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營:再論破除對市場經濟的新迷信
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松營 原載《天大評論》 |
(本人于2008年7月在“天大評論”發表了《必須破除對市場經濟的新迷信》文章之后,引起了不少關注,得到許多讀者尤其是網友們的肯定和支持。為了更深入地探討問題,我再論破除對市場經濟的新迷信。) 美國“次按”問題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以及近幾個月來各個國家和地區對這場危機的應對和處理,激起了經濟學界和思想理論界對自由經濟的反思,也從某個角度證明,只有破除對西方自由經濟的新迷信,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中國改革開放的航船才能在波譎云詭的驚濤駭浪中不迷失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只有正確認識和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走過的路程,才能確保我們在未來的前進道路上繼續“左右逢源”而不重蹈覆轍。 一、為要徹底破除對市場經濟的迷信,必須客觀評價計劃經濟在中國的成就和失誤。 1、1949年中共執政以后實行計劃經濟政策,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對待中國共產黨執政之后實行計劃經濟政策的歷史情況,完全可以用黑格爾的哲學原理來加以解說和論證。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經濟千年史》的統計,及至19世紀初、也就是清嘉慶期間,中國的經濟實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其生產總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之后,由于晚清朝廷的腐敗無能,加上世界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中國經濟終于江河日下,一瀉千里。20世紀初期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但是未能真正改變國家四分五裂、任由列強宰割的狀況。國民黨的民國政府雖然也有過宏愿要振興中國,無奈自身日益腐敗,并且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瘋狂侵略、掠奪和破壞,更使中國病入膏肓。四年的國共內戰,中國可真是雪上加霜。到1949年的中國已經是千瘡百孔、體無完膚、老百姓窮苦不堪,占世界近25%人口的中國的經濟總量只占世界的1%多一點,已經不是一般的“一窮二白”。而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對中國實行軍事包圍的同時,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在那種情況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如果還去學西方搞自由市場經濟,勢必使一盤散沙的國家變成一潭無底的混水,就會出現象民國后期的大陸那樣挑著一擔“金圓券”換不到一擔米的情況,經濟形勢將更加失調,人民生活將更加困苦。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的因素,當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只能選擇學習社會主義蘇聯搞計劃經濟,用強硬的行政手段調控各種生產和經濟流通以及社會財物分配。值得慶幸的是,當時仍然充滿理想主義的執政共產黨人很少有腐敗現象,并且做到與人民同甘共苦。這才使中國大陸的社會穩定、經濟恢復和發展、老百姓生活不斷有所改善。當然,在這個大局勢里面也有許多支流。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執政之后,由于出現階段性誤判,把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理想化,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而又缺乏領導經濟建設的經驗,主觀意志用事,靠單一的計劃經濟而排拆市場經濟,也犯了嚴重錯誤。 2、前30年實行計劃經濟所形成的巨大經濟基礎積累,為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條件。時至今日,雖然有不少海內外書報資料在描述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各種各樣笑話,批評“公社化”、“大躍進”。但是,如果平心靜氣地、客觀地看問題、想問題,就不難明白一個道理:既然沒有萬全之策,那么所采取的計劃經濟政策,就只能是從大處著眼、顧全大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后一個時期的計劃經濟雖然出了不少問題和差錯,卻為今后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據世界著名經濟學家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以及中國的一些學者的研究,從1952年到197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增長了3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8倍。當然,由于基數很小,其增長的總量不是很大,但是就其速度來說,這在當時比蘇聯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同期經濟增長速度都高得多。就我們這代人的親身經歷,當時,雖然由于中央政府過度依賴計劃和太過偏重于國家積累,使社會生活資料比較短缺,老百姓的生活質素和水平的提高比較緩慢,但國家統一,自主獨立,沒有大的戰禍,多數人至少免除了像1949年以前那樣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慘況。更加重要的是共和國經過前30年的艱苦奮斗,使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能夠有了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培養了大批人才,積累了許多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經驗和知識,為以后的國家建設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如果沒有這么一點家底和基礎,沒有當時那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精神立國立世,美、英、日、法等西方強國能同你平等建交,能讓你平安打開國門?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如果原來沒有一定的硬件和軟件基礎,沒有為資本創造高額利潤的必要基本條件,外商能把自己寶貴的金錢大量地投進中國大陸? 事實還告訴我們,任何國家的現代經濟成就,都有一段辛酸史和痛苦積累過程。沒有“羊吃人”階段的積累,就不會有后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沒有對黑人、黃種人的大批“賣豬仔”殘酷剝削,就不會有后來強大的美國。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同樣是歷史積累出來的,而不是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賜與,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講,沒有前30年的經濟積累,就沒有中國后30年的發展和今天的經濟實力。不可否認,這中間,中國共產黨人帶領著廣大的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少犧牲,流了多少血汗,走了多少彎路、吃了多少大虧!尤其是在實行“剪刀差”的計劃經濟年代,一代又一代的農民為了今天強大的中國付出了多大犧牲,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3、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在經濟發展中,實際上從來沒有離開過計劃性,更沒有放棄過計劃調控手段。從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而在經濟體制方面,一直在計劃和市場之間“摸著石頭過河”,相當一段時間還是實行計劃經濟為主導、商品經濟作為重要補充。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講話,說的是“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他提倡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卻從沒有排拆計劃經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之后,才正式把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由江澤民作序、馬洪主編,1993年10月出版的《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書中,仍然多處強調“宏觀調控是政府重要的經濟職能。”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實行的這種“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無論是指導思想上還是實踐形式上,都與西方過去所標榜的自由市場經濟有很大的差別。它既要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影響和制約,更離不開政府的計劃和調控職能的發揮。中國的每五年為期的經濟發展計劃一直保持了自己的連續性——現在是中國的第11個計劃發展期,統稱“十一五規劃”。正是因為中國沒有照搬西方的經濟模式,保持了自己的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才能使中國免遭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亞洲金融風瀑的襲擊,在這一次從美國刮起的金融海嘯中又沒有受到更嚴重的災害,今天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克服經濟嚴重危機、恢復正常經濟秩序的中堅力量。 4、破除對市場經濟的迷信,并不是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再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世界上再周全的計劃,也有不周全的地方;再強力的調控也會有控制不到的死角。實踐已經證明,單一的計劃經濟存在許多缺陷和弊病。而且由于國家制度和體制上存在的不足和弊病,使官僚主義的命令和控制不斷滋長和發展,結果就不是人民當家作主,就不可能尊重經濟規律,就會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單一的計劃經濟,甚至是造成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中國前30年的教訓同樣是十分深刻和沉痛的。 計劃和市場相結合,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手段,又是社會經濟運動的客觀規律。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各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根據自己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做決定。但是,任何國家或地區想要做到社會經濟能夠快速、持續、健康地發展,決不能只有計劃、沒有市場,或者只有市場、沒有計劃。違背計劃與市場兼容并相結合這個客觀規律,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必然要走彎路、邪路,就會亂折騰,都不會有好結果。 當今世界,就算是最愚蠢的國家或民族,也不可能再回頭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二、破除對市場經濟的迷信,并不是要排拆市場經濟,而是要消除對市場經濟盲目相信、盲目崇拜、入了迷的思想意識和做法。 1、必須從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清醒地看到市場經濟的雙重性及其產生的嚴重副作用,趨利避害。眾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不久,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曾經踏入迷信市場經濟的歧途,1929年開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并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差點要了美國資本主義的老命。但是,有一些歷史的健忘者總是把前車之鑒拋之腦后。這些人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批判單一計劃經濟的弊病之后,不是一般的“矯枉過正”,而是飄飄然地又重新踏上迷信市場經濟的歧途。在他們的眼里,市場是救世主,是拯救一切落后經濟、化解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經濟,而不見政治、文化,經濟決定一切,政治和文化只是服從。 這一次如驚雷般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終使所有善良的人有所醒悟。通過2007年到2008年這一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嘯,人們應該更清楚地看到自由市場經濟里面隱藏著那么多的陷阱,存在著多么嚴重的缺陷和弊病。 事實是,對利率的瘋狂追求和永無止境的貪婪,促使華爾街的斗士們沒有約束地、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包括向還貸能力差的人進行“次級房貸”,并“再創新”將其證券化。《華爾街沖擊波》這樣描寫:“2005年下半年開始,放貸的標準明顯下降,甚至還接受缺乏充分資信證明文件或具有高債務—收入比的借款申請。在2006年,近40%的高利率住房貸款涉及背馱式貸款或再次按揭。放貸標準的降低基本上都發生在聯邦銀行監管規定的范圍之內。”。就是說,在制度許可和支持之下,美國的各個大大小小銀行為了自由競爭,各出奇招,只要放到貸款,獲得高額利潤,就不怕說假話、做假賬。另一方面,由于超前的自由消費,美國人幾乎都把“信用卡”當作提款機,不少中下階層的美國人沒有節制地刷卡消費,“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自己銀行的賬戶是否有存款,也不管是否還得起。多年前,美國有一位經濟觀察家安迪森•維金就寫了一本書叫《美元的墜落》,對美國經濟存在的種種嚴重問題進行認真、深刻地分析,指出建立在“債務驅動經濟”的美國存在著許多嚴重危機。安迪森當時就十分中肯地指出:“有些人的確需要放棄這種思維:因為我們是美國,所以我們的經濟就一定比其他國家更強大。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美國貿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投資率,而是讓人難以容忍的低儲藏率。美國是一個在消費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在生產的國家。”他還引用了與凱恩斯同時代的著名經濟學家羅賓遜的話發出警告:“如果資本流只能帶來超過生產能力的消費,那么,這個經濟已經走上了毀滅的道路。”他認為:“對美國人來說,任何經濟衰退都是一場災難性的打擊,都會讓大多數美國人如夢方醒,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美元泡沫之外的其他兩個泡沫——房地產泡沫和股票泡沫。無妨設想一下它給金融市場帶來的震蕩和混亂。”但是,美國有關政府部門卻對金融機構奇形怪狀的“創新”聽之任之,視而不管,體現了“市場的自由”。結果,各種金融泡沫終于全部破裂。2008年9月15日,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雷諾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被賣,其他的許多曾經名噪一時的銀行也都岌岌可危。“金融海嘯”因美國而起,美國受到危害也最慘重,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或大或小也都受到拖累和禍害。美國政府不得不對向來標榜和推崇的自由經濟進行反動,首先對救市方案做出計劃并采取嚴酷的應急措施。其他國家也不得不紛紛采取各種行政干預、調控手段,出手救市。就算這樣,時至今日,也還沒有人敢斷定“金融海嘯”何日能止息。 沉痛的教訓終使自由經濟“萬能”的符咒不揭自破。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以及哲學、史學、文學界都不能不對以往的社會經濟實踐和經濟理論進行認真檢討,重新思考。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認為:“全球要重新理解政府和市場的作用。要重新思考中央銀行的作用。危機已經改變了游戲規則。” 2、必須認真克服30年來市場經濟在中國所造成的國民思想道德上的缺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主要在中國自己的政治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在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堅持自己的理想、道德和建設適合于自己國情的法制。這也是新中國和舊中國的根本區別,是經過30年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讓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的重要原因。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當今世界,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更加緊密地互相交融。30年來,中國逐步學習和引進西方的市場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不但在經濟領域中造成了某些布局和結構不合理、擴大貧富差別、分配不公,而且在上層建筑領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留下許多后遺癥,導致官僚主義與市場趨利性結合、權力與資本狼狽為奸,催生了官場和社會腐敗現象(當官者甚至連地震的救災款都貪污);市場行為的唯利是圖更誘致人們的價值觀變形,破壞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等等。這些都是公認的事實。中國要避免世界金融海嘯的更大沖擊,并且實現經濟快速、持續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中央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擴大內需、增加就業、調整經濟結構,固然非常重要,無可厚非。但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到突出中國自己“特色”的重要意義,發揮思想文化和精神力量方面的優勢,下大力氣克服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道德缺失等嚴重問題。 首先必須從理論上搞清楚市場經濟的兩面性、雙重性以及市場與計劃的兼容性、互相結合的必然性。有了正確的理論武器,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才不會走老路、甚至走上邪路。尤其是黨政官員要深入實際,總結經驗教訓,不但要結合新的實際情況再學習馬列主義和毛、鄧的思想理論,而且要學習西方現代的哲學和經濟學理論。自己搞懂一些基本理論問題,才有資格發號施令、引領潮流。理論界方面,不但經濟學界,而且哲學、史學界都來重視探討和研究市場經濟兩面性這個既簡單又復雜、既不新也不舊的經濟理論問題。 再有就是要大力倡導德治,推動法治,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良好的道德觀念。不能抓緊經濟發展而放松了“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建設。古人云:“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畏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貞觀政要》“魏征諫唐皇”語)中共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政府這些年來對于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對于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不能說不重視,只可惜在一些時候、一些地方并沒有始終不渝地貫徹執行;對于反腐倡廉,幾乎是年年講、月月講,只可惜一些高官并沒有以身作則,起好的帶頭作用,反之是腐敗日見嚴重。從中外古今的歷史教訓,執政者最忌的就是不能虛心納下,聽不到甚至不愿意聽不同意見,而一些官員則欺騙上級、打壓下級和廣大百姓。言路壅蔽,有如山川阻塞,其險且危矣。“古今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 (吳松營先生是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深圳專家聯誼會副會長,深圳報業集團、香港商報前社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作者相關文章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