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在10月30日舉行的“2010亞洲經濟合作論壇”上談到當前國內物價時表示的“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這個“三高”強國論不免使人生出許多感嘆,感嘆之余一絲悲涼由心而生。
因為,此前全國總工會進行的一項職工收入調查結果顯示,有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由此再來看當題為《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最后一天:最高考錄比近4000:1》、《百萬考生通過國考審核 4895人爭奪一個科員職位》、《浙江網帖曝“史上最臃腫公路收費站” 113人領工資》、《上海多名官員被曝以超低價買房 涉房管工商稅務》等報道遭遇到題為《物價上漲催生“菜奴” “買菜36計”紅遍網絡》、《油糖酒齊漲價百姓無奈先囤貨 有人自稱“海豚”》、《一位普通主婦家庭賬本:前9月開銷超去年一整年》等報道,顯然這就是現實版“三高”的真實寫照;可對于廣大的普通人民來說,《錢存銀行追不上物價 昔日可買一房今只抵瓶茅臺》、《CPI影響存款百姓焦慮不安 萬元存一年反虧324元》、《CPI上漲對普通市民的影響:只知錢越來越不夠花》、《殯葬費過高催生“墳奴” 存14年骨灰終撒海》這樣的“高”,才是每天所要面對的。不知這是不是通貨膨脹的一個具體體現呢?換個角度說,當上公務員,恐怕就是登上了抗通脹的較好“戰車”了吧。這就是普通工薪階級、或市民的現實的宏觀CPI和通貨膨脹;而身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副院長同志是否清楚、或了解普通人的這個宏觀通脹呢?
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全球有那個國家是靠這“三高”來強國富民的呢?近期發生在韓國的大白菜危機又在昭示著什么呢?題為《中國寬帶資費是韓國124倍 嚴重影響新技術應用》、《降低3G資費成為人們對3G最大期待》等報道非常清晰的闡述了高資費已經成為我國新技術研發、應用的最大障礙;不僅如此,恐怕也已成為了創業的一個重要“殺手”了吧。
題為《美國窮人占總人口比例1/7 年收入低于22000美元》的報道告知我們的是,“美國人口局定義的貧窮標準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2000美元。”可我國現實的貧困標準呢?退一步說,按照題為《中國相對電價是發達國家4.52倍 美國每度約3分》的報道來說,中國豈不是早已成為強國了嗎?然而,現實卻是享受著低物價的美歐國家不僅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還是最富裕的國度;我們卻是《“富士康式漲工資”耐人尋味 明升暗降短線投機》、《發改委調價聽證會公告引市民擔心 排隊囤氣》、《蘭州雞蛋價格飛速上漲10年少見市民抱怨吃不起》。可“全國31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平均為870元”這個最低工資標準,是不是連當他人的窮人資格也沒有呢?何況還有《<工資條例>難產 “民富”說易行難》呢?
同時,原國營、集體和街道企業,或家屬工廠、代課老師下崗\買斷失業的這一群體,又怎樣的來實現“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呢?不會又是沒有這些人的犧牲、保持現狀,哪有少數人享受的“三高”吧?或許,深圳向富豪們發放購房補貼和題為《江西萬載縣委書記:我們不拆遷知識分子吃啥》的報道所傳遞出的就是這樣的信號吧。
由此聯想到此前的“中國須忍受更高的物價上漲率”論和中國“通貨膨脹率警戒線不應該局限于3%,而是可以提高到4.5%”的斷言,看來不僅“蒜你狠”將繼續前行,“豆你玩”著再“姜你軍”,“海豚”著成為了“糖高宗”,價格聽證會又怎么不成為“逢聽必漲會”呢?進而房價再來個“棉花掌”還就真說不定,只是不知隨后的這“藥你苦”是否會難以下咽而衍生出一場金融風暴呢?
古詩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今聞“三高”聲,聲聲顫心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