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危害極大的轉基因食品正在進入你的胃中
——轉基因食品相關資訊
東北轉基因玉米種植基地附近的老鼠明顯減少,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對后代生育能力產生損害。轉基因食品的破壞力很難在短期被發現。本人不想讓自己成為孟山都和中國轉基因推廣者的小白鼠
維也納大學獸醫學教授Juergen Zentek主持完成。研究結果顯示,在長達20周以上的持續喂養評估實驗中,被喂養飼料中含33%轉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從第三代開始,后代的體重、體長和數量都明顯減少。“這一研究結果明確證實了轉基因作物對健康的威脅。
而人類三代驗證須60年,目前轉基因食品小白鼠實驗僅2年,并且已發現潛在威脅。如此僅因為成本低便不顧民眾健康、乃至后代安全就開始大規模商業推廣實在是毫無良心。
水稻經過轉基因種植后沒有自我繁育能力,所以每年度種植都必須從孟山都購買種子。這種生物制品公司既可持續得利,又可控制他國糧食生產。公司得利、其國家又可進行國家戰略。
孟山都種子配套的殺蟲劑如何破壞生態環境,殺死其他莊稼,引起動物后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現惡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癥狀。在目前出版的有關轉基因的書本中,阿根廷幾乎都以悲情的反面教材形象出現,諸如“阿根廷: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實驗品”
阿根廷轉基因十年,阿根廷境內可耕種面積的50%被種上了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分別占相應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8%、80%和60%以上。
阿根廷的轉基因農業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不在國內大量食用。
中國2010年從美國采購的玉米已達到150萬噸。隨后便傳出中國2011年將從阿根廷進口550萬噸玉米的消息。
中國至今沒有批準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國內商業化種植,但是現在國內市場上幾乎已難覓非轉基因豆油的身影。
國內專家和從業人員擔憂,玉米將重蹈大豆覆轍,“被轉基因”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12月8日 ,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轉基因問題給出官方定調:“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應用是大勢所趨, 是我國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戰略舉措。農業部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同時:農業部機關幼兒園“魚肉類食品統一由為農業部機關食堂供貨的優質水產品公司供貨,食用油采用非轉基因油”。
中糧集團從美國進口的5.4萬噸轉基因玉米因被檢出尚未被中國批準的轉基因成分而被退貨,以及南非農業部官員接觸中方官員、兜售南非滯銷的轉基因玉米等消息。
1997年,中國政府正式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Bt(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棉,這也是迄今為止惟一在國內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的轉基因作物。全國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已從1998年的380萬畝,發展到2010年的5240萬畝,占到總種植面積的70%以上。把此視為成功典范的一方認為:自帶抗棉花“天敵”棉鈴蟲基因的Bt棉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和種植成本,提升了棉花產量;而反方則認為,Bt棉雖控制了棉鈴蟲害,卻使原先的次要害蟲盲蝽蟓(又名臭屁蟲)暴發成災,農藥和種植成本不降反升,打擊棉農種植積極性,導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連年下挫。
2009年8月,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獲得在湖北省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這也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外界解讀此舉為轉基因水稻在中國商業化種植清除重要障礙,甚至有人預測轉基因水稻將在3至5年內上中國人的餐桌。
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發現轉基因大米在湖北非法種植,并污染了武漢和廣州的大米,農業部進行調查后銷毀了非法轉基因大米和種子;2006年,綠色和平對中國市場上的嬰兒食品進行檢測,發現亨氏米粉含有未經安全試驗的非法轉基因大米成分;2007年綠色和平首次發現美國轉基因大米LL601被非法進口到中國;2010年,綠色和平發布了《超市生鮮散裝食品調查報告》,揭露沃爾瑪出售非法轉基因大米,伊藤洋華堂超市出售非法轉基因木瓜。
中國大豆90%的市場份額被進口轉基因大豆控制。農業部最新預計,中國2010年大豆進口總量將達5000萬噸。
被喻為“中國轉基因水稻之父”的張啟發教授項目最大的合作伙伴和資助方是孟山都。
進口轉基因大豆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之間的“戰火”已經蔓延到了中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大豆種植戶經不起進口低價大豆的沖擊,如果國儲收購則油脂加工企業不堪成本重負。兩種局面最終都會導致國產大豆種植和市場的巨幅萎縮。
在此困局下,黑龍江有關方面最近率先喊出了“保衛國產綠色大豆產業”的口號
福建省委發出禁止轉基因食品通告,近日似乎又因為某種壓力變得音訊暗弱。而轉基因食品、種子進入國內數量不減反增。
而美國、阿根廷銷往我國的轉基因食品皆走高層路線。民間對轉基因食品潛在威脅知之甚少。特別是食用油已在大量攝入轉基因物質。
而被冠以打假英雄的方舟子之流在其安全性根本沒有定論,并已經暴露巨大潛在危險的情況下,大力推廣轉基因食品。試問居心何在?試問這一利益集團與美國是怎樣的合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