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講和諧,其實更應該講團結。
強調儒家的和氣,不如學習馬列的聯合。
當下社會,應該強調底層團結的重要性。
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單干”后,底層在尋找個人出路,而不是階級出路。為了個人升職加薪,甚至當起了“工賊”,在職場或官場上,員工互相嫉妒,欺負老實人,拍老板馬屁,向老板打小報告,媚上欺下。“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可當下的底層明明沒有富豪和官僚的學識、人脈、資源、資金,還偏偏喜歡內卷和內斗,一盆散沙,沒有力量,沒有議價能力。
第二,左派雖然在思想上強調團結,但在輿論行動上喜歡講斗爭,而且喜歡完美戰士,要求圣人化。道德上有些瑕疵,或者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理解得不那么透徹,就給對方扣帽子,動不動開除別人的“左籍”,不斷分化。
第三,有些官僚,他們不喜歡底層過于階級團結,只有在民族矛盾時,才講團結。
第四,公知是否定階級理論的,所以他們不喜歡底層階級團結;同時又是逆民族主義者,所以也不喜歡民族團結,而是喜歡個人主義,強調的是極端自由主義;他們還比較自私自利,高高在上看不起底層,開口閉口罵底層“愚昧”,所以他們內部也難以講團結,更不會和底層團結。當年革命,底層不會站在他們那一邊,當下中美大博弈,他們也當不起領導作用。
第五,資本精英,他們自己這個階級是比較團結的,如有泰山會、湖畔大學、企業家俱樂部、江南會、華夏同學會、還有各地方的商會和各種經濟論壇,但不喜歡底層講階級團結。
底層在內耗、內斗、分化、原子化,對團結、合作和聯合早已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原因何在?
有些利益團體,為了少數人的利益,破壞了團結。而沒有團結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就影響不到少數精英們的根本利益。
就可以光明正大實行剝削行為。
研究他們過往,破壞團結有三策:
1.放大人們的自私性。
2.讓少數人有一個上升的渠道。
3.挑動各種對立來掩蓋階級矛盾。
對于第一點,上篇文章分析過。在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社會逐漸出現了誘導和放大人們的自私性,這是社會之極惡。如資本推出的“消費主義”,一些知識分子鼓吹的“個人主義”,幾大經典法律案件破壞了傳統美德,先富過程出現“貓捉老鼠”,叢林法則下,人人為了一時和一己之利出現內卷和內斗,團結不起來。
對于第二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修仙類型的小說?在修仙世界,有修仙宗門,有修仙家族,有散修,修仙宗門勢力最大,壟斷了大部分資源,而散修力量最弱,但人數最多。
為了破壞散修的團結,修仙宗門會給散修少數人一個加入宗門的機會。比如過幾年就下山招收極少數散修加入宗門,除了把靈根好的和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散修納入宗門外,就是讓散修進行內斗比武,或者讓他們互相在秘境幫宗門找有用的靈物,誰找到價值高的靈物誰就可以加入宗門。這給了散修上升的一個通道,讓散修互相內斗,還讓散修幫宗門找了一批靈物,一箭雙雕。而平時呢,因為宗門過于壟斷資源,比如筑基丹,散修肯定不滿,為了安撫散修,拿出一小部分賣給散修強大勢力,通過拍賣方式讓底層散修有個希望。
在封建社會,新朝第一件事往往是開科取士,挖掘和拉攏人才。科舉制作為一種篩選人才的機制,開始確實是個好辦法,但逐漸會異化,如出現范進和八股文怪象。
當年李世民在端門見新進士們彈冠相慶,綴行而出,高興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盡入吾彀中”就是說這些英雄“全給我射中了”,天下有為青年落入我的圈套中。
科舉逐漸成為零和游戲,讓讀書人的目標為升官發財,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對于第三點,這些年,在中國,特別西方國家,搞起各種性別標簽、男女對立、區域對立、膚色對立、原生態家庭兒女與父母對立、允不允許吃狗肉的對立、動物臨終關懷和人民吃肉的對立,各種矛盾掩蓋了階級矛盾,底層不斷分化,大家內耗在各種次要矛盾上。
這三方面,都極大破壞社會底層的團結。
以上就是不團結的現象,不團結的原因,不團結的手段,警惕起來,不斷改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