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客機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之后,美國進一步向俄羅斯施壓,但俄總統普京不為所動,稱要避免馬航事件政治化。美俄圍繞馬航事件的角力進一步升級,夾在中間的歐盟則左右為難。
馬航事件發生后,美國調門升高,鎖定親俄武裝分子是兇手,并直指俄國是幕后操盤者,迅速將事件政治化。美國此舉有多重目的,首先是利用輿論優勢,站在道德高地丑化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尤其是將普京妖魔化。今次事件之后,西方輿論一面倒地指摘普京,這種未調查先下結論、進行輿論審判先聲奪人的策略,歷來是美國外交軟實力的體現,即使馬航事件最終證明與俄羅斯無關,普京的國際形象也是一落千丈,這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其次,美國表面上要求對馬航事件進行公正客觀的調查,為枉死的乘客討回公道,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逼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親俄武裝分子的支持。眾所周知,親俄武裝分子之所以日益壯大,跟俄羅斯的人員、武裝、訓練支持密不可分,一旦俄羅斯在國際社會壓力下停止援助,親俄武裝分子很快就會被烏克蘭剿滅。
此外,華盛頓利用馬航事件,可以將歐盟捆綁在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戰車上。在烏克蘭問題上,美歐不同調已是人盡皆知。歐盟從俄國進口大量油氣資源,不希望與俄國徹底鬧翻,相比之下,美俄貿易要小得多,美國制裁俄國對美國經濟的總體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歐盟在馬航事件之后追隨美國對俄羅斯進一步制裁,不僅會對俄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也為美國進一步控制歐盟創造條件。
金融海嘯之后,美國實力受損,歐盟獨立性不斷增強,就連英國前首相貝理雅也呼吁,歐盟應擺脫對美國的仆從地位。而奧巴馬亦曾直言對德國首相默克爾不信任,最近連續曝光的美國情治機構滲透德國要害部門及監視德國政要的丑聞,更表明美國對德國的防范已到了類似敵國的程度。如果美國今次用馬航事件大做文章,脅迫歐盟與美國步調一致,將是一大收獲。
奧巴馬的內政外交在國內早就被千夫所指,而美國國會很快就會迎來中期選舉,奧巴馬用馬航事件大做文章,向俄羅斯施壓,也是為了在國內選民面前挽回懦弱的形象,期望能夠協助民主黨在選舉中得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