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的命題毫無意義
美國副總統拜登離開日本來到了中國。對于他的日本之行,有媒體稱,拜登沒有滿足日本的“胃口”,雖然強調“日本共同立場”,但“拒絕發表聯合聲明”。對此有學者表示,拜登的表態充分顯示,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雖然中美有矛盾,但美國并不想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
“美國不會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在美國對中國發出嚴厲警告并狠狠羞辱之后,得出這樣的判斷是中國人的福音嗎?
我們說,這是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命題。這是因為:
其一,中美日不是三角關系,而是“二打一”。
美國在中日爭端中到底將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自中日釣魚島爭端激化以來,中國主流 “專家”、“學者”的判斷一誤再誤,直到現在還認為美國不過是是在“拉偏架”,僅此而已。在他們的心中,日美兩國雖然是盟國,但中美關系才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美國既離不開日本,卻更離不開中。所以,作為中日兩國之外的第三方,美國不希望中日之間的爭端激化,以至于使其左右為難,甚至有某家大報以社評對此建議說,中國應該緩對美澳、專攻日本,云云。
這樣判斷中美日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不管中國的一些人對中美關系怎樣自我感覺良好,也不管中美關系是怎樣的“夫妻”情深,誰也離不開誰,但中美關系與日美關系完全無法相比。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出發,日本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基石,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工具;對現如今的歷史階段而言,日本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得力打手,是美國經營亞太的戰略根據地。所以,美日聯手遏制圍剿中國,這是今后相當長歷史時期亞太戰略舞臺上的主旋律,也是中美日關系的總格調。因此,定位中美日三國關系,既不等同于冷戰時期的戰略三角關系,也不類似于中國歷史上魏蜀吳的關系,而是“二打一”的關系,是美日合伙坑害中國的關系,只不過二者的臉色有所不同,正在共演一出戰略雙簧,根本就不是什么“美國不會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而是“日本在隨著美國的節拍起舞”,如此而已!
其二,中美戰略矛盾是一切問題的總根源。
現在,有關中日矛盾的責任問題眾說紛紜。一些人把責任歸咎于日本右翼新軍國主義分子,還有一些人指責中國“咄咄逼人”、太過強硬,沒有信守“韜光養晦”的無上法則,還有的人的把問題歸咎于中國的崛起與日本地位的下降,總之都和美國撇開了干系。
這是完全錯誤。世界上的事情都和美國有撇不開的干系,戰略領域尤其如此,這一點,美國人也完全認同。自從美國演變成為全球霸權以來,中日關系的發展變化完全取決于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只能在美國認可與認同的框架內運轉,換句話說,中日關系只能服從和服務于中美關系,好也是這樣,壞也是這樣,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從這一原理出發,中日關系之所以走到今天這般地步,其背后的主因既不是什么日本右翼新軍國主義分子的囂張,更不是所謂中國“咄咄逼人”,其深層原因是美國要釋放日本的戰略潛力對抗中國,把魔鬼從手中瓶子里放出來去吃人,這就是美國的如意算盤。所以,不管中日之間的矛盾如何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但都不屬于可按照自身歷史邏輯加以解決的問題,而屬于中美戰略矛盾的一個組成部分。干脆一點說,沒有美國,中日之間的問題不難解決,有了美國,中日之間的問題永難解決;沒有中美戰略矛盾的總解決、總清算,中日之間的沖突就將愈演愈烈,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脈絡。
其三,一些人所寄予的希望注定將落空
一些中國人之所以津津樂道于“美國不會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的判斷,甚至還有人將其演繹為“美國不會被日本所綁架”,這其中隱含有這樣的喻意,即不管美國怎樣在中日爭端中“拉偏架”,但作為第三方,美國都會努力調停中日之間的沖突,使之冷卻下來,對中日爭端實行“秉公處理”。如同對中美關系存在無限幻想一樣,一些中國人也對美國在中日沖突中的角色定位充滿了幻想。從目前的情形看,西方的政客對此可能了然于胸,這不,拜登此次就是以一副“調停”的面孔粉墨登場的。
但是,我們說,指望美國居中調停無異于緣木求魚,也類似像是虎謀皮。這等伎倆,中國近代史上已經上演多次,每一次中國遭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蹂躪的時候,洋務派們都把很大希望寄托在列強的“調停”上,直到“九一八”事變后“偽滿“成立,當時的國民政府還寄希望于國聯 “一唯國際公理是據”,最后無不悲慘收場。歷史到了今天,類似的事情不會再度重演嗎?筆者以為,關鍵是中國怎樣對待美國可能的“調停”,如果對此寄予厚望的話,結果那一定是令人十分失望的。
這樣說來,“美國不會隨著日本的節拍起舞”的命題真的可說是毫無意義的。
其實,毫無意義的不僅僅是這一判斷。最近兩天,新聞甚多,塞目盈耳,什么拜登來訪,卡梅倫贈送球衣,王力宏高聲護妻,大S高調懷孕等等,沒完沒了地在電視里灌,在報刊上灌,在手機里灌,揮之不去,像蒼蠅蚊子一樣在眼前耳邊嗡嗡,這些統統都屬于無聊的垃圾。
垃圾無處不在,這大概也是現代社會令人不勝其煩的一個突出特點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