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叫孫衛東的美國人流落街頭的故事在網絡上廣傳布告,很多人如同挖掘奇聞異事一般對此人的平生窮究深翻,這一翻可乖乖不得了,原來孫衛東此人并非等閑尋常之輩,當年乃是赫赫有名復旦大學少年班的高材生,后來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先后攻讀美國大學物理學的碩士、博士,博士畢業后又做博士后研究,曾為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所青睞,一度被視為物理天才苗子。就是這樣如此了不起的人物,可現如今卻淪落到露宿街頭、無家可歸的境地。
這件事觸動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經,就此成為熱議的話題,紛紛討論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因素讓孫衛東走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呢?
毫不意外,一些人又使出了乾坤大挪移一般的功夫,又把責任拍到中國的頭上來了.具體就是把矛頭指向了中國教育,說什么少年班這種教育是拔苗助長,不利于人才成長,還有什么中國教育上的一些缺失導致學生較少接觸社會,社會適應能力差,等等。好像孫衛東其人因為在中國沒有打好底,所以才有在美國如此這般遭遇似的。
這真是典型的胡說八道。孫衛東現如今這個樣子就找中國教育的毛病了,人家當年也曾輝煌過,在二千年初期的時在華爾街做程序開發,曾月薪高達10萬美金,為什么不拿這個時候的孫衛東來說事呢?孫衛東流落街頭無家可歸,乃是其人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成為一個美國人之后的事情,這以后發生的事情又同中國有什么關系呢?
并且進一步說,在中國各大學就讀少年班的人,后來大都去了美國,這些人在美國混得都很不錯。筆者就在美國生物醫藥國家研究院碰到過一個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的人,這個人在這里混得十分得意,可謂功成名就。僅僅一個孫衛東流落街頭能說明中國教育什么問題呢?如果一定要說教育責任的話,那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派出去的人太多,而回來的人太少,蕓蕓眾生中出了這樣一個孫衛東實在并不奇怪。
其實,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從學校門走向社會,人人都是學生出身,后來的發展路徑與發展狀況千差萬別,決定因素全在個人的造化、選擇、價值取向及目標追求,教育沒有任何義務應該負責終生保修、一世護航,事實上根本也做不到。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伊始,美國在許多中國人心中那是無比的高大上,簡直天堂一般的存在,以至于無數優秀學子爭先恐后奔赴大洋彼岸,追逐個人的夢想,很多人因此把祖國與人民如同破鞋子一般丟進垃圾堆,從此絕不回顧、一往無前地在先進發達世界里向上攀登,譬如這個孫衛東,其人在美國掙大錢的時候,十分發達的時候,他想到中國、幫助過中國嗎?中國是生他養他的地方,還公費派他去留學,當他在美國能夠立足的時候,就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而成為一個完全的美國人,這不是無數中國留學生所追尋的“美國夢”,不是無數奔赴西方天堂中國人的行為共同軌跡嗎?這其中很多人都成功了,成功者可謂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當然,也有少數倒霉蛋失敗了,而且還敗得很慘很徹底,而孫衛東不過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又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呢?應該說,建立在今日美國社會總體狀況下,孫衛東這樣的原籍中國人如此這般的遭遇,應該是越來越多而不會鳳毛麟角。筆者所奇怪的倒是中國網絡上居然還能如此這般地熱炒起來。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中國人應該感謝孫衛東才對,這個人以其自身的經歷成為一個很好的反面教員,他現身說法地讓中國人進一步明白,美國不是天堂,那些現在還對美國充滿幻想夢想并且還準備奔赴美國人的人,應該好好想一想,未來是不是也可能會遭遇類似的下場。
至于教育,中國應該沒有義務和責任去培養適應美國社會、在美國發展成長的人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