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14
現在的好萊塢電影,盡管有高科技的輔佐,有些被認為有“市場潛能”的還可以得到天文數目的投資,但是拍攝出來的東西,卻是在感官得到“刺激”之下空洞之極。這些商業電影除了賣座去讓財團袋袋平安外,完全沒有在社會變革過程中起著任何的貢獻。說白一點,就是花一大筆錢去將一堆沒有意義的影像投射在大銀幕上,像大磁鐵一樣從普羅民眾身上吸取更多的錢。
所以,這些好萊塢的商業電影,無論其投射在銀幕上的影像多么令人眩目,其光芒卻遠遠不及很多在艱巨條件下制作出來的電影。
在反共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時代,美國很多思想進步且極具才華的電影工作者,不僅遭到了政府的迫害,還被好萊塢電影公司拒于門外。1954年電影《Salt of the Earth》,就是在這樣一個艱巨的時代,拍出來的一部優秀的電影。也許這部電影在影像、故事呈現上遠遠不及比它年代更早的愛森斯坦的電影,但是它作為誕生在二戰后美國反共恐怖浪潮威脅下難產的電影,加上起著呼喚男男女女工人階級奮起的戰斗意識,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Salt of the Earth》的編劇Michael Wilson(1914-1978年),是著名的得獎編劇家,生平編劇作品包括了(1946年)、A Place in the Sun(1951年)、5 Fingers(1952年)、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年)、Lawrence of Arabia (1962年)、Planet of the Apes(1968年)等經典電影。導演是Herbert J. Biberman,監制是Paul Jarrico。他們都是美國“好萊塢黑名單”的受害者。這些同病相憐的美國電影工作者,盡管遭到美國政府迫害,還是在艱巨的環境下,制作了一部具有深遠文化影響的電影。這部電影問世后,跟它的制作人一樣,也被列入“黑名單”!
《Salt of the Earth》的故事取材自美國新墨西哥州格蘭特縣(Grant County)鋅礦工人1951年罷工事件。這是第一部具有強烈女性主義思想的電影,沖擊著仍然受到父權制、男性至上思想控制的美國社會,包括了工人階級。
電影故事描述主角Esperanza是礦工Ramon的妻子。Ramon參與了墨西哥裔(所謂的有色人種之一)和盎格魯裔(也就是所謂的白人)礦工反對帝國鋅礦公司(Empire Zinc Company)的罷工。礦工提出平等的工資(盎格魯裔工人工資比墨西哥裔工人高)、工地安全、健康及環境衛生等訴求。
不要做二等公民而積極協助組織罷工的Ramon,在家里卻把他的妻子當作二等公民對待。就像傳統婦女一樣,懷著第三胎的Esperanza打理家里大小事務,埋怨丈夫只顧著參加會議而忽略家庭。她起初表現的非常消極,不愿支持罷工,也沒有在家里爭取平等權益。后來,工人罷工在資方聯合警方的打壓下,開始受挫。資方取得庭令,禁止工人繼續罷工。Esperanza被其他礦工的妻子帶往出席罷工工人的會議。當清一色男性的工人在庭令下無計可施且萎靡不振時,激進的婦女比男人更加勇敢地站了出來。經過激烈的辯論,婦女們說服了礦工,由婦女取代礦工,前往糾察線。
在糾察線繼續進行抗議行動的婦女,遭到警方百般打壓阻擾,管它恐嚇還是催淚瓦斯,都無法打亂糾察婦女的隊伍。后來,警方在工賊的協助下,逮捕了幾個主要的糾察者,包括了Esperanza和她的孩子。Ramon硬著頭皮從監獄中接了孩子回家,Esperanza和其她婦女繼續被囚禁。結果呢,Ramon和妻子被囚禁的礦工當起了家庭主婦的責任,他們才發現原來他們妻子在家里不是閑著沒事做的,而且比他們還辛苦。
當Ramon和一眾男人在罷工遭遇挫折而變得軟弱無能,甚至選擇逃避時,一眾的女性卻展示了頑強的戰斗力,堅持抗爭到底,還力挽狂瀾,而Esperanza也是站在最前線的一分子。沮喪的男人們結果被堅強的女人所感召,最后聯手挫敗了官商勾結的攻擊,展現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這樣的劇情,怪不得當年美國政府要那么緊張,聯邦調查局還要去調查電影的資金來源,極端右翼的退伍軍人組織號召抵制這部影片。全國的12個院線都不愿上映這部電影。美國政府將這部電影列入反共的“黑名單”,是因為這部片子得到國際礦場、磨房與熔煉工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ne, Mill and Smelter Workers)的贊助,而這部電影的很多幕后制作人都已經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美國產業勞工組織(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IO)于1950年就因國際礦場、磨房與熔煉工聯合會受到共產黨員主導,而將該工會開除。
這部敘述工人階級艱巨抗爭的電影,其拍攝過程也是一場艱巨的過程。
電影導演Herbert J. Biberman于1947年遭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HUAC)傳召,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而被監禁了六個月。獲釋后,沒有電影公司要聘請他,唯有嘗試導演獨立電影,并選擇了也是黑名單受害者Michael Wilson所寫的這部《Salt of the Earth》。
這部電影的制作過程可謂是困難重重。沒有片商要資助這部電影,沒有任何片場愿意讓Biberman攝制這部電影,很多好萊塢的演員都不愿跟Biberman扯上關系受“黑名單”牽連遭殃而拒絕參演。整部電影大部分演員都是格蘭特郡的當地居民,以及工會成員。很多參與演出的工會成員,都參加過那場啟發這部影片的那場罷工,所以他們是在演出自己的真實經歷。飾演Ramon的是完全沒有演戲經驗的當地工會主席Juan Chacón,至于女主角則是來自墨西哥的專業演員Rosaura Revueltas。只有5名好萊塢演員愿意(或者是敢于)參演這部影片。
聯邦調查局調查這部電影的資金來源,企圖偷取電影的底片,警告電影剪接室不要接這部電影,出動飛機不時在拍攝場地上空盤旋制造噪音等種種動作,都是為了要打壓和阻止這部影片面世。一部投射在銀幕上的有聲的黑白影像,到底有什么可怕之處?女主角Revueltas甚至在拍攝期間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導演必須要在Revueltas的祖國墨西哥拍完剩余的片段,然后偷運回美國。
這是一部相當振奮人心的寫實電影。電影呈現了美國少數族裔工人的抗爭,也更突出了女性爭取平權的意識形態。電影將資本家與警察聯手鎮壓工人的手段,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從雇傭工賊,到強行驅逐,難怪會讓當權者以及商家們感到不安。電影也對工人日常所面對的矛盾、家庭問題、男女不平等的問題都生動地提了出來。戲劇化得來,卻是那么的真實。無論戲里戲外,《Salt of the Earth》是不折不扣地一部不向強權低頭的電影。
盡管遭到打壓而幾乎在最初幾年在影壇銷聲匿跡,這部電影卻逐漸引起了很多工會分子左派人士、女性主義者、墨西哥裔美國人等的興趣,以地下放映的形式流傳出去。
199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以這部電影“在文化上重要”(culturally significant)為由,挑選這部電影保管在國家影片登記部(National Film Registry)。
這部五十多年前的電影,到了今天重溫,仍然是具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啟發與意義,就像片名一樣,是豐富我們大地的鹽分。
大家可以網上觀賞或下載這部電影:
Salt of the Earth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