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飛漲 百姓遭殃 事出何因 后患無窮
看了十一月十日(東方早報)刊登的新聞“糖價狂飆”,心情很不安寧,.為什么改革開放成果累累,世博會全球聞名,,而國內市場卻出現這樣老百姓恐慌的局面.,.實在不理解.。.近期內不僅食糖漲價,其他物品如蔬菜、食油、雜糧、大米、棉花都紛紛飛漲。為什么改革開放前國家完全可以控制物價?,F在國務院為了徹底貫徹改革開放,十七屆五中全會后“國資委”宣布中央企業要減少至30-50家,要“推動政治改革,風雨不倒,至死方休”嗎?因而出現了全國突然出現的物價飛漲。 我不是一個經濟專家,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以我身經建國六十年經歷的九旬老人談談一些感受。
(一)建國初期黨重視民生,把人民需要的主要生活用品的保證供應及物價穩定放在首位。當時國冢經濟不富裕但重視民生。但舊社會留下耒的爛攤子,物資短缺,貧富不勻。新政府釆取“統購統銷”計劃經濟的分配辦法,發糧票、油票、糖票、布票。使得人民都能享受到。當時政府設立專業機構(糧食局、副食品公司、煙糖公司、醫藥公司等)執行物資的收購、轉運、批發、另售任務,一級級定價,保證各級應得的利潤。居民能夠分配到合理價格的生活用品。誰也不會亂漲價,還專門設立了“物價局”進以監督管理,這個“局”現在不知哪里去了?我們這一輩人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受夠“買不起大米吃”的困苦,感受特別深刻?! ?/p>
(二)執行計劃經濟時的國家干部、國企職工難道都是“吃大鍋鈑的懶漢”嗎?建國初期的工人、干部翻身得解放,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群眾真正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他們對“保證物價穩定”是一項首要的任務。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都是靠他們努力勞動而將社會財富積累起來合理分配的。現在改革開放了,似乎社會財富的積累只能靠“貓論”思想的精英才行。拿“鐵鈑碗”的廣大工人、干部都是“吃大鍋鈑的懶漢”要“減員增效”,認為在他們手里搞不好。要改組、合并、兼并,通通變成私有化,才出現物價飛漲的局面,這是私有化的“政績”。
(三)“市場經濟”是萬能嗎?難道只能靠資本家適應市場,來安排人民生活嗎?(東方早報)揭示“蔗農多賺百分之三十四,糖廠增收百分之四十三,炒家利潤高達百分之五十”這項分析說明炒家獲利最多。蔗農、糖廠調整增加收入合乎情理。因為他們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第一、二產業的勞動者。但先富出耒的一批是“炒家”就不應該了。容許“炒家”搶奪人民的財富,這是“市場經濟”的惡果。誰能說是“政績”呀?一些資改精英你們怎樣耒回答人民大眾呀?如果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要處理這個惡潮,完全有辦法,很簡單。你們為什么不依法制止,將非法收入完全沒收沖公,甚至加罰款。過去有“物價局”可以監管,去年一袋方便面不是認真執行不能漲價嗎?現在還是共產黨領導的政府為什么先允許“房價不能過快上漲”(實質上是同意漲)?,F在又放松全國的物價控制。你們的職責在哪里?是五中全會的“潛規則”你們在無恥執行嗎?現在出現的這些惡果都是“市場經濟”(權貴經濟)執行的結果。美國為首出現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明顯證明“市場經濟”面臨末日了。對“房利美”“房貸美”出現的次貸危機國家也耒“救市”了。已經不能靠市場經濟能“自我調節”了。最近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危機”。新華社記者林艷興發文指出:“中國式經驗”昭示嶄新“糧食安全觀”。說明“糧食自給”的政策還是依靠“計劃經濟”的基礎。不能靠“市場經濟”耒“自我調節”。
(四)回顧歷史,警惕傷害人民根本利益的惡果重現。一個國家的興衰,要靠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詒觀念、道德品質多種因素決定。改革開放在經濟上成果累累,不可否認。按照“唯物辯證法”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具體不講了),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科學性”,應該對不科學的徹底揭露,認真改正,真正走向科學的方向。但“改革開放”卻出現了新的“三座大山”。按照目前的國力,比了解放初期,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下決心能解決。
如住房難;因為土地是全國解放后歸全民所有的。農村的分給農民,城市土地歸全體人民所有。政府按照福利房制度將大房東、二房東的住房都以公房的形式廉價租給人民群眾、。(抗日戰爭時期英法租界凍結房價上漲,隨著貨幣貶值,實際上把房產無償地送給住戶,租房者成為“二房東”。 現在政府將原為“土地無成本”的廣大人民的住房用地占為政府所有。(在解放前國民黨不能占有私人房產,所以他們倒富不起來)。,開發商獲地造房后高價抬高房價,誰買得起,成為一筆官商占有的巨額財富。這批權責占有的大量房屋,老百姓住不起,大量空關著。成為一堆供外觀的廢物。改革開放前上海蘇州河北造了千千萬萬的居民住房,為什么我們現在富裕了反而造不起了呢?造福利房成為“走回頭路”了呢?
還有教育、衛生明明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福利事業?,F在反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將預算支出傾向于增加教育、衛生支出成為福利事業,改善貧富差距的矛盾,反而向往“社會主義”了。我們的改革都改為“企業化”,醫院三級的搞得特別好,學校名牌也優化,目的是院??梢远嗍召M,富了高層人物。
再來比比養老金發放,在美國上了年令拿到“綠卡”的移民也發放“補助金”,難怪國內會出現“移民潮”,外出老了反而有保障了。
物價的飛漲,回顧歷史來看是經濟危機、政治形勢不穩定的一種征兆。民國初年只能用銀元、銅板物價穩定。日寇侵華發行儲備票,物價天天漲,后耒汪偽政府垮了??谷諔馉巹倮?,國民黨重返大陸沿海,先發行老法幣一元換取儲備票二百元。經濟困難重重先於經濟危機,物價飛漲。還發行金元券,一元值九元。大米是米店老板天天漲價,還要老百姓一早去排隊才可能 買到一點。蔣介石為了穩定上海局勢,在敗退前夕派了蔣經國耒嚴管上海,對全市商品限價出售,但過了幾天商店統統貨架空空,老百姓無法買到日用品。最終垮臺,拿了黃金、白銀逃往臺灣去了。這對上海老百姓是一個血腥的遭遇,經歷的人念念不忘。商品價格穩定是取得民心的最重要的心環。我們共產黨內有些披著外衣騙財的假共產黨員,快快清醒過來,走資本主義道路想發財變富的人,一定沒有好下場,廣大人民群眾也不會放過你們
最后希望中央政府能重視現實,回顧歷史,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搬掉壓在頭上新的三座大山。只要少搞一點形象工程,像西歐國家政府審慎削減支出。完全可能解決“新三座大山”的問題。老百姓不會有“仇富”心理。這樣才能出現小康社會、和諧世界的前景,這是我的祈盼。
八十九歲老人 唐門鍔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