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組織部公示了去年曾經引起很大爭議的最年輕市長擬交流提拔的事項,又把這位涉嫌論文抄襲的“病嫌”人物推到了風口浪尖。筆者不贊成周蓬安先生認為周市長是“帶病提拔”的說法,因為有關部門并未就論文抄襲問題作出檢驗診斷結論,最多只能說是“病嫌”而不能稱為“帶病”。
不過筆者仔細研究了一下周森鋒市長的簡歷,卻發現有個問題值得組織部門和廣大公眾高度重視。那就是2004年參加工作的周森鋒,是怎樣通過掛職鍛煉的捷徑迅速成為一名領導級國家公務員的?
周森鋒市長的簡歷是這樣表述的:
據襄樊市委組織部門介紹,2004年,周森鋒畢業于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同年作為襄樊市引進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到襄樊掛職鍛煉一年。
2004年7月,周森鋒掛職襄樊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參與了城市綜合改造等重點工作。一年后,襄樊市委提出讓周森鋒繼續工作的要求。周森鋒留在建委工作了3年。
2004年還是一名剛畢業研究生周森鋒,不知以什么身份作基礎,就居然能夠“到襄樊掛職鍛煉一年”?而
且直接就掛上了一個地級市的建委班主任?按照“百度
百科”對“掛職鍛煉”的解釋,包括兩種,一種是指
掛職鍛煉是機關對所屬公務員實行的一種有計劃的管理活動。 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
前提很清楚,這種情形下掛職鍛煉的人首先必須已經是國家公務員,而我們都知道,除了軍隊轉業干部似乎可以無須參加統一的公務員招考外,對于大學生和研究生而言,早就是“凡進必考”!而周森鋒同學是一畢業就掛職了地級市的建委副主任(大約至少是正科級別吧),請問他又是在那里考的公務員?
按照簡歷中的有關介紹,周森鋒是“作為襄樊市引進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到襄樊掛職鍛煉一年”,那么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周森鋒其實可能是屬于大學生和研究生“社會實踐”性質的另一種“掛職鍛煉”:
有序地組織在校大學全日制學生、研究生,奔赴各個區、縣等基層單位,以鄉鎮長助理、駐村干部、村(社區)支部書記助理和村(社區)主任助理等身份,開展為期3-6個月的掛職工作實踐,根據地方基層工作實際和所掛職務實際,積極參與基層單位日常管理、業務實習、科技推廣、學習宣傳和文化衛生建設等活動,切實增強學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感、使命感,著力提升研究生“服務基層、回報社會”的能力素養。
大家看到了吧,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社會實踐”
的掛職鍛煉,能掛的職一般都是鄉鎮長助理以下的職
位,哪有一掛就掛到“市建委副主任”的?簡直太不可
思議了。就算周森鋒一畢業就在清華大學考上了公務
員,也不可能在試用期就掛職到地級市的建委班主任!
所以筆者認為
最年輕市長究竟是何時何地怎樣考上的公務員?
有關部門必須給公眾一個有說服力的回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