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玩向錢”貼的題目是:《被遺忘的老兵——留住歷史,為抗戰老兵造像》,可是,給人的感覺是,他們造出的一些老兵像,沒有不僅給蔣委員長的抗戰增加什么光彩,而且好像是有意殘酷地在玩蔣委員長抗戰的“傷疤”。
從他們列出的一些老兵的情況可以看到,其中不少的國軍老兵并不是為了抗日去當的兵,而是被抓丁抽丁頂丁去當的兵。如他列舉的:陳書球,1923年出生,1943年被抓丁參加國民革命軍73軍。賀保堂,1925年出生。為了換得20多擔稻谷,18歲那年賀保堂頂替一個叫“李漢周”的人進了部隊。黃飛波,1922年出生。1937年,在家排行老二的黃飛波被抽壯丁。蔣元智,1922年出生。1943年8月21日,在家打草鞋的蔣元智被抓丁。龍運松,1922年出生。1940年,在兩兄弟中排行老大的龍運松被抓壯丁。王武喜,1919年出生。家中有五弟兄的王武喜是家里第二個“吃皇糧”的男丁。肖遠湘,1922年出生。這是僥幸躲過一次“抽丁”的老人。謝云威,1920年出生。1937年,在家排行老大的謝云威被抽壯丁。等等。這樣抓出來抽出來的兵組成的隊伍,其戰斗力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蔣委員長抗戰兵敗如山倒,連連丟土失地躲到大后方。
從這些國軍老兵的經歷講述中,還可以看到蔣委員長的腐敗無能和不負責任。如“1937年,黃生興主動報名參軍。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90師269團炮3連,因不滿長官欺壓新兵,黃“開小差”。”蘆石安:“先是在韶關駐訓。之后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10軍,給一個廣東梅縣的團長當勤務兵”。后衡陽失守,“當官的跟方先覺走,當兵的自己走”。一些老兵還說了自己走的走法:蔣元智“抗戰勝利后,老人乞討回家”。李茹成戰斗負傷,“后來沒有辦法,就邊走邊討米回了家”。楊逢錢身負近十處槍傷。至今,他的體內還殘留著5枚日軍子彈,負傷后,乞討回家。
“自玩向錢”們到處找參加過抗戰的國軍老兵,意在為蔣委員長抗戰評功擺好,可是事與愿違,找出來的一些國軍老兵,揭出來的卻是蔣委員長抗戰的“傷疤”。這樣的玩法,打亂了一些耄耋老人本來已經平靜的生活不說,它讓某些委員長的粉絲又該情何以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