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勸老鄉馬大姐
馬曉力大姐啊,咱們也算是陜西老鄉了,你也幾十歲的人了,我勸你淡定一點,不要狂躁,不要對唱紅歌暴跳如雷,不要肆無忌憚地抹黑文革。
文革在發生的當時,和剛剛結束的那幾年,都屬于政治事件,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都很正常。毛主席認為文革很有必要很及時,鄧小平認為文革是完全錯誤的。你可以想一想,讓文革中受到沖擊的一批人,給文革匆匆忙忙定性做決議,這公正嗎?
其實,公正不公正,現在都無所謂了,政治結論,過眼煙云,能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另當別論,政治事件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如今,文革已經過去整整四、五十年了,已經完全成了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固守一個政治結論,歷史也是不會在意某個政治團體的政治結論的,那么,就讓歷史去評說文革,讓人民去評判文革吧,此所謂“爾曹不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如果你真正的憂國憂民,要反思文革,我勸你還是先反思一下你的父親馬文瑞吧。
你父親馬文瑞,文革后曾任陜西省委第一書記。這時候的中國大地,已經解放了思想,開始了改革開放的事業,按說,你父親應該比他的前任李瑞山老書記干得好吧,那么,你父親在他的任期內究竟政績如何,陜西人民如何評價他,這你知道嗎?
據我所知,你父親在陜西干得不好,辜負了偉大的時代,政績比不上李瑞山老書記。雖然他們二人都是陜北人,但你父親任人唯親,大搞陜北幫,干部群眾意見很大,說你爸是個日吧歘,還流行一首歌謠:
馬文瑞,
光憑一張嘴,
主政陜西五年多,
把三秦人民坑了個美。
而反觀文革期間主政陜西的李瑞山老書記,他的政績可以說是有口皆碑,舉幾個例說明: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在陜西臨潼被發現發掘,時間大約是文革期間的1973年,如果在你父親主政的改革開放時期發現,你認為這個古跡能完好保存下來嗎?我認為不能完好保存下來。因為眾所周知,在改革開放的1990年代,甘肅秦坑(秦始皇的先輩們的陵墓)遺跡,被瘋狂盜挖一空,而其考古價值遠大于兵馬俑,這件事情你反思過嗎?
我小時候在農村生長,是人民公社的社員把我養大的,我知道,農業要豐收,要想多打糧食,除了人的因素外,關鍵因素是種子、水、肥、土,先不說袁隆平文革期間搞出來的雜交水稻,就說說水、肥、土這三項吧。在我們老家的渭北旱塬上,文革以前,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大躍進時期也修了一些水庫,后來也打了一些機井,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在文革期間,陜西人民修成了馮家山水庫和寶雞峽引渭河水上塬工程,還有南北干渠等配套工程,這才徹底解決了關中西部的水澆地問題。大會戰的關鍵時期,李瑞山老書記曾經在工地現場辦公,許多老人對此記憶猶新,我哥當時在工地上,他畫的一幅工地大會戰的宣傳畫,受到了李瑞山書記的表揚,這幅畫后來還登了報。那時候,人民公社經常組織社員,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戰,平整土地,修水渠,科學種田,我們那里的化肥廠,農業機械廠,包括縣域內的幾條石子公路,縣體育場,火葬場等等設施,都是在文革期間建成的,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可以說,陜西省農業豐收的基礎建設,都是所謂的“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間完成的,而當時的主政者是老書記李瑞山。記得有個社員還編過幾句順口溜:
省委書記李瑞山,
水庫工地把公辦;
干群一心大會戰,
敢叫日月換新天。
誰好誰壞,人民心里有桿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