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的探討(十一)(關于物價)
——給老同學的信(31)
老同學:你好!從這封信起開始探討與三大資本有關的具體問題,我從物價開始。
商品的價格是什么呢?就是商品交換貨幣的數量,或者說貨幣交換商品的數量。一件衣服交換(售賣)100元人民幣,或者說100元貨幣交換(購買)一件衣服。這里,100元人民幣就是一件衣服的價格?! ?/p>
商品價格是怎樣確定的呢?從價格發展史可以知道,第一,是由價值決定的。第二,是由生產價格決定的。第三,是由紙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的。
第一,因為商品包含價值,金貨幣也包含價值,一件衣服的價格就是由這兩種商品的價值經過計算得出來的。這個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以前是普遍是適用的?! ?/p>
第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當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以后,一件衣服的價格就是由商品生產價格決定的。一件衣服的生產價格等于成本價格+平均利潤,成本價格是由生產資料的價格+勞動力的價格,平均利潤是不同制衣廠家的平均利潤(為簡單起見,這里撇開全部生產部門的利潤,撇開商業利潤不說,全部社會利潤的平均也是這樣)。在這里,重要的是金貨幣包含價值,所以,成本價格和平均利潤都是按照價值計算的,但是每個制衣廠家的勞動生產力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潤不同,這些利潤在這些制衣廠里完全表現為價值和剩余價值,因而單個制衣廠家的利潤是剩余價值,總和起來的并加以平均的利潤自然也是剩余價值。所以,在生產價格的條件下,一件衣服的價格是由全部的剩余價值的平均計算出來的。所以,商品總價值調節總剩余價值,也就調節商品的生產價格。所以在金貨幣的條件下一件衣服的價格是由總的剩余價值決定的,因而,價值規律在這里仍然起作用?! ?/p>
第三,當金貨幣發展到紙幣的時候,只要這個紙幣仍然是金貨幣的代表的時候,就和金貨幣一樣遵守價值規律決定商品的價格。但是當紙幣不再代表金貨幣脫離了金本位的時候,因為紙幣沒有價值,所以衣服的價格就不是受價值規律調節,而是受紙幣的交換價值調節或者說由紙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的。在這里,一件衣服的價格仍然是成本價格+平均利潤,但是成本價格和平均利潤,不再是用它們的價值決定,或者用包含價值的生產價格決定,而是用沒有價值的紙幣決定。紙幣沒有價值但是有交換價值,所以就是按照紙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紙幣的交換價值是由流通中的數量決定的,是隨著紙幣數量的增減而減增。紙幣的數量增加了,它的交換價值就減少了或者貶值了。這樣,成本價格,平均利潤就隨著紙幣的減少或貶值而漲價,并由此決定的一件衣服的的價格也就隨著紙幣的貶值而漲價。由此可見,商品價格是隨著紙幣的數量的增減而漲跌,紙幣貶值了物價就上漲了。這就是改革開放決定物價的本質因素?! ?/p>
改革開放的事實是,一件衣服今年賣100元或者說價格是100元,明年賣1000元。這個事實不過說明,一方面人民幣流通量增加了十倍,也就貶值了十倍,物價就上漲了十倍。另一方面說明這件衣服完全不是按照價值計算出來的(因為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衣服的價值是減少了,不是增加了。)所以價值規律完全喪失作用了?! ?/p>
問題是改革開放中的物價或者說市場價格為什么波動那么大呢?這就是受供求規律影響。但是我們要記住,供求規律只是影響物價,并不決定物價。決定物價的是由紙幣的交換價值規律決定的,而絕不是由供求規律決定的。供求規律是圍繞著由紙幣的交換價值決定的價格上下波動的?! ?/p>
我們已經知道,改革開放中的一切人民幣都是貨幣資本,一切商品都是商品資本,一切生產都是生產資本。這些資本的運動的目的就是賺錢,就是賺取人民幣。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商品資本的生產價格的變動就是隨人民幣的交換價值的變動而變動。第二,商品資本的市場價格就是圍繞著商品的生產價格而上下波動?! ?/p>
在改革開放中,商品資本的供給是產業資本的供給,商品資本的需求是產業資本的需求。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正是商品資本的這種供求關系,影響著商品資本的市場價格?! ?/p>
商品資本分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的供給是產業資本家供給的,生產資料的需求是產業資本家的需求。這種供給和需求是在不同的產業資本家(就是人們說得上下游企業)之間進行的。因此生產資料的市場價格是隨著產業的繁榮、停滯、危機的波動而波動。當產業繁榮的時候,到處需要生產資料,需求就大于供給,生產資料的價格就上漲。當產業停滯或危機的時候,供給就大于需求,生產資料的價格就下跌。勞動力的價格也遵守這個規律,產業繁榮的時候對勞動力的需求就增加,勞動力的價格就上漲,產業停滯或危機的時候,勞動力的價格就下跌?! ?/p>
生活資料的供給是產業資本家的供給,生活資料的需求是全體公民的需求主要是工人階級的需求。生活資料分為工業日用品和農副產品。就工業日用品來說,當供大于求的時候就會降價,當求大于供的時候就會漲價。因為工人階級的工資有限,所以,工業日用品處于降價的趨勢。就農副產品來說,也符合這個供求規律。但是工人階級對農副產品的需求總是大于供給,所以農副產品總是處于漲價的趨勢。農副產品雖然是農民的產品但是隨著農業的商業化不斷的發展,加之商業資本家的壟斷,農副產品的價格就控制在商業資本家手中,這種漲價的趨勢就會越來越加快?! ?/p>
這就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物價變動的的一般的情況。
在人民幣流通數量不斷增加的時候,資本家手中的人民幣就會大量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操縱物價的情況。這種操縱不僅出現在住房問題上,而且出現在股市期貨問題上,不僅出現在上學、看病問題上,而且現在已經出現在生姜、紅葡萄酒、大蒜、白糖、蘋果等等問題上。在這里,完全不是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而是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的賺錢的本質決定的?! ?/p>
經濟學家們,各級政府,總是認為,房價上漲、股市上漲、期貨上漲、學費上漲、醫療費上漲、生姜等價格上漲,是因為供給不足引起的。因此,就要用大力提高產量增加供給來平抑物價。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網友們統計,大城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子沒人住,能說房子供給不足嗎?因此房價的上漲,不是供給不足而是資本家們為了賺錢人為地把房價飚上去了??梢钥闯?,操縱的高物價都是商品資本家、貨幣資本家、產業資本家們為了賺錢人為的利用這些商品資本賺錢的必然結果。
因為中國資本家賺錢是唯一的目的,所以,物價的上漲是為了賺錢,物價的下跌也是為了賺錢。因此物價的波動并不是供求關系沒有控制好的原因,也不是用增加供給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是按照經濟學家們和政府按照增加供給的思路去做,結果就是商品資本的過剩,從而引起貨幣資本的過剩,進而引起生產資本的過剩。這種過剩不僅是通貨膨脹的根源,也是經濟危機的根源。隨著小的通貨膨脹(經濟學家們利用通貨膨脹發展經濟是多么的危險?。。┑脑黾?,隨著小的經濟危機的增加,最終在中國出現的就是東南亞的經濟危機,就是墨西哥的經濟危機,就是美國的首先是金融危機而后是經濟危機?! ?/p>
這個結果并不是政府控制的不好,而是中國資本利用物價的波動作用的結果。房價的大漲大跌,股市的大漲大跌,生活必需品的大漲大跌就是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
勞動者 2010年11月5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