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哲學批判】北宋時期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下)

工人理論學習組 · 2025-03-26 · 來源:工農兵大道|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是為他的政治上的變法主張服務的。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出身于小官吏階層,青年和中年時期,做過長時間的地方官吏,他曾向宋朝皇帝--仁宗上過萬言書,主張變法。神宗年間王安石兩次任宰相。這期間,他積極推行新法,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于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掠奪兼并和豪商的特權,緩和日趨尖銳的階級矛盾,以抗御遼和西夏的進攻。這是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和小私有者的利益的,在當時具有相對進步的歷史意義。王安石的著作很多,有些著作被當時的保守派燒毀。現存的有《王臨川集》、《周官新義》(輯本)及《道德經注》的佚文。在他執政時期,頒布《三經新義》,所以他的學說當時稱為“新學”。他和他的學派以“新學”和官僚地主集團的保守思想進行斗爭。張載,生于公元1020年,是北宋初期地主階級革新派的思想家之一。他從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出發,對佛教唯心主義給予了有力的批判;在反佛斗爭上,比隋唐時期前進了一步。在政治上,張載主張用恢復井田的辦法(未成事實),緩和土地兼并的矛盾;對王安石變法持支持態度。他的主要著作有《正蒙》、《張子語錄》等。

  張載的哲學是在反對佛老唯心主義的斗爭中形成的。宋初的封建統治者為了防止農民起義,麻痹農民革命意志,仍舊提倡佛教和道教。宋太祖認為,為了防止“黃巢群盜起”,必須大興佛法。到宋真宗時,佛教禪宗特別流行起來。宋仁宗同樣崇信佛道二教,大建禪寺,并同和尚一起參禪。當時天下僧尼有43萬3千多。許多大官僚名士歸依禪宗。道教同樣得到了宋王朝的支持。寺院占有很多土地并享有免稅免役的特權。宋初地主階級革新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任務,就是排斥佛道二教。這同樣是反對寺院經濟對土地和勞動力的侵占,反對貴族、官僚大地主和僧侶大地主的封建特權。歐陽修發揮了唐代韓愈的排佛思想,著《本論》,把佛法宣布為“奸邪”之法,認為“禮義者,勝佛之本”,反對“王公大人”以佛教治國。他們主要是從經濟政治方面排斥佛教。從哲學方面反對佛教,這個任務落在張載身上了。張載在反對佛、老唯心主義的斗爭中,在自然觀方面基本上堅持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路線,提出了氣一元論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他終究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仍然要維持封建的政治制度認為他的學說,對防止農民起義說,比佛、老唯心主義有效。因此他不能擺脫孔孟唯心主義傳統的影響,他的唯物主義是很不徹底的,在許多問題上陷入于唯心主義的迷誤之中。張載的唯物主義思想后來受到唯心主義者的批評和攻擊,卻得到明清的唯物主義者的繼承和發展;而他的唯心主義部分則受到宋明的一些唯心主義者的采納和表揚。

  張載認為,世界的物質實體以及天地萬物,其運動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不能把物質世界看成是虛妄的。他從唯物主義的觀點提出了對于佛教主觀唯心主義的有力的批判。張載指出,佛教的根本錯誤在于否認自然世界的客觀實在,在于否認客觀世界的第一性,而把“心”當作第一性的,把“心”與客觀世界的關系顛倒了。他強調了自然世界的客觀實在性,認為天地萬物都是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是真實的,從而打擊了佛教的出世主義。佛教學以“虛無”為世界的本體,同它的主觀唯心主義是聯系在一起的。張載揭露了其中的內在聯系,從哲學基本問題上,批判了佛教神學的理論基礎,在反對唯心主義斗爭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張載是一個無神論者,他批判佛教唯心主義的目的,在于反對佛教所宣揚的鬼神迷信。他依據氣一元論,駁斥了靈魂不死的信仰。他認為佛教講什么人死為鬼,要轉世投生,只有成佛的人方能超脫輪回,其實都是背離真理的謬論。他說:“浮屠明鬼,謂有識之死,受生循環,遂厭苦求免,可謂知鬼乎?以人生為妄,可謂知人乎?”(《正蒙·乾稱》)

  北宋初期社會上充滿了各種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地主階級中不同階層的矛盾,政治上不同黨派的矛盾,紛紜錯綜,非常復雜。各個不同的對立面之間展開激烈的斗爭。張載作為地主階級革新派的思想家,比較注重實際情況的觀察,又對自然現象進行過研究,因而對于事物現象中矛盾對立的情況有所認識,在反對佛學和老莊玄學的形而上學宇宙觀的斗爭中,提出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宇宙觀。毛主席說:“辯證法的字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矛盾論》)張載就是我國古代宣傳辯證法的宇宙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看到了事物內部的對立面的相互作用是運動變化的源泉,但是他不了解對立面的斗爭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唯一泉源,沒有認識到“互相排斥的對立面則是絕對的”這一真理。他看到對立面的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但是他不了解這種統一是暫時,有條件的,相對的,相反認為統一體的分裂不是事物發展的理想境地。這樣,使他終于倒向了矛盾調和論,甚至否定了運動的絕對性。這就同佛學和老莊玄學的形而上學劃不清界限了。所有這些,都是同他的階級局限性聯系在一起的。張載作為一個地主階級革新派的思想家,一方面對官僚大地主的政治措施表示不滿,另一方面又反對農民起義。他幻想出現一個階級調和的社會局面,以鞏固整個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專政。毛主席說:“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宇宙,后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矛盾論》)張載的辯證法正是這樣。

  由于其階級局限性,在認識論上,張載從唯物主義倒向唯心主義,那么在人性問題與道德學說上,他便完全是唯心主義了。張載企圖從他的氣一元論的觀點來說明人性問題。他認為萬物都是氣凝聚而成的,人也是氣凝聚而成的。他企圖用“氣”來說明人性問題,僅僅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能認識人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的本性乃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僅僅從人類的自然情況來談人性,這就必定要陷入唯心主義。張載所謂“氣質之性”,是抽象的超階級的人性,他所說的“天地之性”,無非是地主階級的階級本性的代名詞。他一方面不贊成佛老的人性論,認為“人欲”也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要對“人欲” 加以限制,主張以封建道德來改變農民的“氣質之性”,于是虛構出一個“天地之性”來,作為地主階級統治農民的理論根源。張載認為,如果人們能夠認識自己的本性是與一切人一切物相同的,就會泛愛一切人一切物,這樣,他的抽象人性論又成了他用來宣揚“人類之愛”的工具。他的“愛一切人”思想的實際意義是要求消除封建治階級的內部矛盾,緩和封建統治階級與被壓迫的人民之間的矛盾斗爭,以維護當時面臨種種危機的封建制度。這純粹是一種幻想!他在《西銘》中進一步發揮了這種泛愛思想。“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意思是說,如果處在富貴的環境,安樂享福,那是天地要提高我們的生活;如果處在貧賤的環境,困苦發愁,這是天地有意鍛煉你,使你得到更高的成就。活著,我順從地服務;死了,我寧靜地安息。這樣,把特權階層的“富貴福澤”和勞苦人民的“貧賤憂戚”都說成是自然的合理的安排。他這種泛愛的說教對勞動人民說來完全是欺騙,只能起麻痹勞動人民的斗爭意志的作用。

  在社會政治方面,張載看到貧富不均是當時社會的根本問題, 他說:“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治,皆茍而己”(《行狀》)。這是說,如不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任何政治措施都是謀求暫時利益的茍且的辦法而已。他要求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主要意圖是防止農民的革命斗爭。如何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呢?他主張“均平” ,提議實行“井田”制度,要求把田地收歸國有,然后分給人民。為了消除大地主階層的反對,維持大地主階層的既得利益,他又主張使大地主作“田官”,以補償他們的土地。一方面要求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一方面又要維持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這樣就陷入于不可解決的矛盾之中。所以他提出的“均平”思想,無非是地主階級革新派企圖調和階級矛盾的幻想。

  再來說說王安石的哲學思想,王安石以《尚書·洪范》中的“五行”思想為材料,通過自己的解釋,提出了一種以五行為中心觀念的世界圖式,用來說明宇宙萬物的形成和變化。他對《洪范》的解釋,是他的“三經新義”的一部分,他所提出的世界圖式,代表了“新學”對于世界的看法。王安石提出的以五行為中心觀念的世界圖式,是一種唯物主義的學說。因為他拋棄了古代五行學說的神秘主義,企圖用五種物質元素說明世界的形成和變化。井且用五種物質的性能說明物事的多種多樣性。這種世界觀,是和唯心主義神學相對立的。因為他相信物質世界本身有自己的形成和變化的規律,所以他不信“天命”,反對天人感應的目的論。在他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官僚大地主的代表人物,利用天人感應的迷信反對新法,說什么慧星出于東方,必有災難。王安石指出,天象的變化有它自己的規律,同人事吉兇沒有必然聯系。他把天人感應宣布為“妄誕”,回擊了官僚大地主階級的欺騙宣傳。(見《宋史·王安石傳》)正因為如此,他的唯物主義學說又遭到后來官僚地主學者的攻擊,說什么王安石不用“陰陽災異之說”,以此搞政事,就是“不畏天”。他的唯物主義五行學說,同樣是對佛、老的唯心主義本體論的一種打擊。他對事物變化的看法,所以能提出具有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是同他要求改革現狀的政治立場聯系在一起的。

  但是,他的唯物主義的五行學說,同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物質世界的多種多樣性,不是靠五種物質的性能可以說明的。他把萬事萬物的性質和變化,都納入五行之中,企圖用五種物質的屬性和運動的形式說明一切現象,更是十分錯誤的。在古代科學知識不發達的時代,這種自然哲學的體系正如恩格斯所批評的:“用理想的,幻想的聯系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系,用臆想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想像來填補現實的空白。它在這樣做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預測到一些后來的發現,但是也有說出了十分荒唐的見解,這在當時是不能不這樣的。”(《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王安石的五行學說,就是這樣。盡管他對事物變化的看法,吐露出不少的樸素的辯證法的思想,但整個說來,他對運動和變化的理解,不是辯證的。因為把世界的變化歸之于五種不同物質的相互作用,其結果必然導致機械論和循環論,從而掩蓋了物質世界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他企圖用五種物質的性能解釋人的精現象,這就更加荒謬了。據說,他晚年受了佛,老學說的影響。從現在傳流下來的關于他的《老子注》的一些片斷材料看,他最終又陷入了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他一方面認為作為世界實體的“道”是“元氣”,一方面又說是“無”,一方面肯定事物有其對立面,另一方又講“無對”;一方面說沖氣運行不息,一方面又宣稱“元氣不動”,等等。這些說法,無非是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矛盾。這種折衷主義立場,是地主階級改革派政治上的妥協性在哲學中的反映。

  在認識論問題上,王安石還強調博學和踐行。他認為不能只讀儒家經典,必須泛覽諸子百家,包括醫書小說等。不僅如此,還要多方面接觸事物,多聞多問,做到“農民女工無所不問”。并且主張“茍有所聞,必加試驗”。王安石的這些主張,說明他堅持的是一條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但他又承認有所謂全知全能的“圣人”,實際上是吹捧當時的皇帝。王安石作為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一心想依靠皇帝的力量推行新法。英雄史觀使他不能將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思想貫徹下去,這是地主階級哲學家無法解決的矛盾。在人性的問題上,王安石批評了以前的各種關于人性的說法,提出了“性無善惡”論,直接反對了韓愈的“性三品”說,間接地批判了佛、老的人性論,具有合理的因素和進步的意義。但是他的人性論,同樣是抽象的人性論。他把人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看成是人性的內容,同樣掩蓋了人性的本質-人的階級性。他不反對封建的“五常”,他所說的“合乎理”的情感欲望,其所謂“理”,仍舊是封建的道德教條。他的人性論和道德學說,說到底,仍舊認為合乎封建教條的言行是善的,否則,就是惡的。他提出的善惡的標準,不可能突破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他的人性論仍然是地主階級的人性論,其體系仍舊是歷史唯心主義。

  王安石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人類的歷史也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其變化是復雜的。當時官僚大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司馬光竭力反對王安石提倡的新法,搬出形而上學復古論來,宣稱法制不可改變。他說:“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宋史·司馬光傳》)一派要求革新,一派堅持守舊。王安石反對復古主義的斗爭,就是兩派的政治斗爭在哲學中的表現。王安石關于社會歷史變化的看法,不僅反對了復古主義,而且還反對了老子的消極無所作為的宿命論的思想,他對老子的“無為” 說,進行了有力的批判。王安石提倡積極有為,反對消極無所作為,其目的在于強調“禮樂刑政”的重要性。他認為,圣人在上治理萬物,必須制定“四術”,即采取四種統治人民的方法。他說:“四術者,禮樂刑政是也,所以成萬物者也”。因此,他所說的“人力”或“人為”,就其內容說,主要指積極推行“禮樂刑政”的措施,來鞏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統治,所以他的“有為”學說,歸根到底是為地主階級服務的。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是為他的政治上的變法主張服務的。當時司馬光曾把王安石的變法思想歸結為三句話:“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這三句話是當時舊黨對于王安石的看法,卻也表明了王安右堅決要求革新的精神。他的哲學中的唯物主義思想和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就是這種革新精神的理論基礎。但是,他的變法革新的主張并不代表勞動人民的利益,相反,他卻認為有抵制農民起義的意義。他早年上書宋仁宗,講到改革政治的必要性時說:“蓋漢之張角三十六萬同日而起,所在郡國莫能發其謀;唐之黃巢橫行天下,而所至將吏無敢與之抗者。漢唐之所以亡,禍自此始”(《上仁宗皇帝書》)。這是說,只有進行改革,才能避免農民革命風暴的打擊,鞏固宋王朝的反動統治。為了鞏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統治,王安石又在不同程度上宣揚了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觀點,這就造成了他的唯物主義學說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不徹底性。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2. 關于長江和記向貝萊德“突發”轉讓43個港口,本號的預見準確
  3. 復旦研究生退學擺攤丟了誰的人
  4. “要相信市場會自己調節”
  5. 李嘉誠緣何“賣港”
  6. 表面光鮮,里面早就爛透了
  7. 比“單純揭露”意義更大的是“怎么辦”
  8. 毛主席晚年反復提到:防修反修!修正主義到底是個啥?
  9. 絕不能實行少數人的高薪制度”——王卓超回憶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的一次談話
  10. 比較(兩個中國,兩種命運)
  1.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2. 陳先義:這個新動向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
  3. 在這個關節點,這位大院士站出來極力為香港“長和”公司鳴不平
  4. 吳名|舉一反三,亡羊補牢
  5. 子午|李嘉誠為何不“愛國”?資本無國界,人民有枷鎖!
  6. 韻達快遞最近被國家郵政局立案調查,到底犯了啥事?
  7. 6億農民“娶不起“、”死不起”背后的經濟黑洞,正在吸干鄉村振興的血
  8.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9. 關于長江和記向貝萊德“突發”轉讓43個港口,本號的預見準確
  10. 對李摘瓜的懲罰來了,但還遠遠不夠!
  1. 毛主席的光輝不可磨滅,正確性終將被承認!
  2. 原全國人大代表、春江集團裴春亮:官商勾結,欺壓鄉里,侵吞巨額國資,營造政治光環為非作歹,至今仍逍遙法外
  3. 二十年前的無意插柳,二十年后竟讓中國躲過一場千年浩劫!
  4. 中國有沒有過赫魯曉夫?
  5. 李克勤|不聽毛主席言,吃虧在長遠
  6. 王忠新:咋都說不清啥是“中國特色”——從王立華老師的困惑說起
  7.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8. 李克勤 |“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將《“五七一”工程紀要》公布的做法需要深悟
  9. 為“地富反壞右”摘帽的人,就是“人民救星”嗎?——再評“作家于艾平”
  10. 尿著尿著,又出名了!
  1. 他的偉大,沒誰能替代
  2. AI時代,裁員的風終于吹到了公務員
  3. 吳名|舉一反三,亡羊補牢
  4. 拿“吃不飽”抹黑前三十年,用心極其險惡!
  5. 沉默的群山
  6.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精品亚洲观看不卡欧 | 亚洲精品∧v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天堂 | 亚洲激情五月天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