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來,“漲價”就像“瘟疫”那樣在神州大地上“傳播”開來,勢不可擋。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于是原本市場上并不短缺的物資,也緊跟著和效仿著一個個地漲起價來或者囤起貨來,“準備”著漲價。這幾天各地的漲價消息令人吃驚,有的是創歷史記錄的,就以武漢和重慶為例:
據《楚天都市報》消息,10月26日在武漢沙湖果品批發市場上,去年這個時候才2元多一斤的紅富士蘋果現在已經漲到了8元左右。
湖北棉花漲價現“多米諾效應”。湖北棉花瘋漲,閃出了紡織品漲價的“火花”。一邊是棉紡企業高呼棉花收購困難,一邊是棉布價格的水漲船高。漢正街棉衣普漲100多元。除服裝漲價外,床上用品的漲幅也超過20%。“棉布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如今價格比去年同期至少高出四成。”一位批發商透露,他們也開始囤積產品,市場缺口因此擴大。
武漢瘦豬肉漲至14元/斤。
武漢部分品牌食用油漲價,漲幅最高達18%。
重慶部分咖啡、火鍋店漲價或正醞釀漲價。重慶晚報記者11月2日調查發現,受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創新高的影響,自年初以來,咖啡消費終端有不同程度漲價。大多數品牌正在醞釀漲價。記者發現部分咖啡館零售價已上調,上調最高的是解放碑一家咖啡館,從25元一杯調到35元一杯,漲幅達四成。記者又從重慶火鍋協會獲悉,由于近來糧油、蔬菜、肉禽蛋及水產品價格普漲,重慶市六成火鍋企業出現虧損。在南坪正揚農貿批發市場,大部分火鍋菜的價格近期出現上漲。豬腰的零售價格每500克由去年的13元漲至現在的16元,毛肚每500克由去年的12元漲至16元。渝中區“賀得轉”火鍋總店負責人陳應表示,去年這個時候他們每月進原材料的費用是2100元左右,今年每月卻已達到4800元左右。重慶火鍋協會秘書長李乾惠表示,由于現在是市場經濟,行業協會不可能統一價格,只能呼吁市民理解火鍋店的生存狀況,并面對可能的火鍋消費價格提高。
“漲!漲!漲!現在什么都在漲,沒有什么不漲的。”這是市民對日用品價格漲價的反應。大蒜從每公斤6元漲到每公斤25元左右,綠豆價格短期內飆升了一倍,接著是桂圓、紅棗等干貨也不甘示弱地漲價近一倍。……筆者遵照醫囑用來治病當藥食使用、每天要吃的薏仁米,原來只有5-6元一斤,現在當地超市的價格每500克是32.80元,超市的黑豆500克要賣到20元。真是不可思議?
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正排著隊齊齊地演奏著“漲價進行時”的“進行曲”。
物價飛漲,億萬老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特別是中低收入的家庭,更是深受漲價之苦。不少百姓為了應對漲價,千方百計,費盡心思,尋找對策,也找到了一些招數,如貨比三家,搜羅特價商品、趁低吸納,囤積日用品、團購批發生活用品;以其他東西替代漲價物品等,力圖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于是產生了一批精打細算族,主要有:
團購族:小區團購正流行。
囤囤族:一次買好兩年生活用品。
特搜族:互通情報結伴搜羅特價。
替換族:自制尿布“重出江湖”。
網購族: 敲敲鍵盤搜出最低價。
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
那些推崇市場經濟的人熱衷于宣稱要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主宰經濟運行,在他們看來,市場經濟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可以給百姓帶來幸福安康,可實際呢,事實勝于雄辯。只是他們鴨子死了嘴硬而已。
勢不可擋的漲價大潮對百姓帶來戕害的嚴酷事實,是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那只“看不見的手”早已被實踐證明是只宰割百姓的黑手,莫再亂伸,不然總有一天會被覺悟了的百姓給剁掉。
奉勸這些人:快醒醒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