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成了硬道理 百姓很受傷
蔡金安
如今,百姓最關心的詞自然是“漲價”,因為日用品一漲價,他們本來就很有限的收入就又要大大縮水,生存的壓力必然會增大。水果、方便面、菜類、天然氣、豬肉等等輪番上漲,一次次拉緊百姓的神經。不怕漲價的只有那些成天吃公家飯的官員和揮金如土的大富翁們。對官員們來說,吃喝拉撒都有公款或老板埋單;而對大富翁們來說,東西越漲價,他們會賺得越多,生活開支只是鳳毛麟角。
從現在的趨勢看,漲價大潮所向披靡,漲價成了硬道理。為了應對瘋狂的漲價,可憐的百姓不得不費盡心思精打細算,菜奴攻略火爆網絡。可再怎么精打細算,還是免不了資金縮水的命運。由于原材料價格大漲,一些商家為了避免損失,干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或貍貓換太子換用代替品,最終把損失轉嫁到百姓頭上。漲價,使百姓很受傷,百姓最終成為漲價的犧牲品。
武漢“蘋什么”一個蘋果五六元
先有“蒜你狠”、“豆你玩”,后來來了“糖高宗”,現在各路資金到山東、陜西等產地高價收購蘋果,高價蘋果被人戲稱為“蘋什么”。眼下,武漢市場的蘋果價格上揚,“蘋什么”令消費者直喊吃不消。而果品批發市場,九成以上的商鋪都停止了營業,他們只是囤積待漲。
據《楚天都市報》消息,10月26日,在沙湖果品批發市場,紅富士蘋果批發價每500克多在3.3元—3.8元,品相好的達4元以上,而去年這個時候才2元多一點。一位果商說:“蘋果漲價主要是收購價格漲了,我們只得跟著漲。”在水果湖武商量販果品柜上,一級煙臺紅富士蘋果,每500克賣到7.9元。一位顧客拿起一個大蘋果說:一個有六七兩,算下來要五六塊錢。
湖北棉花漲價現“多米諾效應”
湖北棉花瘋漲,必然會擦出紡織品漲價的火花。一邊是棉紡企業高呼棉花收購困難,一邊是棉布價格的水漲船高。
漢正街棉衣普遍漲了100多元。除了服裝價格上漲以外,床上用品的漲幅也超過20%。“棉布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如今價格比去年同期至少高出四成。”一位批發商昨日透露,他們也開始囤積產品,市場缺口因此擴大。
市場的緊俏卻并沒有給上游企業帶來利好。在離武漢不遠的京山縣,銀豐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濤正在發愁今秋棉花收購,他無奈地說,公司的年加工能力在5000噸左右,但到目前卻只買到了1000噸的棉花,照這樣下去,公司的一半勞力就得放大假了。
棉紡企業忙著找棉花。據湖北省棉花協會介紹,湖北籽棉的價格仍在不斷高漲,個別地區已經突破6元/斤,全省范圍內收購均價約合5元/斤,同比增幅67%。
棉花價格持續上漲,使得一部分棉農將棉花留在手上觀望,惜售將進一步刺激棉價。棉農的觀望和棉紡企業的嗷嗷待哺形成對弈局面,如今正是庫存告急、補充新棉的時機,各棉紡企業老總都忙著到處找棉花。兩者相爭中,棉花經紀人坐收漁人之利。湖北棉協負責人介紹,今年棉農交售價和目前市場價差價高于往年,棉花經紀人從中獲利不少。隨著冬季消費旺季到來,這些棉販更不急于出手,將棉花大量囤積起來坐等價格攀升。
武漢瘦豬肉漲至14元/斤
據2010年11月3日 荊楚網-楚天金報報道:自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就一直慢慢往上漲。眼下,一斤豬精瘦肉的價格從11元漲至14元。武漢市物價局昨日發布消息稱,高價位將一直延續到年底。一養殖戶透露,飼料價格還在上漲,以豆粕為例,上半年批發價2600元/,現在漲至3600元/噸,今后兩個月,估計肉價還會有小幅波動。
物價局人士分析,今年以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麥麩、豆粕價格高位運行,導致生豬飼養成本上升,推動生豬價格上漲。該人士預測,從發展趨勢看,預計第四季度生豬價格將高位運行。
發改委稱10月36個大中城市31種食品近八成漲價
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
本次監測針對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大中城市,監測食品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統計數據顯示,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計總品種的80%,其中黃瓜和西瓜漲幅最高,大豆油、大豆調和油、活雞、茄子及草魚等價格微弱下跌,大白菜和鮮豬肉價格持平。
武漢部分品牌食用油漲價,漲幅最高達18%。
重慶部分咖啡、火鍋店漲價或正醞釀漲價
重慶晚報記者11月2日調查發現,受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創13年來新高的影響,自年初以來,咖啡消費終端有不同程度漲價。大多數品牌正在醞釀漲價。記者發現部分咖啡館零售價格已上調,上調最高的是解放碑一家咖啡館,從25元一杯調到35元一杯,漲幅達四成。
記者又從重慶火鍋協會獲悉,由于近來糧油、蔬菜、肉禽蛋及水產品價格普漲,重慶市六成火鍋企業出現虧損。在南坪正揚農貿批發市場,大部分火鍋菜的價格近期出現上漲。豬腰的零售價格每500克由去年的13元漲至現在的16元,毛肚每500克由去年的12元漲至16元。渝中區“賀得轉”火鍋總店負責人陳應表示,去年這個時候他們每月進原材料的費用是2100元左右,今年每月卻已達到4800元左右。
重慶火鍋協會秘書長李乾惠表示,由于現在是市場經濟,行業協會不可能統一價格,只能呼吁市民理解火鍋店的生存狀況,并面對可能的火鍋消費價格提高。
漲價潮催生各類精打細算族群
“漲!漲!漲!現在什么都在漲,沒有什么不漲的。”這是市民對日用品價格漲價的反應。大蒜從每公斤6元漲到每公斤25元左右,綠豆價格短期內飆升了一倍,接著是桂圓、紅棗等干貨也不甘示弱地漲價近一倍……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正齊齊上演著“漲價進行時”。
不少百姓為了應對漲價,費盡心思找對策,也找到了一些招數,如貨比三家,搜羅特價商品、趁低吸納,囤積日用品、團購批發生活用品;以其他東西替代漲價物品等,力圖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等等。
“菜奴攻略”火爆網絡。
近日,一份“菜奴省錢攻略”走紅網絡,許多80后網友稱,當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漲價,又成了“菜奴”。
其攻略有:不趕早趕巧、攤主很重要、買前多比較、學會看天氣、“偷菜”(在花盆里種點蔥蒜)成時尚。
精打細算族主要有:
團購族:小區團購正流行。
囤囤族:一次買好兩年生活用品。
特搜族:互通情報結伴搜羅特價。
替換族:自制尿布“重出江湖”。
網購族: 敲敲鍵盤搜出最低價。
餐館老板為應對原材料漲價頻用替代品偷工減料
據2010年11月1日荊楚網-楚天都市報報道:在新一輪農產品漲價的壓力下,江城餐桌上不少“經典名菜”,正悄然發生變化。武漢市餐飲協會負責人表示,用便宜食材抵抗漲價,是許多餐飲企業的無奈之舉,老百姓對餐飲價格非常敏感,尤其是好多年沒漲價的經典菜和小吃,輕易漲價會引發消費者反感。
在中南路、水果湖、徐東一帶,大部分家常館子里的魚香肉絲都“放棄”了筍子,轉而“投靠”地瓜、馬鈴薯等替代品。
花橋一火鍋店員工就表示,店里一份麻辣鍋底收8塊錢,但隨著花椒、丁香、桂皮漲價,現在賣8塊根本回不了本,只好減少花椒的量,多加些辣椒油。
不少熱干面攤主也坦承,為了保住利潤,現在只好把面放得越來越少,有時候面條只占碗空間的三分之一,就是因為不敢率先漲價。
近幾個月,花椒、桂皮、姜片、八角、草果等調味料每公斤進價上漲近20元,白糖的價格也漲到了3.5元/500g到4元/500g。作為調料消費“大戶”,餐飲企業受影響不可避免。為了保住利潤,老板只得把損失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最終成了冤大頭。
“看不見的手”是一只宰割百姓的黑手
推崇市場經濟的人熱衷于宣稱要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主宰經濟運行,在他們看來,市場經濟是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可以給百姓帶來幸福安康,可實際呢,事實勝于雄辯。只是他們鴨子死了嘴硬而已。
面對發改委宣稱的10月份36個大中城市31種食品近八成漲價的事實,眼見一個蘋果五六元、一斤瘦豬肉14元的驚人現狀,他們只是無動于衷。當我們目睹無數底層百姓不斷勒緊褲帶精打細算地過緊日子時,當我們看到棉花販子囤積居奇坐收漁利時,當我們震驚餐館老板頻用替代品偷工減料把損失轉嫁給消費者時,他們仍不改初衷。君不見那位火鍋協會秘書長大大咧咧的言辭:“由于現在是市場經濟”,“只能呼吁市民理解火鍋店的生存狀況,并面對可能的火鍋消費價格提高”。而武漢市餐飲協會負責人也不遺馀力地為餐館老板辯護:“用便宜食材抵抗漲價,是許多餐飲企業的無奈之舉”。
勢不可擋的漲價大潮對百姓帶來戕害的嚴酷事實,是給這些人一個響亮的耳光。那只“看不見的手”早已被實踐證明是只宰割百姓的黑手,莫再亂伸,不然總有一天會被覺悟了的百姓給剁掉。
2010.11.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