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片的當天晚上和pollini發了條短信,說中國社會太畸形了。正好當晚她剛在帝都人民大會堂看完新排的歌劇《白毛女》,他回的短信原話是:《蝸居》講的是喜兒傍上黃世仁,楊白勞跟著沾光,愣頭青王大春則慘遭拋棄的故事。
一個字:精辟!學術老娘是專業出身, 咱不比,咱就一工科腦袋,就事論事的低層次思考一下。
先說海藻海萍代表的女人:
1.這部分女孩多數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或單身,或有小貝,但總體還是經濟不富裕,而且還喜歡浪漫和虛榮(當然她們肯定不會承認她們自己的虛榮),那靠什么來填充?金錢和愛情。那什么人能給她們(她們所認為的愛情和浪漫),就是像宋思明這樣的人,有錢,而且還懂點浪漫愛情的算是“有成”男人;
2.這部分女孩生活狀態都不是很理想,她們剛畢業的理想生活與現在不符,她們也會幻想自己能遇到像宋思明這樣的誘惑,她們可以嘴上鄙視郭海藻,但是心里難免會羨慕尤其在遭受挫折之時;
3.相當一部分家庭婦女,她們不喜歡宋思明的所作所為,但是她們喜歡宋思明對郭海藻的愛情(她們稱為愛情,暫且這么說,因為愛情是不分善惡的),她們的老公對她們不體貼不溫柔,而女人的情感需求很高,男人反之;
4.總體還是社會所迫,在大城市,掙錢工資不高不夠房租花銷,如果買房那只能像郭海萍那樣,但是社會上像郭海萍那樣的又有幾個?她好歹老公體貼,她好歹還人幫她聯系工作,好歹她還有很要強的個性和性格;而社會上不是這樣,現在有多少女人得不到愛情得不到體貼(現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情感需求也高),甚至沒有地方住,甚至吃飯都需要節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滿足不了的話,那么愛情情感需求只能靠幻想。所以,讓她們說喜歡宋思明吧,痛快的幻想吧??!
再說小貝蘇淳:
1.小貝的形象多是屬于校園愛情中的男主角,陽光,幽默,上進,一心一意的愛自己的GF,這也是還未跨入社會的女生的理想BF,我相信蘇淳在學校時肯定也是女生人見人愛的潛力股,聰明好學,要不然海萍那個人精怎么可能選中他?
2.但是人都是會變得,尤其是走進社會這個大熔爐,女人對另一半的要求就變得現實起來了,要房子,要體面的衣服,要昂貴得化妝品。所以即使像小貝這樣并沒有太多軟肋的“經濟適用男”在高消費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青島廈門)中要運作愛情,顯得如此力不從心,說“運作”實在是因為這樣的愛情已經不是靠兩人順其自然就能繼續發展的,必須靠努力的經營和雙方的理解支持才能維持。能夠在步入社會時依舊保持勤奮專情可樂觀,對小貝來說實屬不易,但從小“富養”起來的女人們的胃口其實遠遠大于他們的供養能力,只是她們選擇隱忍,與男方共同經歷過的酸甜苦辣的確能讓很多女人心甘情愿的和男人攜手享受“一起吃苦的幸?!?
3.女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就像蘇淳和海萍時不時爆發的小規模沖突,就像海藻對小貝的第二次離去不聞不問。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對男人的不滿。但是小貝和蘇淳做到了大多數男人做不到的事:一次又一次的忍受,一次又一次的主動和解,他們名事理,爭吵之后說得出一二三,所以沒有讓女人的埋怨日積月累的加深。
最后來說宋思明,宋這個角色不能局限于他的銀幕形象本身,它身后包含的意義太多太多
我曾想過,中國改革開放,不過是把蘇聯解體之后1年內的變化延長30而已,其本質是一樣的:國有資產被私有化侵吞,人民利益被宋這樣的上層社會所瓜分。上層社會不僅僅只有政府官員,同樣還有絕大多數企業主,銀行,國企,私企,外企的高管們,高校教授等等等等,有多少攫取人民財富的或者確切的說只要是依靠政府政策或者漏洞發家的人都被現實社會中視為“成功人士”的群體?;蔚闹袊?,價值觀極度扭曲的中國,二元社會人生觀一元化的中國!當然,即使在上層社會中仍然存在嚴格的等級制度,比如陳寺服,就是一個連犯罪潛質都沒有的“上層馬仔”,拿他和宋思明相比那不值得一提,但拿他和小貝和蘇淳比?對于MM的競爭力立馬體現出來。多可悲的現實。
當然,上層社會的人物絕對不會只是一無是處徹頭徹尾的人渣,相反要做人上人絕對需要在槍林彈雨的商界政界學術界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IQ,EQ甚至臉蛋,身體,婚姻。男人也需要利用自己的所能,找個好岳父少奮斗20年同找個好老公少奮斗20年的道理是一樣樣的。因此,他們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之后得到那些功名利祿,家庭,老婆其實在潛意識中都不過是權利的象征,他們最想要的其實都不是這些,而是郭媽媽所說的:他們在享受手里的權利帶給他的那份榮耀,想他這種人榮耀壓抑久了,不釋放就會得病。。。海藻不過是他借以炫耀他成功的首段而已。。。海藻還口口聲聲的說愛他,這是真的愛嗎?我看他愛的不是宋本人,是宋光環照耀下,對她所求所欲無不點頭的一種暢快。
不難想象那些歷經萬難,就算馬斯洛建了60層的人類需求理論他們都已經實現的男人一旦有了選擇有了條件,一定會瘋狂反撲,彌補他們缺失的那段。你想啊人家最青澀,最蕭條的時光正是荷爾蒙最強的時候,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沒有,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權沒權,能守住一個就不錯了??涩F在就像撒了歡的小狗,關了半輩子的猛獸,一旦有了選擇有了條件,干嘛不成就青春時候的夢想呢。小貝,蘇淳只是時機未到,指不定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80后的小貝心碎之痛是否會變本加厲的轉移到00后的MM身上?真的難說!
但是,作為一個渺小的80后我不得不同情小貝,為了我們共同面對的這個世界而悲哀。本來生存的壓力就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來,那奢侈的愛情還在不滿平淡清貧的日子而尋找玩火自焚的刺激。難道現在的大多數80后女孩都傾向于不勞而獲免于奮斗僅貢獻青春和肉體就能享受奢靡的生活嗎?60后的叔叔們真的不甘寂寞,厭倦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瑣碎需要年輕的身體來彌補曾經的缺失?我有點無語了。既然不能得到的缺憾都要在40多歲的時候用一個老婆一個孩子和無所謂的情人男朋友的幸福作代價的話,那我們是不是也要效仿,暫時壓抑著心中的不快,等20年后再用一個不愛的老婆和一個順其自然的孩子,還有就像20年前的自己——情人的男朋友的幸福來做代價呢?嘴上還有理的說,我終于找到了20年前曾經缺失的真愛。
80后本來就不容易,孤零零的一個人闖世界,找到能給自己一點慰藉的愛情多難?還要和60后的叔叔們搶市場。真的很悲哀,真的很無奈??催^《蝸居》以后,我深切的覺得,愛情所不能承受之重經不起這些愛慕虛榮偽純情生于同一年代80后女孩的打擊?;剡^來幼稚地想一想小貝,原則性錯誤都能原諒這個蕩婦,真感到扼腕嘆息。耳邊仿佛又傳來宋太太那句話“希望你的愛人在若干年后知道了你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還能拿你當寶貝”。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我真希望只是生活的個例。真切地希望所有的80后都能找到真愛并珍惜,熱切地希望所有的70后都能早日脫離房奴、車奴、卡奴的行列,急切地希望60后的叔叔阿姨們都家庭和睦、步步高升!
======================
附記:我身邊有那么幾個朋友,不能說從小到大都在蜜罐子里長大,但至少他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家里有房子,讀書時父母供得起他們的一切開銷,即使他們低調不顯擺,但他們的消費能力是這樣的:從中學開始時ADI NIKE完全不在話下,大學時ipod,mac book air搞定,家里畢業給安排一個肥差,不要供房,有私家車,甚至不止一輛。男生買個citizen甚至tissot,女生用個雅詩蘭黛甚至海洋之謎。 他們善良,聰明,優雅,單純,工作勤奮 他們有個很愛的GF/BF,一切都很如意。
我身邊還有那么一群人,勤奮,努力,但他們買不起奢侈品,一雙鞋過1000絕對不考慮,用用小護士,不戴手表,手機不是最新款,他們沒有BF/GF,因為眼高手低,他們在陌生的答城市只能靠自己,父母已不能為他們的“遠大理想”添磚加瓦。他們偶爾郁悶
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向往或者正在享受“小資”的生活,他們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將來,他們眼里的成功也無外乎早日實現 個人財務自由,不需要為錢所煩惱。 他們抱怨高房價但也只忍受,他們痛恨貪污腐敗但僅限于動動口,他們偶爾喊著要移民不要在中國混他們看韓劇看日劇看美劇聽小清新聽獨立聽英倫。卻沒有人想過為什么這個國家會是這樣,我的人生到底需要什么?他們空虛寂寞卻依舊不知所措。
還是pollini說得好“《蝸居》里的喜兒是那樣的清純可人,冰清玉潔,黃世仁則成熟而又風流,充滿“個人魅力”。大會堂里的大春和喜兒重逢,倆人的身影映襯在背景幕布拉出的巨大的紅日里,這一在八九十年代被大加批判的情感邏輯讓觀眾席里很多人笑了,但我真的有點激動。而二十一世紀的喜兒與黃世仁表達愛情的公式則是一句“人情債,我肉償了”。在《白毛女》里,全世界受苦的人唯一所有的,是作為“人”的這口氣。所以已經變成白毛仙姑的喜兒可以斬釘截鐵地唱道:“我是人!”,而今天,人和鬼的邏輯被徹底顛倒了。當聽到找老漢說:“現在這世道是他們的,可總有改朝換代的一天”的時候,我條件反射一般笑了出來。而公審黃世仁的場面在笑貧不笑娼的今天都要近乎矯情了。和任志強之流比起來,區區黃世仁算得了什么?學術界還在爭論G那個Cparty的土地政策如何敗壞了鄉土中國的生態,新世紀的黃世仁早已變身成功人士,成為社會底層趨之若鶩的對象。在今天的中國,要當“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途徑就是搭上先富者黃世仁們的便車,行駛在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