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石英”到“華盛頓”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1840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炮艦開啟了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歷史,并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前夕。
1949年4月,渡江戰役開始前,曾在二戰中擊沉德國潛艇U-1276的英國驅逐艦“紫石英”號,進入解放軍控制的江面,遭到解放軍炮一連、炮七連的夾擊。激戰后,“紫石英”炮塔被毀,指揮臺被擊中,艦長斯金勒少校被打死,副艦長威士敦受重傷,60名水手棄艦跳江。
當天下午,前來增援的英國驅逐艦“伴侶”號,又被重創,指揮塔被擊毀,艦長羅伯臣中校受傷,狼狽逃往江陰。
第二天,英國遠東艦隊艦隊副司令梅登海軍中將親率“倫敦”號旗艦和“黑天鵝”號驅逐艦趕來報復,又遭到解放軍炮火的迎頭痛擊,“倫敦”號艦長卡札勒上校受傷。英艦被迫逃往上海方向。
“紫石英”事件,震動了中外。上海各大報紙都以醒目的標題并附遭受炮擊的英艦照片報道了這一特大新聞,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上海人民無不歡欣鼓舞。美國、法國的報紙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一新聞,美國權威人士對英國海軍死亡之重感到驚訝。
英國下院關于“長江事件”的辯論更為激烈。很多議員對英國首相艾德禮所謂“英國軍艦有合法權利開進長江執行和平使命”,和丘吉爾要求英國政府“派兩艘航空母艦到中國去……實行武力的報復”的言論展開爭論。維可特議員認為:“過去由于中國缺乏團結,而我們又有武器上的優勢,所以一艘炮艦就能在不小的地區把中國人嚇得手足無措。但現在不可能再這樣做了。”議會反對黨領袖克米倫指出:現在看來,“炮艦觀念”似乎是太過時了。——這次辯論遠遠超出了“長江事件”本身,涉及到英國對華政策、對新中國政權的承認、香港的前途等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將軍發表了由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的措詞強硬的聲明,痛斥邱吉爾,要求英國政府認錯、道歉并賠償相關損失。
最后,英國政府對“紫石英”號事件連一個“抗議”都沒敢發。
解放上海時,毛澤東主席替軍委起草致粟裕、張震并告總前委、劉伯承、張際春、李達的電報——
(一)黃埔江是中國內河,任何軍艦不許進入,有敢直入并自由行動者,均得攻擊之;有向我發炮者,必須還擊,直至擊沉擊傷或驅逐出境為止。……(三)中國及外國輪船為敵軍裝運軍隊及物資出入黃埔江者,亦應攻擊之。……(五)為了反對外國軍艦的干涉,你們應有充分的精神準備與實力準備,即要將外國干涉者的武裝力量殲滅或驅逐之。如感兵力不足炮火不足,應速從他處抽調補足。
隨后,司徒雷登向中共南京辦事處黃華作個人的負責批示:吳淞口內已無美艦。
1949年7月30日 “紫石英”號逃出長江口,標志著英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的“炮艦政策”的壽終正寢。
然而,經過“撥亂反正”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的“特別是”30年,美國航母“華盛頓”號終于又開到了距離我國海岸不過170公里的黃海海域,不知是否標志著帝國主義僅靠幾艘停泊在黃埔江面上的炮艦就可以在談判桌上令我天朝“量中華之物力,博與國之歡心”的時代又繼往開來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難當頭,“民間智庫”自然要出來“曹劌論戰”鄙夷肉食。但曹劌用武的前提條件是魯莊公的主戰——無論有無曹劌。
現在還是魯莊公那陣兒嗎?
李明博昨天上午在總統府會見以特使身份到訪的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雙方一致認為,進一步發展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李明博還希望中國能為韓朝關系發揮合乎國際地位的角色和作用。
美方確認,中國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空軍上將預定12月訪美的行程未變。美國國防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次長弗洛諾伊女士稱她期待與馬會見,討論明年一整年的美中兩軍交流計劃,并為國防部長蓋茨一月份訪華協商有關細節。弗洛諾伊希望中方向美方通報有關中國軍隊的戰略、準則和計劃等等,“更加透明”。(美華《美航母越界 馬曉天上將副總長仍將訪美》)
美韓黃海舞劍,意在中國,大戰似乎一觸即發。世界為之緊張。我朝卻依然歌舞升平:老畢一臉老摺加童真在中央一套矯揉做作賣弄低級幽默,場內佳賓場外觀眾笑逐顏開前仰后合;幾位“自家不掃門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的軍事專家在中央七套評論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建軍港,氣定神閑……這不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大智大勇,也不是死到臨頭仍不覺醒的麻木不仁,而顯然是成竹在胸。“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x天下午4點30分,不知有多少明知公雞不會下蛋卻不甘心死盯著公雞屁股幻想奇跡發生的朋友,一眼不眨地盯著電視屏幕等待我外交人員發布震驚世界的“重大新聞”。這其實是我們平頭百姓自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想入非非——
哪有什么大戰一觸即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