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標 準 2008-4-17 2008-4-18 修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問題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塊心病,總感到這種提法不對,但是問題究竟在那里,沒有弄不明白,直到最近下決心要批判這個謬論,查了不少資料,也閱讀了一些理論性的批判性的文章,寫出了“檢驗真理”的目的是為了摧毀反修防線-----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改革開放的回顧與總結的文章在網上發表了,得到了網友的好評,認可。但是有的人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錯誤的,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沒有錯,是符合唯物主義實踐第一的原則的,而且說馬克思也講過,毛主席也講過,但是我總感到,這是卡在嗓子里的一根骨頭,總是感到不太舒服,我是在工廠里搞質量檢驗的,怎樣進行檢驗,就是根據標準進行檢驗,因此我拋開了馬列主義的條條框框,聯系實際通過對語句進行了分析,終于弄明白了,今天就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取名叫論標準。
一,對這個問題為什么要爭論清楚:馬列主義的勝利,迫得修正主義者不能公開的來反對馬列主義,他們必須借用一些馬列主義的似是而非的詞語來塞進他們的私貨,因此對這個手法必須弄清楚,宰斷他們的魔掌。
二,馬克思沒有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好多人有一個習慣只要馬列毛說的你就無法否定它,說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因而是不允許辯駁的,這本來是一個錯誤的說法,但是在批判的時候也是比較費勁的,因此我采取排除法,說馬克思或者什么偉大的人物沒有說過,這樣就沒有必要去進行分析與批判了,省得麻煩了,就采用我認為比較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論述與批判。
有的人說這個標題(我把它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概念叫命題)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理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句話馬克思曾經講過,現在來看一看光明日報評論員是怎樣引來加以改造后強加給馬克思的,評論員說:“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一八四五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他提出來了嗎?沒有!請看下面的引用與分析)他說馬克思曾在文章中說:“人的思維(實際上在這里的含義是:思維出來的理論,定理,定義)是否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接著評論員分析說:“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馬克思在這里沒有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只講了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這兩句話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三,毛主席也沒有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評論員引用毛主席的話說“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第一句話:“革命實踐,是尺度”尺度是一個概念,是在分析時講了一下,也可以含含糊糊說成是標準,這就容易出現問題,而標準是一個有嚴格定義的詞,它與尺度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毛主席在這里也沒有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我認為在進行嚴格的科學討論與論爭中絕不能使用含糊的名詞與詞匯來作為命題,評論員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塞進了修正主義的私貨來欺騙我們的。下面我將進行嚴格的科學分析來規范用語,識破他們的伎倆。第二句話:判斷“真理的”“標準” 只能是“ 社會的實踐”,似乎“ 社會的實踐”是判斷真理的標準,但社會實踐本身不是標準,下一節將要講到,要去制定,去規定,只有對其進行了具體的規定后才是標準。
注意 “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二句是不一樣的。
前一個主語是真理,真理是規律,是方向,是由實踐產生的,但又是高于實踐,指導實踐的。
后一個主語是實踐,是基礎,是產生理論的基礎,也可以反過來檢驗它是否正確。
這二句話主語與謂語是互為顛倒的。我們在幾何學里曾經證明過,當某定理正確的時候逆定理不一定正確。極容易發生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命題。因此不能用毛主席曾經講過的“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正確的。況且說實在在這里“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也仍存在著極其含糊的概念,只是作為敘述時用一下也沒進行嚴格的分析。
也就是說我在這里的論述中只要講清毛主席沒有講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足夠了,我就可以放手的對標準進行論述了。不會受到由于毛主席論述過,我們的說法與毛主席不一樣而不能再加以新的解釋與論述了,不會受到他的影響與干擾。使對問題的論述與討論就簡單一些了。
四,什么是標準,標準的定義:
我們從文字,詞語來分析一下標準,所謂標準是一個名詞,是有嚴格的定義的,是需要加以規定的。標就是標尺,準是一個基準,準星。
所謂標準就是衡量或說成度量某個事物的標尺與基準。比如度量長度的標準是多少“米”多少“尺”, 度量重量的標準是多少“克”,多少“公斤”。。。。。
五,實踐怎樣檢驗真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么:
以上分析的是在數,量里在數學里的度量與標準。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在哲學里,度量,檢驗某個真理的標準。哲學里,度量,檢驗某個真理的標準也是需要加以規定的,通過實踐,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但不能用實踐這個空洞的詞句來進行檢驗,是無法檢驗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句話是不對的,這句話最簡要的說法是“實踐是標準”,實踐這個空洞的詞能作為標準嗎?那怎樣去檢驗,去衡量某個真理呢,因此需要加以設定,具體化,不設定是無法度量的。這句話如果用在敘述的時候也許可以用一下,但作為一個用來大張旗鼓的命題就不行了,非出問題不可,這就是真理的適用范圍。
六,實踐怎樣來檢驗“發展是硬道理” 這個真理,檢驗這個真理的標準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真理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設想與理論。真理的標準是什么,真理的標準應該是這個設想與理論所描述的客觀實際本身,因此如果要去檢驗這個設想理論是否符合實際?可以用這個客觀實際去檢驗這個設想與理論,但是這個實際是無法提取出來的,因此只能按照某個設想與理論進行實踐用所得結果與原先設想的是否相符來檢驗這個設想與理論是否正確:
我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某人說“發展是硬道理”這是他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通過實踐來檢驗它一下。
1,“發展是硬道理”的含義: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姓資,姓社,干就是一切。
2,標準的設定:實踐這個空洞的詞是不能作標準的,我們必須制定一個標準來對真理進行檢驗:干上三年,人民生活提高了,這個提高也要規定一個硬指標,年收入提高5%,這還不行,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還要有一個標準,也就是還要加一個條件,沒有發生二極分化,還不能損害自然資源的亂發展,要科學可持續發展。這個標準就是:大干三年,人民生活提高了,年收入提高5%,沒有發生二極分化,科學持續的發展。這就是檢驗“發展是硬道理”的標準。也可以是:大干三年,人民生活提高了,年收入提高5%。前一個標準不容易達到,后一個就容易達到。從此可以看出檢驗同一個設想與理論,所使用的標準不同,檢驗的結論就不同。按照前一個標準,目標可能達不到,“發展是硬道理”可能就不是真理,而按照后一個標準,目標可能達得到,“發展是硬道理”可能就是真理。但由于這個標準是錯誤的因此也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
從這個例子可以充分的說明,真理是在實踐中檢驗的,但不能用空洞的實踐這二個詞作標準來檢驗,而要用制定的具體標準來檢驗,標準不同,檢驗的結果也不同,正的標準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錯誤的標準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七,實踐,檢驗真理,標準,三者關系的正確的說法:真理在實踐中用設定好的幾個標準來進行檢驗,而不是真理在實踐中用實踐這個空洞的標準來進行檢驗。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把真理的檢驗問題說清楚了。實踐可以檢驗真理,但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更不是唯一標準。這就是科學,來不得半點含糊,要準確嚴密不然就會被假馬列主義者所利用與欺騙。因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八,此稿蔥蔥推出,現獻給大家希望多提寶貴意見,將待修改后再次發表。
北京東方電子工人 2008-4-17初稿 2008-4-18 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