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賽珍珠(1892.6.26---1973.3.6),美國著名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 。
賽珍珠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的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同時她也是第一位或者說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了美國最高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另外她也是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她80多年的生命歷程中,大部分在中國度過,直到晚年(80歲),她還向有關方面申請訪華被拒絕。
在新中國享有至高無尚地位的魯迅對她的評語卻在長時間內成為決定她命運沉浮的標尺。魯迅對她很多作品評價都不高,魯迅又去世較早。所以賽珍珠在新中國的影響遠不如舊中國和外國。
茅盾也批評賽珍珠扭曲了中國農民的形象。巴金對賽珍珠也沒有好感。老舍和賽珍珠有過接觸,他從來沒有說過贊揚賽珍珠的話。
大地并沒有因為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品而在中國火熱起來,甚至在新中國八十年代以前成為禁書。
這是很不公平的。原因之一,這些文學大佬,他們的共同點是,沒有一部反映中國最大多數人民——農民的長篇著作。
一.“中國姑娘”:
賽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1892年 ,她3個月時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她從小先學漢語和習慣中國風俗、寫毛筆字、穿中國服裝、廚娘給她梳中國娃娃頭、穿中國繡花鞋。而后她母親才教她英語。從幼年起,她就在鼓勵中開始用中文寫作。
夜里經常被八國聯軍侵略和義和團反擊的炮聲中驚醒。在江蘇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后長達18年之久。10歲能說中國三種方言,18歲才回美國讀4年大學而后又回到中國。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鎮江有一條珠珠路,鎮江二中因賽珍珠、茅以升而天下聞名。
二.“中國作家”:
賽珍珠曾加入中國國籍。她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中國作家“。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曾回美四年接受高等教育。自1919年至1934年,她與丈夫卜凱 長期居住在所執教的金陵大學。利用各種機會深入農村、深入社會、了解工農大眾,同情幫助底層人民。“記住窮苦人,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賽珍珠)丈夫說她不顧正業,她背著丈夫秘密寫作中國故事。
1930年,37歲,賽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東風:西風》,從而開始了她的寫作事業。
1931年,出版代表作長篇中國國情的小說《大地》三部曲,1932年獲得美國最高普利策小說獎。《大地》一下子成為全美最暢銷書,發行十余版,發行百萬冊以上。在總人口一億多國家發行量如此之高,實屬罕見。她的事業從此蒸蒸日上,1936年,父母的傳記《奮斗的天使》、《流亡者》出版,并于1938年,《大地》獲得美國歷史上第三個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個女性作家,也是獨一無二寫外國故事的作家。
她的大量作品使美國和西方人知道:中國人不是梳辮子的怪物。
她一生著譯作品80余部。81歲生日那天,把中國繡花鞋擺放床頭,枕著《水滸傳》,悠然自得飛向天堂。她病逝后,按其遺愿,墓碑上只鐫刻中國名字“賽珍珠”三個漢字,無英文。
三.投身抗戰:
1934年,賽珍珠回國定居。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37年抗戰爆發后,為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奔走。許許多多美國人正是通過賽珍珠的小說了解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解囊相助。
她因批評蔣介石獨裁統治,國民政府抵制、拒絕參加她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儀式。她幫助中國共產黨藝術家王瑩夫婦在美國開展抗日宣傳,并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脫離險境。
賽珍珠還在美國創辦了一份《亞洲》月刊雜志,專門介紹東方文化,發表具有進步思想的文學作品。
我國左翼作家魯迅、茅盾、郭沫若、柔石、丁玲、蕭乾、蕭紅等人的翻譯作品,都經賽珍珠之手一一與西方讀者見面。
四.致力慈善:
1925年,她收養了賈尼斯,之后又接著收養了8個孩子。
1949年出于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在后來的50年,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
五.友好使者:
1942年,賽珍珠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致力于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
1972年,80歲,尼克松訪華以后,她主動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看中國”節目,并積極申請訪華。
1973年,她帶著種種疑惑和遺憾離開了她的兩個世界。賽珍珠給一位朋友信中曾寫道:"我想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多,我幫助美國人民了解和熱愛中國人民。盡管我們目前和中國大陸互不往來,美國人民還是一如既往地關注著中國人民。"
六.作品評價:
1.《大地》三部曲:
《大地》描繪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小說通過主人公王龍一家的故事,展現了中國農村的社會狀況和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洞蟮亍飞鷦拥孛枥L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以飽蘸同情心的筆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在小說出版的20世紀上半葉,這一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的鴻溝,有力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后的神秘國度”印象?!洞蟮亍肥?0世紀三四十年代影響中國社會百種翻譯作品之一。
有史以來,第一個外國姑娘把中國人民的血淚寫成的第一部長篇巨著,她把中國人民的血汗捧向諾貝獎獎臺。讓全世界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兵荒馬亂的現狀、中國人民的苦難。
美國時事及文化周刊《星期六文學評論》稱《大地》是“一部非常優美、非常優美的小說。我們終于從一部小說的字里行間讀到真實的中國人民,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人們經常描述的荒誕無稽的中國,我們看到的是誠實的農民、忠誠的妻子,富饒的大地、農民的泥土房,布克夫人的小說是如此感人,如此真實”。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賽珍珠女士,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于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某種中國精神,使我們認識和感受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接在一起。”
2. 她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是《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3. 文學特點:賽珍珠開啟了西方作家創作中國和中國人的新紀元。
她的第一部小說《東風•西風》,又名《一個中國女子的述說》。從題目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賽珍珠要讓無聲的中國說話。她采取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并且敘事者是一個中國女子,這必然要顛覆以往的模式,從一個中國女人的視角看世界,看西方。
在賽珍珠的作品中,主角幾乎都是中國人,而西方人多是以傳教士身份做中國的配角。這無疑顛覆了以往西方白人是作品的主宰,黃皮膚的華人是"他者"的傳統寫作。
在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中,賽珍珠把她的目光牢牢放在了占中國人大多數的農民身上。在賽珍珠之前還沒有哪個西方作家關注過中國農民,就是中國自己的作家對于農民投去的目光也十分吝嗇和鄙夷。
何止作家,身居高位的共產黨員又有幾個把農民當做大寫的人看待呢?戰爭年代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流血犧牲,鬼子大掃蕩、國民黨大屠殺,農民是最硬的擋箭牌。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女性作家,賽珍珠的脈搏始終與中國婦女一同跳動。她作品中中國婦女形象真實、生動而且全面,上至慈禧太后,下至普通村婦都成為賽珍珠筆下生動的中國形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