如果僅有經濟制度的改變,沒有政治管理模式的改變,經濟制度的改變也就是個早晚的問題,不是個會不會改變的問題。
四、經濟所有制,也就是公有制的改變,政治上的公有制管理,也即大眾政治管理,也就成了社會的必然。因為,沒有政治上的公有制管理,經濟上的公有制就失去了政治制度的有效保障。
五、右翼以中國前三十年資本短缺為由,指責前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緩慢;左翼認為前三十年走得是社會主義道路,比后三十年發展快,而且發展神速。右翼說中國前三十年是社會主義,沒有資本怎么發展?爭論至此,左翼好像沒理好說了。但是,認真分析之后我們發現,社會主義有社會主義的資本運作機制,資本主義有資本主義的資本運作機制,所不同的地方只是,資本的所有權不同,資本運作的成果流向也不同。資本主義的資本歸個人所有,資本運作的成果也歸個人所有,因為這是資本制度所決定的;而社會主義的資本歸全民共同擁有,國家,也就是政府官員僅僅受托于全國人民,履行管理責任,其運作成果,在有步驟遞增的基礎上,全國人民平等的共同分享。而中國前三十年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成果,就是社會主義資本機制,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的創造成果。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創造的成果,右翼通過理論創新(拿出掠奪的理由,這是第一步),而后一改制---竟然比蘇東倒塌還容易---全國人民奮斗了三十年的成果,就成個人的私有財產了。左右翼網站對我的這個觀點,一律采取:刪,無赦。很有趣,但也很耐人尋味的現象。
六、 趙磊 先生在“為啥‘右派都是大笨蛋’?”一文中認為,右派都是大笨蛋。對于這個觀點我堅決反對,因為,右派對于解決問題、洞悉社會未來是笨蛋,但對于掠奪國家和人民大眾的財富,就不是一般的聰明了,搶了你的拿了你的,還叫你說他搶得好拿得好,也就是教你說發展了。但是,你讓他拿處理搶劫的辦法,他當然不會拿,拿處理辦法還搶干嗎。特別是幫美國搶劫。打太極拳是右派最聰明的辦法。
結束語
鑒于中國六十年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后三十年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中國很有必要重新規制逆向式科學管理制度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建和諧社會。也就是說,和諧的前提是科學管理制度模式。
2009-9-2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