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央視黃金時間熱播了《臺灣1895》,從抗法護臺開始,一直講到甲午戰敗,被迫割讓臺灣給倭國結束。主題基本上是對的,反映了臺灣人民堅決抵抗侵略的艱苦斗爭,同時也反映了朝廷的腐敗頭頂和軟弱無能。但是還是有個問題,就是這些年來一直流行的為老佛爺和李中堂翻案的這個東西,還是沒能避免。我看了一下片頭,這個片子的總策劃居然還是主管對臺事務的陳同志,這樣高的級別,還搞出這樣的東西出來,就讓人覺得比較擔心了。要是倭寇再來一次,是不是朝廷還是會為了保住祖宗基業,就把割肉畀敵,把臺灣、東北、云南、廣西、新疆、西藏、蒙古這些地方割讓給別人呢,是不是到時候也會說“不是我們不肯盡力,實在是武器不如人、國力不如人”呢?至少從這個片子對老佛爺和李中堂的高度同情的理解來看,是很有這種可能的,這就是咱的國情嘛。
黃仁宇同志講,委員長的抗戰戰略是正確的,最基本的一個判斷就是,委員長堅決不肯簽城下之盟,知道倭寇資源短缺,人少地狹,兵員和資源都不足以支撐長期戰爭,利在速戰速決,所以委員長就堅持打全面戰爭,打持久戰爭,丟了南京不簽城下之盟,丟了武漢不簽城下之盟,倭寇進犯三峽,威脅重慶的時候,委員長甚至打算退到西康,把首都簽到西安,繼續堅持抗戰。反正我就是不投降,我就是堅持全面戰爭,我就是跟你耗,看咱們誰耗得過誰。倭寇不是想分裂東北嗎,雖然事實上沒什么辦法,但是我就是堅持不承認;不是想分裂華北嗎,我也可以妥協,但我還是要堅持主權;你不是想在淞滬作戰消耗國軍精銳然后拿下南京結束戰爭嗎,我就是偏偏不,耗我也跟你耗,但我就是不結束戰爭,你占了南京我可以遷都重慶,你占了武漢我還可以以西南為基地繼續堅持抗戰。
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但是這個戰略顯然是完全對頭的。從這一點上說,委員長確實是比老佛爺和李中堂進步很多了。倭寇一占東北,動了祖宗陵寢,我大清就慌神了,六神無主了,滿朝大臣,除了簽一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之外,就沒啥辦法了。而且,這個片子還堅持了《走向共和》的邏輯,誰投降誰就是大清忠臣、愛國志士,誰不投降賣國誰就是奸臣就無能。所以就把翁同和搞得很狡猾,完全成了反面典型。李中堂在倭國賣國都賣得受傷了,老佛爺都已經生氣了,翁中堂還在搞內訌,還是要求堅持戰爭,要求殺了李鴻章,真是太不識大體了,太不愛國了。
那時候我大清的GDP還很高,至少是比彈丸之地的倭國要高多了。倭國跟我大清比,簡直就是狼跟大象比體重,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這個片子的編劇顯然對這點也很清楚。在倭國談判的時候,倭國開口就要三萬萬兩白銀,還要割讓遼東半島,割讓臺灣。李中堂馬上反駁說,你們一年的GDP才不過八千萬日元,你們就敢開口跟我們要三萬萬兩?而且,編劇還很清楚,在東北作戰的時候,倭國已經快要精疲力盡了,是拼上了吃奶的力氣組建了一個旅團從東北向北京方向進攻的。而且朝廷上討論的時候,翁同和們提出來的正是遷都西安,與倭國做持久戰,拼資源消耗。既然編劇知道這些?怎么給老佛爺和李中堂一個投降賣國的臺階下呢?編劇很聰明,光緒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老佛爺抱病出場為國操勞來了。老佛爺只說了一句話,好啊,既然你們要求遷都再戰,那我們娘倆走,把主張遷都再戰的人都留在京城,等著挨倭寇的槍炮。這下這些主戰派連個屁都放不出來了,只好同意老佛爺的主張,支持李中堂簽個賣國協議算了。
這是什么意思呢?無非是說,主和派的李中堂老佛爺才是真正為國家著想的,主戰派的同志們不過是圖個嘴上痛快罷了,其實都是貪生怕死之輩,真正要出頭的時候,是沒人敢冒險犯難迎頭頂上的。但是編劇又說了,臺灣人民在丘逢甲領導下堅持要求抗戰,而且已經明說了,要投降也要等我們戰死之后再投降,不用那么著急。從這個意義上說,其實主戰派也不全是那么無能,也還是有人愿意流血出力的。換句話說,在這個決定戰爭勝負的最后五分鐘,其實問題不在倭寇太強,而在我大清太無能,老佛爺和李中堂太短見,精神上比倭寇先崩潰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委員長經常要求部下堅持最后五分鐘取得勝利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至少在對付倭寇這個問題上,還是要比老佛爺和李中堂們聰明很多很多倍的。
雖然甲午戰爭的時候天朝還沒有現代陸軍,海軍雖然裝備已經現代化了但人卻沒有現代化,但是仍然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換了是委員長處在甲午戰爭的情況下,該如何做呢?我想怎么著也得遷都再戰吧。雖然倭寇的陸軍現代化得早,裝備比淮軍要好,戰斗力也比淮軍要強,但那時候倭寇其實也已經是在拼最后一口氣了。只要朝廷敢示以絕不投降賣國,堅持抗戰到底,恐怕倭寇等不到打到北京,就已經先累死了吧。在這個問題上,只有一個解釋,我大清到底不是漢族政權,始終不自信,總覺得自己遲早有一天還是要退出去的,所以總想著保住東北,萬一遷都到西安,那滿人恐怕就完蛋了,我大清得虛君共和被漢人把持大權了,萬一天下有變,我大清就是想活著退出關外也求不可得了。若是換了委員長,在這個時候調集精兵固守京城,蓄勢而動,待機反攻,一旦倭寇力竭,就一鼓作氣,不但打到鴨綠江邊,而且還要直搗倭窩,占領倭國列島。這樣,東亞就真的可以實現永久和平了。哪里還輪得到倭寇在東亞跳梁呢。
至于李中堂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務運動思維,已經批判過多次了,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