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什么倒在了斑馬線上?
你知道哪塊云彩下雨?你知道哪里潛伏著危險?
本文原來的題目是《她倒在了斑馬線上》,投稿之后想看一看是否登出,沒搜到。仔細一看,可不是么,似乎雷同了,以前類似報道不止一起。其實我并不是為報道,是談看法。我把標題改動一下,是否值得思考?應該怎樣汲取血的教訓?
11月7日,一位女鄰居,60多歲,退休工人,腿腳尚利落,為了鍛煉身體,在馬路邊遛彎。在一個十字路口通過斑馬線時被一輛闖紅燈的汽車撞倒,腦部受傷,雖然實施了緊急搶救,卻停止了呼吸和心跳。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令人十分痛惜。據說已經判定汽車司機負全責,但他不能承擔的是,無法還給別人一位活生生的母親。偌大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少一個人根本不是問題,但對一個家庭而言卻是天塌地陷的事!能等閑視之嗎?
近幾年各種車輛的數目急速增長,占用耕地修了很多馬路,建了很多立交橋,道路仍然擁堵。仔細觀察,車多不是唯一因素;人的素質太差也是重要原因。技術不熟練卻橫沖直撞;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無視交通規則,醉駕、超速、闖紅燈、亂停車現象總制止不住,處于無序狀態;有些人把小聰明用錯了地方,動歪腦筋,而且強詞奪理,不出事才怪!搶路—搶劫—占有—奪命,是某些人的強盜邏輯。
改革和治理其實是同義語。但只聽把改革喊得震天響,因為是時髦的詞匯,似乎是道義的制高點;而談到治理,仿佛是制造障礙,不利于發展,許多方面顯得極為不力。交通方面的問題就是明顯的例子。但如果說根本不抓也不是事實。往往是一陣風,難說不是擺樣子。過去有一種說法:抓而不緊,等于不抓。交通混亂,有很多違章現象,卻得不到糾正;看不到警察,都干什么去了?經常有人譴責“不作為”,難道不是嗎?有一些下崗工人佩戴紅袖章,手拿小旗在路口和車站維持秩序,稱作“協管員”,卻沒有執法權。警察屬于公務員吧?很可能是坐在監視器旁“執法”,偶爾出來一趟,不是摩托就是小汽車,戴白手套,挺胸疊肚,特別神氣,把站馬路的“活計”讓給了下崗工人。——風吹日曬的差使讓弱勢群體承擔,也算一大特色。
我們知道,法并不是萬能的,必須有道德支持。如果道德淪喪,法則無能為力。所以道德建設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搞好道德建設?“八榮八恥”的教育也搞了幾年了,但收效甚微。毛主席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面對幾乎無官不貪的現實,人人都奔錢使勁,只認孔方兄,能教育誰呢?不難理解,思想教育一是以身作則,二是常抓不懈,三是有針對性。離開了這幾條,真如久旱無雨。
筆者真是孤陋寡聞,不懂諸多名堂,聽說還要對死者進一步進行尸檢,要慎重確定死亡原因,可能是要搞清楚除撞壞腦袋以外,是否還傷了內臟。仿佛是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出現紕漏,扯不清楚。還提示家屬盡早火花,入土為安,合乎常理;但要寫申請報告,不知是什么目的。有關方面如此“盡職盡責”,越來越精,責任特清,讓我大開眼界。
逝者去矣,不能復生,但愿因此能喚回人們的良知,尊重生命,要給別人留下足夠的空間,可以視作她對社會的最后奉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