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王向前日前發表文章《洛陽頂級兒科專家堅持開低價藥 所開藥全國最低》,文章介紹了洛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科專家毋劍梅30多年來堅持給患兒開低價藥處方的事跡。
文章介召,毋劍梅作為洛陽市兒科醫療領域的頂級專家,她開的處方卻是洛陽市,或者說在目前全國醫療行業里是最低的。感冒發燒:藥費2.03元錢——她單張處方均額16元,可這些藥管用、能治病,幾十年來,1元錢能治好她就不讓患者花10元。
據調查,現在醫院醫師治病開藥,一般都是選開新藥特藥,只有新特藥利潤大,醫院能增收,醫師有回扣,如內科醫師從處方藥中獲取的各種回扣大約占其總收入的80%。這也是看病貴居高不下的根源。可毋劍梅拒絕了這80%藥品回扣的豐厚收入,她作為洛陽市頂級的主任醫師、兒科專家,每月收入扣除雜七雜八費用后拿到手的只有4000多元。她說,到現在,她沒有拿過一分錢藥品回扣,也沒有違背良心開過一種不該開的藥。
良心,指對是非的內心的正確認識,是對人類社會的一份責任,是構建良好社會道德體系的基點。毋劍梅對良心和職業道德的堅守,雖然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信任、贊揚和所在醫院的支持,但卻蒙受著自身的重大經濟損失,這種良心與收益倒掛的現象折射出金錢社會的丑惡。如果說市場經濟不能善待良心,這樣的經濟體制是沒有道德的。
毋劍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采訪我有什么用呀!醫療體制大環境下,一個人兩個人這么做,沒什么用的,改變不了什么。” 毋劍梅說對了,現行醫療體制下的醫院,是不會鼓勵大夫們像她那樣去開處方的。用一位大夫的話說:“很多醫生要顧及醫院科室效益,要顧及家庭生活,不可能像她那樣超脫。”“過幾年,她退休了,像她這種做法的人,洛陽不但沒有了,整個中國,估計你也很難再找到第二個。”毋劍梅只能是個例外。
中國改開三十多年來,通過市場經濟運作,取得了較大的建設成果,收到了較好經濟效益,國家是真真切切富裕了,但是這種富裕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對人民群眾福利的剝奪。醫療事業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的屬性,在那“封閉僵化”、“瀕臨崩潰”的年代都能實行的免費醫療,到了偉大復興的改革開放盛世卻被完全推向了市場,把公益性醫療辦成了謀財賺錢的工具,以至于看病貴、看病難成了市場化道路上的壓在人民群眾頭上的一座大山。毋劍梅醫生堅守的良心和職業道德變成了中國市場化醫療市場的一個特例和傳說,這是極不正常的醫療體制和社會現象。
黨的十八大吹響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號角,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糾正和防止。”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表示,要滿足人民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期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醫療衛生服務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看病貴、看病難”嚴重影響到人民的幸福感,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成為了損害群眾利益的頑疾。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必須更快更好地解決這一民生大事,徹底改變這種損民的醫療衛生體制,盡快推進并落實公立醫院體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實行管辦分離、支付方式改革和醫藥分開,加強和完善全民醫療保險體制,建立有序醫療體系,恢復醫院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公益性質,讓毋劍梅的憑良心開藥成為每名醫務工作者的自覺行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