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即或是同一個問題,對不同的國家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意義,現階段沸沸揚揚的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就屬于此類。
在西方輿論的渲染炒作下,朝核問題、伊核問題似乎了成了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好像不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世界就不成其為世界了,地球和平與發展也要受到破壞性的挑戰了,總之是罪莫大焉。這樣的情緒在中國也大行其道,輿論幾乎一邊倒說中國應該與美國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似乎只要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也同樣不能很好很舒坦地過日子。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做為一個中國人,對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究竟應該有怎樣的基本估價、應該做出怎樣的理性判斷呢?
假如沒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朝鮮不發展核武器,伊朗不發展核技術,世界上沒有什么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相關的戰略形勢會怎樣呢?
問:沒有朝核問題,朝鮮半島的形勢就不緊張了嗎?
答:不是的。在朝鮮沒有發展核武器之前,朝鮮半島的形勢同樣相當緊張,還曾多次走到戰爭邊緣,特別是美國曾經大規模在韓國部署核武器,致使朝鮮半島發生核戰爭的危險在六、七十年代相當嚴峻。現如今的緊張形勢只不過是過去的一種延伸,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南朝鮮與美國經常耀武揚威的結果,朝鮮搞核試驗他們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搞核試驗他們照樣還是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軍事戰略威懾是他們慣用的手法。
問:沒有朝核問題,日本就沒有發展核武的借口、就會打消核武裝的念頭嗎?
答:不會的。早在六十年代日本就已經充分顯露了它的核野心與核企圖,其核邊緣政策與朝鮮的核武器沒有什么關聯。
問:有了核武器,朝鮮的威脅就加大了嗎?
答:這是不可能的。朝鮮的核武器充其量就是一種防御手段,朝鮮不會自取滅亡向美國投擲,也不會飛蛾赴火去針對中國、俄羅斯,它的核武器沒有任何訛詐作用。同樣地,整個朝鮮的軍事力量都是這樣的性質,所謂朝鮮的軍事侵略,就完全是西方編造制造出來的神話。朝鮮的所作所為,不過就是刺猬戰術而已:渾身長滿尖刺,讓敵人不敢下手,即或下手,也讓其因為得不償失而卻步。所以,朝鮮的核武器不會威脅任何人。今后的事實將充分證明這一點。
伊朗的戰略基本上也是這樣。伊朗正在全面武裝自己,但不是為了軍事進攻,在軍事上它如果能夠自保就已經是萬幸。伊朗真正的進攻長項,是它的思想意識與宗教力量,它很聰明地發揮了它的政治優勢,這是伊朗成為戰略舞臺上重要角色的力量之基。面對伊朗的戰略,西方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靠武力顛覆,即用飛機導彈的批判代替宗教思想的批判,或者消滅宗教思想的批判。所謂的伊朗威脅,其實并不是什么軍事威脅,而是內賈德政府給西方消滅伊朗設置了越來越大的障礙,這就是西方嘴里“威脅”的本意。
這樣一來,如果沒有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存在結果會怎樣就一目了然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將獲得更大的戰略自由,能更加順利地將西方的思想、價值和軍事戰略體系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覆蓋。
總之一句話,朝核問題也好,伊核問題也好,它們都沒有危及全球及地區和平,只是危及了西方的事業,如此而已。
這些問題的戰略影響
首先是它們阻遏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自蘇聯解體以來戰略大擴張的進程。自蘇東巨變以來,西方世界一路擴張,所向披靡,用武力先后征服了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汗、利比亞等各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是敘利亞,其中伊拉克、阿富汗雖然拿下而未擺平,以至于成為戰略傷口,但畢竟還是拿下了。但這一勢頭在朝鮮、伊朗面前卻遭遇了強大的阻遏,雖然百般努力,但迄今為止也見不到應有的成效,它們無疑是下一步的目標,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要將伊朗、朝鮮也融入“國際社會”。但能否達成,連西方自己都沒有把握,如果拿不下伊朗、朝鮮,其跨世紀戰略大擴張的進程有可能就此終結。此情此景,令一切普世人士痛心不已,有些人早已開始責備了,說他們國家領導人縱恿朝鮮、伊朗;更令人悚然動容的是,居然還有中國人因為南北朝鮮沒能實現兩德那樣的統一而哭了起來(可參閱筆者文章《看到朝鮮沒有垮臺,中央黨校的學者唏噓不已》)。
其次,它們成為了美國全球霸權的兩棵戰略“釘子”。當今世界敢和美國公開對著干的國家屈指可數,而公開叫板而又能令美國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大概只有朝鮮與伊朗了,以筆者所知,大概只有這兩個國家敢于公開對與美國合作說“不”,連俄羅斯都不行,至于崛起發展、日漸壯大的中國,更是整天把與美國“合作”掛在嘴邊,比老和尚念“阿彌陀佛”口頭禪還要勤快的多,伊朗朝鮮是美國霸權體系外的兩個搗蛋鬼,也是普世大潮中的兩塊礁石,已然成為西方構筑全球體系中的兩棵釘子。有這兩個“釘子”釘在哪里,西方的全球戰略體系怎么看都不甚完美,無法盡如人意。
最后,小國扛大梁,朝鮮伊朗對美國構成有力的戰略牽制。
朝鮮是對美國“亞太戰略”的牽制。有朝鮮存在,美國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加以對應,至少駐扎在南朝鮮的2萬多人被栓得牢牢的,這在和平時期為數并不算少;南朝鮮的野心也要有所收斂,因此將顧不上與中國打長白山的官司。
伊朗也是這樣。有伊朗存在,美國就不能完全掌控中東,在“重返亞太”的時候也就不得不頻頻西顧。只要伊朗持續發展,在伊斯蘭文明與基督教世界的較量中,西方就無法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這將成為西方一塊永久的心病。
假如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假如有朝一日,美國率領“國際社會”在中俄的配合下解決了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結果又會怎樣呢?
第一個可能的結果:朝鮮伊朗被顛覆消滅。
消滅伊朗與朝鮮,顛覆其政權,一直是美國重要的戰略目標,這早已公諸于世,具體表現就是美國將其列為“邪惡軸心”。既然是“邪惡軸心”,豈有繼續存在的道理?當然必須除之而后快。
第二個可能的結果:融入“國際社會”,變為無害化。
以“國際社會”為招牌,以融入“國際社會”為誘餌,西方世界在全球進行這樣的兜售,中國也有許多人從這一邏輯出發進行立論著述,并因此成為其中的得力吹鼓手。這些人鼓勵伊朗、朝鮮走開放搞活的路子,并現身說法拿中國當實例,極力證明這是一條光明的大道,是輝煌的前途,他們斷定伊朗朝鮮只有這個前途而沒有別的前途,并制造輿論說“國際社會”針對伊朗朝鮮所做的一切從根本上都是為他們好,等等。
但是,伊朗也好,朝鮮也好,他們卻都對此呲之以鼻。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被“國際社會”所吞噬:伊朗將出現西方的代理人政權,就像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一樣,表面上獨立,實際上被徹底控制;而朝鮮甚至只能維持暫時的表面“獨立”,最終將無法抗拒來自“三八線”南面的“統一”,對面的政府連錢都準備了,這樣的錢人家必須花、一定花,不然絕不會善罷甘休。
第三個可能的結果:成為美國的軍事戰略基地
美國在全球到處建立軍事基地,這是常識。有什么人敢于阻止美國在融入“國際社會”后的朝鮮伊朗建立軍事基地呢?誰敢向美國發出這樣的挑戰呢?更何況原來巴列維的伊朗本就是美國的盟國,原來就有美國的軍事基地,舊地重游卷土重來,不是理所當然嗎?朝鮮也是這樣,借口穩定東亞局勢,維護亞太和平,誰也無法阻止美國武裝力量在鴨綠江和圖們江邊部署巡邏,這就像當年的北約東擴一樣。當年英國首相撒切爾、法國總統密特朗、德國總理科爾,三個人一起信誓旦旦地向戈爾巴喬夫保證“北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東擴”,結果怎樣,世人皆知。
中國對此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呢?
站在全球化、一體化的立場,從順應普世大潮的精神出發,中國主流的“精英”及相關的“專家”“學者”們堅決主張中國應積極配合美國,加強合作,早日解決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并把這樣的合作看做是中美廣泛的“共同利益”的重要著手點。為此他們大造輿論,奔走呼號,甚至還有人呼吁中國應該與“國際社會”一道,對朝鮮采取“斷然措施”。
站在民族主義立場,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就不能不深刻地認識到,朝核問題、伊核問題,都是非常好的問題,有利而無弊。這樣的“問題”對中國而言,不是麻煩而是支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有這樣的“問題”多了起來,中國才會獲得更多戰略捭闔的空前,才能使中美戰略合作有事可干,才能凸顯中國全球意義的戰略影響,才能讓中國與美國進行戰略對話,須知,沒有了當年的蘇聯,中國立刻就成了美國敲打的對象,若進一步沒有了朝鮮伊朗,中國在美國心中的戰略地位難道還能提高嗎?美國難道不會用更大的力度敲打中國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同仇敵愾”,或者換一句沒骨氣的話說就是“同病相憐”,用西方的戰略術語說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什么叫戰略博弈?戰略博弈的要義就是要給對手制造更多更有效的“麻煩”,如果沒有這樣一種本事,那就不具備戰略博弈的基本資格。中國是不是有這個本事不好說,但至少不應該幫助人家減輕壓力減少麻煩吧。
當然,如果主張中美兩國應該“風雨同舟”、“殊途同歸”、“只能合作,除了合作別無出路”,那就另當別論了。
說到這里,不妨說一點題外的話。一切關心國家熱愛國家的中國人,千萬注意不能跟著美國的輿論跑,也不能跟著西方的輿論跑,不能按照他們的理論邏輯去演繹,不能因為讀了他們的教科書,就把他們的教導的條條當做金科玉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以他們提供的事實為依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社會吃夠類似的苦頭,中國人應該長點記性才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