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調價已3個多月,《京華時報》記者從地鐵運營方了解到,近三周的周五,全市線路單日客流總量基本超1100萬人次,超過調價前水平。此前交通部門曾發布,新票制后軌道交通日均客流下降近百萬人次的數據。
數據:進入3月客流回升
去年12月28日,北京地鐵實施分段計價以來,客流量發生不小變化。地鐵10號線、1號線、2號線、八通線的客流下降非常明顯,甚至達到20%。據記者了解,調價前地鐵全線每日總客流量約為1100萬人次,調價后降至千萬以內。
從北京地鐵公布的數據看,漲價之前的幾個周五,北京地鐵所屬線路日客運量都在850萬人次以上。新票制實施首個周五,受漲價及元旦影響,日客運總量銳減至508.59萬人次。今年1月首個周五受春節客流影響,回升至815.87萬人次,較漲價前仍至少下降40余萬人次,隨后這種趨勢一直持續。
從近兩個月數據看,3月27日(周五),北京地鐵所屬線路日客運量為927.17萬人次;4月3日(周五)達到958.29萬人次;上周五為912.22萬人次,均超過調價前地鐵同期日最高客流。記者將這些數字與京港地鐵運營的4號線、大興線和14號線客流相加,其中,兩個周五超過1100萬人次,另一個周五達到1093萬人次。
北京地鐵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進入3月以來,所轄15條線路客運量快速回升,特別是3月中旬開始,工作日客運量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當有關部門宣布要提高票價時,能夠解決擁擠問題被贊譽為此舉將帶來的主要好處之一。《人民日報》載文稱,地鐵調價可以使更多乘客從地鐵分流到地面公交車。而今的狀況已經證明所謂的分流根本沒有實現。
市民:分流只是漲價借口,地面太堵,認了吧
2015年年1月1日,《洛杉磯時報》報道,家住地鐵5號線天通苑北站附近的鄭申辰接受采訪時說:“我早上還是要在地鐵站外面排隊等15分鐘才能進站,我覺得政府只是想給地鐵漲價找個借口。”
在調價措施12月28日生效前,北京地鐵實行無論路程遠近一律2元的票價。新票價起價3元,按乘坐里程計費。
26歲的鄭申辰在離家12英里遠的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上班要耗時50分鐘。現在路費上漲了一倍多,但是他并不打算改換出行方式。
“坐地鐵是我去上班的最快途徑,”他表示,“北京的地面交通太堵,坐公交車根本不可行。”
近年來,北京有關部門開始就涉及日常生活的漲價方案征求公眾意見,包括水、電、天然氣等。但有居民質疑這些聽證會的實際意義,因為不管聽證結果如何都會漲價。
有學者稱,價格聽證會本應是由市民決定是否漲價的一種民主權利,在當今中國卻變成了選擇漲價方案的公民義務。
很多像潘小梅和鄭申辰這樣的年輕外來人口在地鐵線末端租住廉價房以降低生活成本,同時又有比較便捷的交通方式進城。
就職于北京CBD地區一家證券經紀公司的張建(音)3年前和女朋友一起搬到北京東郊梨園地鐵站附近的一幢公寓樓中,因為那里的月租金只有約1300元人民幣。
雖然漲價后他每天坐地鐵的費用增加到原來的近3倍,但27歲的張建并不考慮搬到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
他說:“如果搬家,多出來的租金比漲價后多花的地鐵票錢要高得多。地面交通擁堵,保證不了我按時上班,所以,地鐵票價漲就漲吧,我認了。”
北京地鐵漲價背后邏輯:沒有盈利就不能吸引民資
《21世紀經濟報道》曾載文宣稱,沒有盈利的空間就不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修建更多的地鐵以及公路。比如北京地鐵四號線,就是運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建造的,緩解了北京市當時的資金壓力,但是,由于票價與其他線路一樣都是2元,一直虧損,政府不得不逐年對該項目進行財政補貼,導致PPP模式只是把短期的負債變成了長期的負債。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地方債務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繼續投資基礎設施拉動經濟增長,必須吸引民間資本介入,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盈利預期,民間資本是不會介入公共領域的,尤其是這些領域投資規模過大以及投資回收周期過長。因此,推進價格改革成為關鍵的前提,只有實現資源價格以及某些準公共服務價格的市場化,才能促進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2元時代北京地鐵究竟虧損了多少
專家們為地鐵漲價辯護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北京地鐵花費了巨額財政補貼,據媒體報道,2013年北京市的交通補貼達200億——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披露,實際上用于地鐵的補貼僅有30億,加上地鐵投資利息也不過50億,其余一百多億均是用于補貼地面交通。
2014年,北京地鐵日均客流量796.48萬人次,全年輸送29億人次。北京地鐵每增加一元(從兩元調整到三元),就能多收票款29億,基本抵消北京市對地鐵的財政補貼。而官方據乘客平均乘坐里程測算,調價后的北京地鐵平均成本達4.4元或4.3元,抵消財政補貼及貸款利益后還能盈利近30億。盡管這點盈利相對北京市2014年超4000億的財政收入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而地鐵票價翻倍對于北京底層工薪階層卻無異于大腿上割肉。為虧30億還是掙30億斤斤計較,北京地鐵就喪失了社會主義國家公交交通的福利性質。
騰訊網友對客流量反超新聞的評論
MONEY(曼妮):看來漲價控制不了人流量,就跟吃飯一樣,大米蔬菜必需品,再貴也得吃,以后漲價直接說我們想多掙錢!
北京李會計:大家都適應了,又可以漲價了
時の砂:本來就是為了撈錢而編的幌子。。。還真以為能控制客流?
漂泊的海鷗:因為在北京工作人們除了坐地鐵能快點趕上上班時間,沒有別的交通工具了。
國安:控制客流漲價只是漲價的借口,減少百姓福利罷了
Legend.:說好的通過漲價減少乘坐地鐵人數呢?這尼瑪不是就靠漲價掙錢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