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發帖認為《階梯電價將因小失大》,其理由是:“電用得越多越好,而不是通過階梯電價打擊人們的用電熱情。因為打擊人們的用電熱情,就是打擊人們的消費熱情,就是縮小內需。比如,想買空調的,可能因為用不起階梯電價就不買了,這樣對空調企業是個打擊,想買電動車的,可能因為不想消費高階梯的電價而不買了,這樣對電動車企業是個打擊,此外還有電動汽車、電冰箱、電飯鍋、電腦、電視、電暖等等一系列企業都會形成不同程度的打擊,而這些企業受打擊的同時又會關聯到鋼鐵、化工、商業、運輸等等一系列的產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對內需形成明顯的壓縮”。
本網友認為,這位網友的上述說法是有問題的。
手下大家需要注意一點:“階梯電價”只是針對居民用電設立的。
然而,在全國總用電量之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讓我們來看一看國家發改委給出的2009年的用電量數據《全國用電量》:“據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的1月6日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364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6%。。。
2009年,中國第一產業用電量947億千瓦時,增長7.86%;第二產業26993億千瓦時,增長4.15%;第三產業3921億千瓦時,增長12.11%;城鄉居民生活4571億千瓦時,增長11.87%?!?BR>
由此可知:
1)2009年我國全社會用電總量為36430億度;
2)2009年我國農業用電占947/36430=2.6%,工業用電占26993/36430=74.1%,第三產業用電占3921/36430=10.8%,居民用電占4571/36430=12.5%。
此外,還可以算出:
3)200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總量為36430/1.0596=34381萬億度;
4)2008年農業用電為947/1.0786=878萬億度,所占比例為2.6%;工業用電為26993/1.0415=25917萬億度,所占比例為75.4%;
第三產業用電為3921/1.1211=3497萬億度,所占比例為10.2%;居民用電為4086萬億度,所占比例為11.9%。
由此可見,全國用電總量之中,工業用電占了大約四分之三;居民用電和第三產業分別占了大約12%左右;農業用電只占不到3%。
因此,要想“鼓勵多用電”,還得從占75%左右的工業用電入手。
反之,如果真的想“節能減排”,應該是從工業用電入手才對。
其實,針對居民用電的“階梯電價”已經提了好幾年了,一直沒有實施。為什么今年突然要如此強勢地實施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電價:
1)居民用電價格目前為0.5元/度;
2)工業用電目前價格為0.74元/度;
3)去年大部分省份都實行了第三產業用電價格與工業用電價格“并軌”,這使得第三產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了0.2元/度左右。
去年實行的第三產業用電價格與工業用電價格“并軌”,使得第三產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了0.2元/度。這筆“損失”從哪里去“彌補”呢?農業用電非常少,只有第三產業用電與居民用電總量差不多,顯然只能從居民用電那里取得“彌補”了。從“漲價增收”的“合理”角度來看,居民用電顯然也比工業用電更具有“上漲空間”。如果居民用電價格也“并軌”了,那么不但沒有“損失”,還能增加一點呢。
因此,本網友認為,專門針對居民用電的“階梯電價”,純屬“借題漲價”,并非為了“節能減排”。
最后稍微分析一下2009年用電量變化的可能原因:
1)與去年相比,今年工業用電所占比例減少了1.3個百分點,這大概是“節能減排”的成效;
2)第三產業用電量大漲12%,應該與“產業轉移”有關:由于工業企業就業率下降,一部分工人轉行到第三產業,這種增長應該不具有持續性;
3)居民用電量大漲12%左右,應該主要是由于“家電下鄉”政策導致原先沒有家電的農村有了家電,這種增長應該也不具有持續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