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東亞向誰揮舞“大棒”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1901年~1908年執政期間,在對外關系上強調“應付國際關系的正當辦法在于嘴里說話溫和,手里要提根大棒”。從此,美國的大棒外交政策指向了世界各地,成為典型的國際警察。盡管塔夫脫總統提出過“金元外交”外交政策,但1929年的世界大蕭條很快迫使美國放棄了金本位政策,不得不采取“胡蘿卜+大棒”外交政策,但提著大棒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礎。
奧巴馬執掌白宮政權,正值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時候。為了國內國際政治的需要,奧巴馬政府確立了 “一個中心,兩場戰爭,三個重點”的對外政策基調,即:以重振美國經濟為中心,盡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泥潭脫身,重點解決巴以問題、朝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
一、解決朝核問題的核心是對中國的圍堵
近日,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警告稱,5年內,朝鮮將有能力發射可以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再加上朝鮮一直拒絕停止核試驗,該國“正在成為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
朝鮮是如此一個小國,美國果真的害怕朝鮮嗎?答案當然不是。美國在奧巴政策外交政策調整后,繼續小布什時期的對朝政策,一是出于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二是美國東亞戰略保護的需要;三是美韓美日安全保護的需要;四是核武器擴散的威脅,挑戰了美國的全球地位。朝鮮軍力特別是核力量的發展必然會挑戰美日韓安全同盟,而且,朝鮮的核武器可能威脅到美國本土。2009年,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賴特曾說,朝鮮的導彈將在三年內打到美國。實際上,美國最為擔心的是,由于俄羅斯與中國對朝鮮的放縱,從而使朝鮮在核彈頭及洲際導彈方面的技術實現突破,導致了國際核力量的失控,從而威脅美國主導世界的能力。在東亞戰略上,如果出現這種局面,美國在東亞的威懾及發言權將喪失殆盡。因為,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治理體系的種種理念對于朝鮮來說都是無用的。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朝鮮是傳統的防衛國家,對美國本土不會造成威脅;朝鮮還沒有國際發展戰略,對西方價值觀念難以形成挑戰。分析朝鮮的國力和戰略思維,5年內,朝鮮只能開發出少量的洲際彈道導彈。蓋茨也認為“朝鮮還不至于馬上對美國構成威脅。” 美國軍方曾經在這一問題上進行了十年多研究和分析。拉姆斯菲爾德曾對朝鮮導彈威脅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認為朝鮮短期內很難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美國軍控協會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迪爾曼也研究指出,任何強化朝鮮威脅的理論可以誤導美國的戰略決策。他說:“朝鮮在測試遠程導彈方面的計劃很少,而且往往以失敗告終。”他強調,真正威脅美國本土的是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而朝鮮至少十年內不具備將核彈小型化的能力,所以更不可能將核彈頭安裝在洲際彈道導彈上。因為朝鮮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制造遠程導彈,2006年的一次測試僅維持幾秒鐘便失敗。雖然在兩年前,朝鮮的“大浦洞-2號”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有所延長,但仍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因此,解決朝核問題的目的表面上看當然是對韓國的安撫,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對中國的圍堵。窗體頂端
二、對待朝鮮大棒比胡蘿卜更有效,而對待中國絕對不能完全放下大棒
事實上,由于陷入經濟危機不能脫身,美國與中國還有一些共同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上的共存局面將長期存在下去。那么朝核問題正是美國對中國有打有壓的一個重要平臺。其實美國解決朝鮮問題,一手提著大棒,一手送去胡蘿卜,朝鮮這個比較封閉的國家很快就會屈服于美國的膝下。問題的關鍵是,中國的底線在哪里?美國人還真的沒有弄清楚,美國人記憶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抗美的場面揮之不去,越戰的血腥還在美國周圍沒有完全褪去。美國人試圖解決朝核問題,并不是什么擔心朝鮮威脅美國國土安全,也不是什么朝鮮意識形態對美國價值觀形成挑戰,更不是什么違反核不擴散條約之類,而是一方面要日本和韓國面前顯擺其主子的氣派,維護美國在東亞的話語權和帝國形象,同時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是圍堵中國。中國經濟上的崛起與軍事上的挑戰已經讓美國人在東亞很失臉面,盡管中國對美關系是又愛又恨,但畢竟中國正在東亞有挑戰美國國家利益的潛力。聯想到南海、釣魚島以及越南等問題上的中美搏弈就很容易理解了。
奧巴馬在朝核外交問題上的時硬時緩的立場,實際上大有玄機,這既有美國傳統全球戰略利益的原因,也有國內國會中期選舉等國內政策的原因。一旦美國緩過這口氣,美國的“大棒政策”有可能再度回歸東亞,而此劍一定還是指向中國。美國與日本、韓國和越南舉行的一系列軍演,以及對朝鮮的態度變化,意味深長。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美國擔心其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被遺忘和被邊緣化,喪失其在地區中的影響力。”這種局面一旦出現,東亞就會出現一邊倒等不利于美國世界霸權趨勢和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是美國東亞政策的考量。
三、美國如何在中國面前揮舞大棒?
在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軍隊的緊急方案中已經作好了至少7個國家采取核攻擊準備,其中就包含中國。當時美國發布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充分地暴露了布什政府中“鷹派”“核流氓”的真面目。
美國的大棒首當是“核大棒”。其實,自核武器誕生以來,美國國內的“核流氓”就一直支持美國在世界各地揮舞這根大棒。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下兩顆原子彈,這是首先讓世人看看大棒的威力。1948年6月,針對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美國制定了一份名叫“烤肉機”的核作戰計劃,準備用34枚原子彈一次性轟炸蘇聯24個城市。這是美國一份最早的、最完整的核戰爭計劃。1950年7月,當北朝鮮的軍隊迅猛南下直指釜山時,美國有些眾議員曾經提出向北朝鮮的城市投擲原子彈的建議。此后,總統杜魯門在講話中公開恫嚇說要不要把原子彈丟到朝鮮戰場上去。1951年,美軍遠東轟炸機指揮部司令官埃米特·奧唐奈就要求立刻對中國使用原子彈。此外,在越南、臺灣、古巴等問題上,美國的一批“核流氓”都不斷地揮舞著“核大棒”,為美國全球戰略和國家利益服務。
那么,在新的歷史時期,中美關系出現了更加復雜的局面。美國是否針對中國繼續揮舞“大棒”?如何揮舞“大棒”?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而回答第二個問題可能要復雜得多。美國如何揮舞大棒更要看中國如何去配合美國、如何去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如何去維護美國的國際地位。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大棒政策肯定不會自動消失,揮舞的形式決定于中國的態度。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來說,美國是絕對不敢隨便揮舞著大棒,它們的外交從來都是奉行實力原則的。現在需要的是中國有能力將美國揮舞的大棒按下去,直到它不敢再舉起來,那是中國追求的國際目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