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收益的合理性僅在于風險補償而不在于“創造價值”
水生
近年來,在國內論壇上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質疑總是此起彼伏。其中引起爭論的一個很重要的論點就是:生產資料究竟是否可以自已創造價值?因為,這個結論實實在在地關系到資本收益和勞資分配的合理性。其實,在筆者看來,在現階段的商品社會中,資本收益的合理性并不在于其是否能創造價值,而主要在于對資本投資風險進行補償存在合理性。當然,這種合理性的存在與資本也能創造價值的神話相比,對資本投資收益可占有的份額,也就是勞資分配的比例顯然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但由于資本生來具有的謀取最大收益的本性,一些人就總是念念不忘批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總想能找出資本也可以“創造價值”的理論依據,從而為“以資為本”和“按資分配”進行辯護。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確是為了對勞動價值論有所發展和創新而加以研究,也許紅樹蟋網友就屬于此列。昨日,該網友就發出了一篇《一評傳統勞動價值論:“轉移說”缺乏事實支持》。看來,紅樹蟋網友后面還有若干評論,現在僅僅是開始而已。所以筆者不揣冒昧,就此先回一文。
紅樹蟋網友在《一評》中開頭就說,“我認為,科學地深化勞動價值論研究,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這一理論的本質要求,深入地考察和概括商品交換現實的和歷史的全部事實,進而對傳統觀點進行全面反思和比較徹底的揚棄,堅持真理問題上的唯物論和反映論。”而其“進行全面反思”和“比較徹底揚棄”的第一個觀點就是揚棄了只有“勞動”(活勞動)才能創造價值,認為生產資料也能創造新的價值。其舉出的一個案例就是,在“土質不同的兩塊處女地中收獲的不等量產品,即使是同一勞動者使用同一工具同時耕作的產物,其價值也不可能相等。”,“相同的勞動之所以不能創造出等量價值,明明是生產資料的差異造成的,與人的無論具體的還是抽象的體力和腦力的耗費,即任何意義上的勞動都無關”,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每投入一定量肥料每畝可增加產值若干的事實”,并企望以此來證明,生產資料也能創造價值。
筆者寫了幾個跟貼,看來紅樹蟋網友還并未能完全理解。其實,嚴格來說,“同一勞動者使用同一工具同時耕作”“土質不同的兩塊處女地”只能是一種假設而無法實現,而紅樹蟋網友所提出的案例中一個十分顯而易見的更大漏洞就在于,從一開始投入的就是兩塊“土質不同的處女地”,也就是說初始投入的就是兩塊“不同質量”的生產資料。在這樣的基礎上投入“等量”勞動理所當然要收獲“不等量”的產品。這與生產資料“創造”價值有何相干?即便是投資者花費同樣的價格買了這兩塊“土質不同”的處女地,也根本不能說明是生產資料創造了價值。
其次,這兩塊處女地的“土質不同”究竟是如何造成的?無非是兩種可能:一種是人為造成的,一種是自然造成的。而前者正是“勞動”的結果,而后者則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結果。而馬克思早就說過,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著價值和使用價值。如果將這塊土地與大自然隔絕起來,期望通過這塊土地“自然地”讓其土質發生變化,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需要多少時間,能有多少增量?至于通過“施肥”這一生產過程投入肥料而使土質發生變化,這不正是新增投入“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結果?
再次,關于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問題。在現代人類社會的任何一項生產、流通、交換或服務等經濟活動中,總要使用一定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其實質是為了實現對生產對象“物”(包括生物)的時空狀態變化和“物”的結構、數量、質量的物理、化學、生化、生物性質的重組而實現其性能或形態的變化,以滿足或服務于人類各式各樣的需求。在這一人與自然的社會化互動中,通過人的勞動和自然界的運動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各種形式的價值轉移或消耗。我們至今也無法舉出一個某種生產資料能脫離人的勞動和自然界的活動而自行創造價值的案例。
其實,早在人類社會出現“資本”之前,“勞動”就早已存在。人類社會在沒有“資本”的狀態下發展了數以萬年計,而且正是在人的“勞動”與自然界的互動中不斷創造著新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從而逐步進化和發展到現在的。當然,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的出現,有助于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勞動效率。但“資本”離開了“勞動”,自已卻無法“創造”任何價值。因為“創造”本身就是一種人類特有的腦體結合的“勞動”行為。所以,與其說“機器”也能“創造價值”,不如說“機器”有助于提高人類的勞動效率來得準確。筆者奉勸那些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總是耿耿于懷的人們,與其挖空心思地想找到生產資料也能“創造”價值的理論依據,還不如從機會成本和投資風險兩個角度去認真分析一下,以尋找“資本”獲取收益的合理性。當然,如果能先認真分析一下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商業資本之間對剩余價值進行分配的案例,或許更有啟發。從勞資分配的關系來看,其實,相對于“勞動收益”的所謂“資本收益”顯然與“金融資本收益”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這只是資本家之間的利益分配而已。而由此得出的結論,則顯然與共產黨宣言所說的只會大同小異了。
2008年8月1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