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先看幾條相關時訊,然后再繼續討論。
【1】奧巴馬擬向富人征稅 被批評搞“階級斗爭”
據大洋網-廣州日報2011年9月20日報道,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定于19日宣布與削減公共債務有關的新方案。一些消息人士披露,新方案涉及對富人增稅、適度調整醫療保障方案等內容,與共和黨分歧明顯。先前,奧巴馬將對超級富翁征收“巴菲特稅”的消息已經傳開。共和黨一些議員18日作出回應,稱奧巴馬增稅方案系“階級斗爭”。
美國《華盛頓郵報》1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奧巴馬定于19日宣布一項在10年內緊縮4萬億美元財政預算的新計劃,其中包括一項總額為1.5萬億美元的全新稅收方案。美國白宮官員說,奧巴馬打算向富人征收新稅,同時向超級富人征收一種特別稅。按一些媒體先前報道,這一特別稅可能名為“巴菲特稅”,征收目的是意在確保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承擔與中產階級相同的稅率。
《華盛頓郵報》評價,無論是向富人增稅,還是本月早期時候提出總額為4500億美元的就業刺激方案,奧巴馬正在逐漸突出他與共和黨立場的差異。分析人士稱,畢竟,總統和國會選舉將近,奧巴馬需要在安撫民主黨內部成員的同時,向選民顯示比共和黨更加平民化的姿態。
奧巴馬打算向超級富翁征收“巴菲特稅”的消息一出,共和黨方面強烈反彈。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稱這一方案“煞風景”,威脅私營經濟,不利于美國經濟前行。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認為,增稅方案只是“奧巴馬的一場政治舉動”。另一名共和黨眾議員保羅·瑞安稱這是“階級斗爭”。共和黨當前控制美國國會眾議院,強烈抵制增稅選項,因此,奧巴馬想要增稅,可能“有心無力”。
【2】美媒憂美上演“阿拉伯之春” 示威者稱將使用埃及戰術
據環球網2011年9月19日報道,9月17日,一場“占領華爾街”的運動在美國紐約上演,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的抗議者宣稱將使用埃及人民的戰術,“將曼哈頓變成埃及的解放廣場”。美國媒體擔心,在中東北非地區上演的“阿拉伯之春”系列暴亂可能已蔓延至美國。
示威運動倡導者早就在其網站上將他們的抗議與“中東革命”相比:“跟我們在埃及、希臘、西班牙和冰島的兄弟姐妹一樣,我們計劃使用阿拉伯之春的群眾占領這一革命戰術,恢復美國的民主。”《新美國人》評論說,分析人士警告,隨著極端活動分子、左派組織、自我標榜的“革命者”和反資本主義煽動者策劃從9月17日起“占領”華爾街大串聯,可能導致嚴重騷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如此評價:“埃及人為民主發動了起義,突尼斯人、也門人、巴林人和敘利亞人也是如此。如今,激進組織希望在美國發起他們自己的起義——以數千示威者襲擊華爾街的形式。”
【3】美媒稱華爾街連續兩天“被封鎖” 抗議活動或波及歐洲
據環球網2011年9月19日報道,9月17日,一場“占領華爾街”的運動在紐約爆發。美國彭博新聞社19日報道稱,這場針對美國金融企業的運動原本試圖召集2萬人來“占領”美國金融區華爾街長達“數月”之久,不過未能成功。19日,抗議人群已經由前一天的1000人左右降至300-400人,華爾街則連續兩天“被封鎖”。
彭博社稱,此次運動有美國在線雜志Adbusters發起,旨在呼吁美國總統奧巴馬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結束“金錢對政治的影響”。美國《基督教郵報》18日的報道則表示,這是一場沒有領導人和統一指示消息的運動,不過有一點卻是人們的共識——他們對金錢影響美國政治乃至民眾生活的現象很失望。對于抗議活動,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指出:“民眾有權舉行抗議活動,如果他們想抗議,我們很樂意有個地方能讓他們來舉行抗議活動。只要他們抗議的時候保證他人的權利得到尊重即可,這兒是民眾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這就是紐約。”不過,紐約警察阻止了抗議人群,華爾街的官員則要求員工與民眾出入都要亮明身份,以防止抗議者進入“禁區”。
彭博社稱,美國國家網絡安全和通信集成中心(NCCIC)的公告顯示,在歐洲,已經有抗議活動要針對在馬德里、米蘭、倫敦和巴黎的金融區。NCCIC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的下屬部門,該機構的發言人克里斯?奧特曼證實了這則公告的真實性。
【4】西班牙央行稱該國銀行不良貸款創16年新高
據環球網2011年9月19日報道,西班牙銀行(央行)當天指出,對金融市場構成主要威脅的西班牙銀行的不良貸款水平在今年7月份攀升了近7%,創下了16年以來的最記錄。 西班牙央行在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那些償還成疑的西班牙銀行貸款目前總額有1247億歐元。7月份,該數字增加了6.94%,達到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道稱,西班牙銀行占據了該國貸款總額的一半。自2008年,西班牙房地產行業垮臺后,銀行就一直處于風險當中。為此,西班牙政府和該國央行今年迫使一些銀行進行重組或合并,并要求銀行快速將核心資本水平提高到國際標準以上。
【5】標普將意大利主權債評級下調一級 前景展望維持負面
據新華網2011年09月20日快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19日(北京時間20日,周二)將意大利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1,前景展望維持負面,理由是標普認為意大利經濟增速前景不樂觀。 標普稱,降級反映出其認為意大利經濟增長前景趨弱,意大利國家改革計劃中的舉措以及實施時間表可能對促進該國經濟表現沒有什么作用,意大利政府節約600億歐元的計劃可能無法實現;同時表明意大利脆弱的執政聯盟以及與議會的政策分歧有可能繼續限制政府作出果斷應對的能力。
意大利是歐洲規模第二大債務國,標普今天宣布剝奪其之前擁有的A+評級。評級人稱意大利凈政府總負債在所有A級主權體中目前最高,并且預期意大利在未來的債務還將達到一個峰值,且規模要超過預期。標普同時還下調了對該國的經濟增長展望,2011年到2014年意大利經濟增長率預期被下調至0.7%,而此前的模型預期為1.3%。
華爾街日報稱,此次降級標志著意大利最新一次的重大經濟衰退。目前范圍擴大的歐洲債務危機已波及整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而意大利10年以來一直和疲軟的國家經濟增長斗爭。意大利是到目前為止受到債務危機沖擊而降級的最大規模經濟體,該國背負的1.9萬億歐元公共債務,比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四國總和還大,這使得意大利大而不能倒。
意大利目前的主權債GDP占比為120%,而如此規模的債務幾乎完全通過政府發債融資形成。意大利為了完成年底前的財務需要,還必須在9月份到年底這段時間里出售或展期1113億歐元規模的主權債。
【6】網聞博評:“階級斗爭”咋也成了美國的政治流行語?
眾所周知,從奴隸社會開始,自有了私有制,就有了“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的貧富分化和階級斗爭,也便有了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直到當今的市場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依然是同樣如此。只許“強勢群體”剝削,不許“弱勢群體”斗爭。階級剝削“天經地義”,階級斗爭則“大逆不道”。此所謂“剝削有功革命有罪”的千年訓誡,也便是“強勢群體”以強勢話語權打造的世代相承的“普世價值”。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講,“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這句政治口號,似乎已經成為熟悉而遙遠的歷史記憶。可從美國政客的口中,突然卻冒出來“階級斗爭”這個老詞,這就不能不讓中國人大跌眼鏡!
非但如此,據新華網2011年09月18日報道,經濟危機后,美國涌現一個又一個“帳棚城”,大批無殼蝸牛紛紛在空地上搭帳篷露宿,蔚為奇觀。在離美國紐約市中心僅1小時車程的近郊,就有一個破破爛爛的“帳棚城”,居民超過50人,在社會最底層掙扎求存。“帳篷城”的社區領袖史蒂芬布里格姆(Steven Brigham)指出,他們抗議和不滿沒有誠意的政治制度,他說:“政府應該是為人民服務,但是,它卻不是。”
從上述媒體報道中可以發現,“階級斗爭”、“革命者”、“為人民服務”,這些讓普通中國人感到既遙遠而又親近的詞語和口號,在今日的美國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流行的“熱詞”了。這里面最給力的敏感詞,大約還要數“階級斗爭”。不知這美國人,“極左思維”和“文革遺毒”咋也這么重?
不過,就拿共和黨議員批評奧巴馬搞“階級斗爭”這件事來看,奧巴馬擬提交的所謂對富人增稅法案,僅僅只是意在“確保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承擔與中產階級相同的稅率”。換句話講,就是改變“劫貧濟富”的稅政現狀,讓富人的稅負與“中產階級”能夠實現“平等”。而美國政府一些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日前證實,“這次的增稅對象是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總人數不到45萬人,占全美國納稅人總數的0.3%。”可見,這僅占“全美國納稅人總數的0.3%”的富人階層,長期以來一直享受著比“占全美國納稅人總數99.97%”的“中產階級”更多的“政府關懷”。可一旦要打破這種稅負上的“階級特權”待遇,就馬上引起了“既得利益集團”政治代言人的強烈阻擊。
正如美國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所稱,這一方案“威脅私營經濟,不利于美國經濟前行”。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認為,增稅方案只是“奧巴馬的一場政治舉動”。另一名共和黨眾議員保羅·瑞安稱這是“階級斗爭”。這些官場辭令,如果轉換成中國人更為熟悉的語言來講,所謂“威脅私營經濟”,就是有損“私人資本”和“民營企業家”的利益。西方文化語境下的所謂“民主”、“民間”及“民生”等,其真實所指的“民”,就是這諸如“0.3%”之類的資本富豪。所謂的“國進民退”和“國富民窮”,也同樣是指這些“貴民”。而一旦有損于這些“貴民”的利益,就是搞“階級斗爭”的“政治運動”,就是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
可見,美國資本精英及其政客“打棍子”和“扣帽子”的“階級斗爭思維”,其功法嫻熟程度也絕不亞于中國人。用“階級斗爭手法”壓制“階級斗爭思維”,以便維持“劫貧濟富”的特權私利,這或許便是“強勢群體”相對于“弱勢群體”的主流話語權強勢所在。
但在“民主”的美國,民主黨和奧巴馬也絕不是“弱勢群體”。否則,也便沒有資格與共和黨進行“輪流執政”的政治游戲了。而沒有與資本富豪的“權錢交易”,民主黨自然也就不會有競選活動的“資本”。資本所豢養的這一對“驢子黨”和“大象黨”,在對“資本負責”上都是忠心一致的。區別僅僅在于,民主黨除過有一部分資本富豪“坐莊”外,還發展和吸納了一些工會外圍組織。這樣以來,在“選情”告急時,民主黨就可以“窮人利益代言人”的面目忽悠來更多的“民意”和“選票”。奧巴馬此次打出的向富人“增稅牌”,也同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至于該法案最終被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所封殺,奧巴馬也照樣能賺取到“政治紅利”。因為對于“民意”和“選票”來講,民主黨已經盡力了。如果不滿意,那就繼續“給力”吧。
這就是美國的民主,這就是美國的“階級斗爭”。而共和黨的殺手锏正是在于,以政治牌對打政治牌,以經濟發展為“硬道理”,從而將民主黨掃進“階級斗爭”的“政治運動”垃圾堆。美國“強勢群體”的左手與右手對打,的確是世界一流的政治經濟學“室內戲”。但問題是,這場“階級斗爭”的另一個主角,那個真正“占全美國納稅人總數99.97%”的“弱勢群體”,他們在干什么呢?于是,我們就得把目光轉回戶外的紐約街道。
【7】“紐約917”工人階級直搗西方民主“金鑾殿”的世界影響
不管西方資本精英把市場經濟說得多么天花亂墜,也不管西方“強勢群體”把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說得多么“天經地義”,身處當今世界“民主圣地”的美國工人階級卻并不糊涂。他們追查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他們要斬斷權錢交易的鏈條,他們要解除資本寡頭集團對社會政治的操縱,還是將茅頭直接對準了西方世界“金融首都”的金融寡頭大本營。正如美國《基督教郵報》所稱“這是一場沒有領導人和統一指示消息的運動,不過有一點卻是人們的共識——他們對金錢影響美國政治乃至民眾生活的現象很失望。”所以,“0.3%”對“99.97%”的階級剝削神經中樞,不在白宮,也不在國會山,而正是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金鑾殿”華爾街。因此,“占領華爾街”,迫使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吐出他們“霸占人民的財產”,便成了這次“紐約革命”最具歷史意義的象征性舉動。
在這個“美元帝國”的“貨幣殖民”時代,世界上“0.3%”對“99.97%”的階級剝削和“劫貧濟富”體系,正是以紐約華爾街為“神經中樞”,并沿著倫敦、巴黎、柏林、布魯塞爾、米蘭、馬德里及東京等這條金融系統枝節伸展蔓延到全球的。因此,對于這次“紐約起義”,美國政府才如臨大敵,派駐警察嚴密封鎖,以防止抗議者進入“禁區”。《新美國人》則警告說,隨著極端活動分子、左派組織、自我標榜的“革命者”和反資本主義煽動者策劃從9月17日起“占領”華爾街大串聯,可能導致嚴重騷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驚呼:“埃及人為民主發動了起義,突尼斯人、也門人、巴林人和敘利亞人也是如此。如今,激進組織希望在美國發起他們自己的起義——以數千示威者襲擊華爾街的形式”!
報道稱,美國國家網絡安全和通信集成中心(NCCIC),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的下屬部門。該機構的發言人克里斯·奧特曼證實:“在歐洲,已經有抗議活動要針對在馬德里、米蘭、倫敦和巴黎的金融區。”
“紐約起義”風動美歐,資本主義的世界心臟已經在發抖。這場風暴給他們所帶來的文化與心理恐慌,絕不亞于“911事件”的震撼。自私貪婪,是資本的本性。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資本投機狂賭的必然結果。而一旦大難臨頭,華爾街及美國首先還是要吸引資金回流以求自保。為此,同樣不惜“損人利己”。于是,美國資本控制的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唱空歐洲”、“唱空中國”乃至“唱空世界”,都是注定要發生的事。果不其然,“標普將意大利主權債評級下調一級,前景展望維持負面”。華爾街日報稱:“此次降級標志著意大利最新一次的重大經濟衰退。目前范圍擴大的歐洲債務危機,已波及整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
既然從“占領華爾街”開始的“階級斗爭”,已經有在歐洲金融重鎮蔓延的明確跡象,那么美國此時又向身處債務危機漩渦的歐洲“火上澆油”,這難道不是更危險的“玩火”嗎?其實,資本因自私而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最后造成世界資本主義鏈條在最脆弱處斷裂,這在“一戰”前后的歷史上已經有過先例。況且,歐洲還有過搞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歷史經驗。而一旦真到歐洲的社會主義革命風暴再轉回美國時,可絕不像此番從“中東革命”轉回來的這場“紐約起義”景象。到那時,美國要想再將危機轉嫁打發出去,斷然不是很輕松的事。
搞“階級斗爭”,還是抓“經濟發展”?這是當前美國政治游戲場上的猜謎題。但這場猜謎游戲的影響,必將波及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對此,中國人能夠猜得準猜得透嗎?又會從中得到哪些現實與歷史的啟示呢?
【8】鑒古往而知興替,讓歷史告訴未來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在此前的《憑什么不許奧巴馬鬧革命?》、《叢林戰爭:“美元帝國”崩潰的前夜》、《美元綁架:中國“入世”的“誤會”?》及《美債危機:“不革命”就會“被革命”!》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回望來路,從“向錢看”爭先富,到接軌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到形成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再到貧富兩極分化和“黃賭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現在的美債危機和“輸入性通脹”危機,我們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大蛋糕”,卻原來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頂多,只算是給救美國救歐洲救世界作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貢獻。
為何會這樣呢?難道我們不正是從“向錢看”開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貨幣真當成了自己的財富嗎?可到頭來,自己真金白銀的物質財富,卻被“虛擬”給了西方富國,而自己僅僅只是落了一堆“看起來很美”的數字和不斷貶值縮水的紙鈔!現在,中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和“輸入性通脹”危機,還看不到盡頭。與其說這是以“東莞模式”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倒不如說是“向錢看”的思維模式已經陷入絕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財。自私自利,反倒自損自殘。
拜金拜富,就得學習世界上最富裕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接著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西學東漸”,西方資本買辦精英通過世界輿論大合唱,順著中國人“向錢看”爭先富的“求學”愿望,又循循善誘地給我們送來了“科技崇拜”、“市場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價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這里面最核心的教義,還是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簡稱“市場經濟”。
于是,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全球財富盛宴狂歡中,世界經濟繁榮景氣時,貧窮的中國人以血汗勞動供養美國和西方富國消費。而當經濟景氣低迷危機海嘯來臨時,遭受“血汗錢”縮水蒸發和“輸入性通脹”打擊最慘重的,還是貧窮的中國人。窮國供養富國,窮人供養富人,這究竟是哪門子的“國際慣例”和“普世價值”?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對敵人的視而不見與寬容,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犯罪。我們今天實現危機突圍的出路,同樣需要回歸到歷史的起點上再出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