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奇怪為什么有學生會輟學,為什么有學生會自殺,為什么有學生會去賣淫,為什么學生們一畢業就失業。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我讀書的時候,幾乎從來不聽講,做作業之前我就拿著課本看看,遇到不懂的我就臨時請教同學或者老師。我的學習并不差,部分課程為班級甚至全年級第一。整個在校讀書生涯中,我為我在學校那些不得不進行的學習而感到痛苦。我厭惡學校,厭惡老師,哪怕是畢業很多年以后,仍然厭惡。畢業很多年后,仍然會做考試低分和補考的噩夢,我不愿意再走進學校,也不愿意見到曾經的那些老師。
在我看來,為學生們設立一個免費的集中進行學習的場所,營造這樣一種公共環境,是并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是,當這樣一種環境被設置為如此,卻是反人性的。我認為,教師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并引導學生獲得自學的能力并養成自學的習慣,同時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為學生解決其所遇到的困難。
我們的所謂教育,非但不這樣去做,而且逆正道而行之,向學生強制灌輸知識,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去學習知識,一方面剝奪了學生選擇知識的自主權利,一方面使得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知識的自主性。設置并維持這樣一種教育模式的人們不懂得,有效利用了學習者本身的興趣和主動性的學習過程,才會是高效的。
通過閱讀歷史著作并對歷史進行深刻的思考,本人認為,發達國家教育體制的誕生,迎合了當時的資本和工業利益集團對于受教育人才的客觀需求。后來世界各國的爭相效仿,亦然迎合了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本身,并非一種單純的慈善事業。任何一種產業的誕生,都有其經濟利益的推動因素,教育也是一樣。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一個龐大社會體系的基礎性的一部分。這個龐大的社會體系之結構,就是一種非常不平衡的利益配置模式。這樣一種非常不平衡的利益配置模式,決定了少數可以享有社會財富的絕大部分,而多數人卻只能苦苦掙扎。大多數人的人生命運,從受教育的一開始,就被設定在這樣一個體制框架之內。
知道為什么這個的大多數人都會是碌碌無為的了嗎?因為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是一個造就蠢材、庸才和被迫奉獻者的模具。要成為一個非凡之人,首先就要懂得反抗這樣一種強橫而野蠻的教育體制,要學會自學成才,學會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和真正有用的知識,成為從這個可怕的體制框架內掙脫出來的少數人,而不要欣喜于考試時候的高分。
教育不能改變我們,改變我們的,仍然是作為學習者的我們自己。
成年以后,我們還會去讀《麥田守望者》,還能體會當初的那種深切的真實的感受。也正是成年以后的塞林格,寫下了它。這是我們共同的憂傷之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