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之《孟母三遷》
孟子者,山東孟家村人也,姓孟名柯。孟子少時,家貧,其父為謀生計,去晉國之山西小煤窯挖煤,遇礦井瓦斯爆炸,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下落不明。是時晉國小煤礦事故過多,賠償事務動輒逾億,突實施新政,下落不明者不屬于遇難者,得不到補償,孟家失去收入來源,乃陷入衣食無著之境地,唯孟母勤耕苦織方勉強維持母子二人度日。
一日,孟家村村長蹭進孟家,見孟母一人在堂,欲行非禮事,遭孟母嚴詞拒絕:光天化日之下,怏怏大國之中,堂堂村長居然行非禮之事,欺我孟家無人耶?村長悻悻而去。又一日,村長率一干人等沖進孟家,謂孟母曰:汝等居孟家村久矣,有若干費稅未交,能交速交,不能交速遷。
孟母憤然曰:華府新政,農業費稅全免,何來未交費稅之說?爾欲行公報私仇之事乎?
村長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縣官不如縣管,這孟家村是我的地盤,我作主。
孟母曰:吾當上訪。
村長獰笑曰:悉聽尊便。
孟母乃烙了三日燒餅,備了雨傘,三日后攜孟子踏上上訪之路。
先到魯府,魯府門人曰:某日為官人接待日,是日再來。
至期前往,魯府門前人頭躦動,孟母擠出一身臭汗,捱至跟前,官人師爺曰:接待時間已到,各位請回,下次再來。
孟母曰:吾情況特殊,須面陳官人。
師爺笑曰:爾看前來的哪位不是特殊情況?
孟母再言,師爺怒曰:哪家野老婆官人門前撒野?眾衙役何在?
只聽一聲“威武”,兩邊排出數個如狼似虎之衙役,扯手抬腳揪頭毛,將孟母舉起,一溜兒小跑,見一水溝摜下。
孟母一身濕透,泣曰:天理何在?
將息半載,乃起,心道:魯府不是說理之地,華府或能解決,自古有言“山東無日月,華府有青天”呵。
坐車乘船行了半月有余,進得京城,逢人便問華府所在。
路人或趨避,或搖頭,曰:不知。
孟母狐疑滿腹,嘆曰:偌大華府,居然無一人知道?
忽一人上前曰:爾等到華府所為何事?
孟母將上訪事項述說一遍。
那人笑曰:屑小事情,何足掛齒?吾即能為爾解決。隨我來。
孟母涕零感激,跟了那人前去。經一巍巍乎府前,那人曰:此乃華府也。
孟母仰頭看時,但見云繞殿角,鳥棲宮翅,壯觀乎!熠麗乎!此真謂大國之風華也!
正感喟之時,那人卻不停步,攜其一路飛奔。
孟母曰:華府正在這里,為何不進去?
那人曰:此乃華府慶典之所,非議事之地。
孟母再嘆曰:吾等鄉民,豈知大國之規矩。
至一小巷,左彎右拐,曲七折八,忽眼前一亮,一人擋住去路:哪里去?你看我是誰?
孟母猛一看時,疑是在夢中,仔細揉搓眼睛,卻不是眼花,那人不是別個,正是山東孟家村村長!
落入彀中了!孟母無法,只得隨村長回轉孟家村。村長怒極,曰:爾不顧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破壞穩定,破壞孟家村得之不易的和諧村落,吾謹代表孟家村委會之名義開除爾等孟家村村民之籍。即日起驅逐出境!
孟母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回家家不在,入地地無門,沒奈何只得背了孟子回到娘家所在地。
孟母娘家孔姓,住魯國大郡,然世祖以降,分田單干,人多田少,娘家亦難維系。孟母之母曰:非吾心狠,然則兒子是兒子,女兒是女兒,兒女分內外,內外各別。
孟母泣血跪曰:吾命不足惜,然孟家一點骨血猶存,吾不忍棄之。
孟母之母曰:孔孟雖為一家,實則各別,吾為孔家婦,不得顧孟家子也!爾宜早作打算。
孟母無可奈何,只得攜子漂流。
一日大雨,正無可尋避之時,偶見一磚窯,雖破,然尚有干燥處,抱兒宿之。
天既晴,出窯觀之,喜曰:此乃世外桃源也。前不見村落,后不見人煙。與狼蟲為伍,與虎豹為伴。念天地之悠悠,獨母子而逍遙。
自此始,孟母開荒種地,養雞養鴨養豬養兔,孟子揀拾柴伙,不畏辛勞。
忽一日,一群人眾至破窯前,指手劃腳一番,數日后隨隆隆機聲開來幾臺推土機鏟土機之類。那推土機只一下便將破窯推倒,孟母見狀欲上前阻攔,旁邊冒出幾位彪形大漢,扯手抬腳揪頭毛,一溜兒小跑至一水塘前一摜,孟母跌入水中。
良久爬起,破窯卻已不再,孟子在旁泣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
孟母語拆遷者曰:此地乃荒拋之所,汝等何為到此?
拆遷者言:此地已規劃為高爾夫球場,俺們奉命鋤和也。
言未畢,但見孟母手舞之,足蹈之,大哭三聲,又大笑三聲,瘋耶。
2010-5-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