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這事,不單純是一家公司內部的事。
事件的起點是從東方甄選的文案小編們的憤怒開始的。他們是有理由憤怒的,因為他們作為千千萬萬個打工人的縮影,都是拿著最微薄的工資,承擔著最繁重的工作,但卻只能勉強維持在生存的邊緣線上的一員,所以他們積攢了憤怒。
可是他們并沒有搞清楚制造這種憤怒的源頭,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自己這種舉動到底是想爭取什么,于是他們只能把憤怒的矛頭對準了董宇輝。就好像18世紀起來罷工的那些工人,把憤怒的矛頭對準了機器,感性地認為是機器分走了他們的工資,是機器使得他們的工作隨時可以被替代,是機器造成了他們生存的困境,于是他們憤怒地想要搗毀機器。
社會長久的運行規則,私有制的神圣不可侵犯,私有制下按資分配的秩序在暴力機器的維護下是那樣的不可撼動,這一切的原因使得沒有人會去或者敢去質疑它的合理性。于是憤怒的對象,往往變成了身邊跟自己命運相似,但卻突然因為某種特殊的機遇而跳出這個圈層的人。當大家處于同一個命運的時候,相互之間往往抱之以同情,而當突然有一個人跳出這個命運的時候,這種同情就很容易轉變成憤怒。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里,那么它仍然是東方甄選這一家公司的事,是他們內部幾個團體之間的矛盾,所以在他們的管理層看來這至少不算是一件大事,人家可以關起門來自己解決。
但是隨著他們的CEO東方小孫親自下場,給廣大的網友群眾開了一場訓斥會以后,事情就起了質的變化了。這時候,這件事就不僅僅是他們一家公司的事了,而是變成了廣大網友群眾的事。如果有人把網友群眾的事當成了小事,這個人多半就要倒霉了。
為什么這樣一家公司的內部事,轉化到網友那里就變成了一件大事?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借題發揮
當東方小孫在直播間把手機往桌子上那么一扔的時候,他的身份就不僅僅是東方甄選一家的CEO,而是變成了一個頤指氣使、咄咄逼人、打壓員工的領導代名詞。所以網友正好有一個借題發揮的空間,不僅是要罵東方甄選這一個領導,而是要罵所有的這一類領導。平時在自家公司受夠了這種鳥氣,但是苦于敢怒不敢言。現在正好在直播間里看到一個同類領導,這還不把平時積攢的怒火發泄出來?
第二,是誰養活了誰?
一個企業,不想把公司的命脈寄托在一個頭部主播的身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錯了方法,你想要實現“去董宇輝化”唯一的途徑,是穩住董宇輝的同時,想辦法挖掘和培養下一個董宇輝,盡管這可能很難,但是這反而是最安全有效的辦法。可是東方小孫一通發言,傳遞的主題只有一個——他在警醒別人,是平臺成就了董宇輝。因為是平臺成就了董宇輝,所以在他們看來,給的待遇已經足夠好了,于是他不僅公然在直播間里提人家的待遇,而且還直接批評董宇輝罷播的行為。
這么一搞事就鬧大了,這話還是對董宇輝說的嗎?不是,在網友聽來,這完全就好像是公司對千千萬萬打工人在耳邊說:你們要時刻記住,是公司給了你飯吃,即使有了成績那也是平臺的功勞,你要牢牢記住是誰賞你飯吃,工資可以給你提高點,但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打工人的身份。
這話可是赤裸裸的,哪個打工人沒被平臺這么教育過?盡管他們說這話的時候,甚至會把平臺包裝成“團隊”、“集體”之類的字眼,可以使話聽上去不那么刺耳。然而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所說的“團隊”、“集體”不過就是背后的資本集團,嘴上說的是“團隊功勞”、“集體功勞”,好像把一個個“小編”算作了集體的一份子,實際上呢,逼出一個個“小編的憤怒”的源頭恰恰就是他們。“集體的智慧”——這套路熟啊。
到了這里,群眾的怒火完全被點燃了。
第三,感受下聯合的力量
“誰養活了誰”,“誰成就了誰”,這根本不是一個辯經問題,是辯不出什么結果來的。因為對于絕大多數打工人來說,他們不是董宇輝,他們沒有那么強的不可替代性。大家身份其實都跟東方甄選的小編差不多,你的身后隨時都有可替代你的人,你不干,換另一個人上去也可以干。這種現象在產業工人那里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當老板說是老板養活了工人的時候,對于工人來講,不是沒有反駁的依據,而是沒有反駁的權力。因為你一旦反駁,那他隨時可以撂下一句:你走吧,門外有的是人愿意干。
為什么會是這樣?這一點我們之前的文章寫過無數次,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下,生產資料以資本的形式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里,絕大多數打工人不掌握生產資料,因而只能通過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存。當一個人的生存權掌握在另一個手里的時候,你是很難爭取到什么公平的權力的。因為這種生產秩序本來就不公平,在不公平的秩序下去爭取的“公平”,當然還是不公平的。所以盡管是勞動創造了價值,但是在這種生產規則下,勞動就只能通過出賣給別人,為別人去創造價值,還得被別人指著鼻子說:看,是我養活了你。
因此雙方不可能平等的去探討誰養活誰的問題,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就是這個道理。
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長時期處于這種地位,但是他們又沒有權力去反抗。一家公司可以隨時開會研究怎么積累利潤,怎么創造剩余價值,怎么維護股東利益,這些都是那樣的合乎常理。可是一旦反過來,員工集會討論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如何爭取自己合法的權益,如何爭取勞動法保護自己的時候,這就不再合乎常理,而是變成了非法,變成了搞團團伙伙,影響社會治安。
所以他們不可能在線下去表達這種憤怒和思考,于是最后就出現了,但凡網絡上有那么一件小事代表了他們相似的處境,他們就會用網絡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情緒。有時候,他們甚至連自己想表達什么,想爭取什么都不清楚,他們僅僅只是通過點贊某一句話來表明自己的立場。
在線下他們沒有聯合的權力,于是在網上,他們就需要通過一個個網絡事件,感受一下聯合的力量,以此來表明自己對這種不公平地位的不滿。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發現,網友的爭論到了最后,跟事件本身相關的人已經沒什么聯系了,他們已經不僅僅是為網絡當事人發聲,而是借助網路聯合的聲音為自己發聲,也為很多陷入相似的處境的人發聲。
這樣一來,任何一件所謂的小事,都有可能通過網絡的發酵變成一件大事。
所以,這不是什么飯圈文化,也不是什么不理智的人帶節奏,這些說法都顛倒了主次。之所以小事變大事,是因為這件小事暴露出的矛盾,不僅存在于東方甄選,也存在著于社會各個角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