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雅在西西河上最新發表的文章, 道出轉基因技術的關鍵:
轉基因和資本主義對人類生存的威脅
轉基因這個事情,我認為合理的做法是,大力研究,暫時不用。也就是說,應該責成中科院、農科院、林科院、醫科院等等單位,大力研究轉基因的各種技術,包括怎樣通過轉基因改善農產品性狀,改善的后果,有哪些可能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怎樣防治,等等。但是,在生產方面,暫時堅決不使用轉基因技術,這個“暫時”要至少一百年,要等到以轉基因為主要食物的第二代人基本都老死了,那時候如果發現轉基因食物沒什么問題,那才可以大范圍應用。我認為這才是科學的、對人民負責任的態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找一些志愿者,讓他們自愿食用。當然也可能找不到這樣的志愿者,找不到也就算了,觀察美國人好了,或者觀察我這樣的在美國待了一陣子的人,因為美國這里轉基因食品不用標注,我這幾個月應該也吃了不少,可以當小白鼠了。
但是我這個科學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基本是不可行的。因為現在轉基因的研究,大頭在孟山都那樣的公司,而公司的平均壽命也就幾十年,因此不可能搞這種一百年的可行性研究,公司講究的是利潤,或者說,投資者活著的時候能拿到利潤。如果孟山都先搞這種一百年的可行性研究再決定是否大范圍使用轉基因食物,那它肯定要倒閉。所以公司一定是不會這么搞,它一定會要求盡快把轉基因種子賣出去,至于種出來的食物是不是會對吃的人造成什么長期的不利影響,那是不管的。反正發了財可以去歐洲買非轉基因的昂貴食物么。
本來,中國科學院、農科院等的研究所是有可能搞這種科學而負責的研究的,但是現在在“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口號下,研究所也在全面企業化,也就搞不起來了。現在研究所里的人選擇研究課題,第一要快速提職稱,第二要搞到錢,這種一百年的研究根本不會有人去做的,換我我也不做。反而是快速搞個轉基因品種再把他賣出去這種名利雙收的事情有人做,但是是否對人民負責就隨他去吧。
因此轉基因之爭,其實是一個路線之爭,一個資本主義科學路線還是社會主義科學路線的斗爭。當然說到這里肯定會有人煩“路線”“姓社姓資”這兩個話題,覺得我是在扣帽子。但是這確實是路線之爭,不解決路線問題,具體的科學問題就解決不了。只要繼續走資本主義路線,那就不可能先充分研究“轉基因食物對人類的影響”再決定是否大范圍種植轉基因作物,一定是不管會不會導致長期的健康影響、生態影響先賣了再說。而大力鼓吹轉基因,其實也是整個資本主義路線的一部分,通過轉基因提高了產量,才能把更多的耕地改成房地產用地嘛。
轉基因這件事情表明,搞到今天,資本主義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已經發揮得快到頭了,而對生產力甚至整個人類生存的威脅卻越來越大。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對整個人類生存的威脅,這是個新鮮事物,歷史上是沒有過的。歷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末期,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發展得時候,也就是生產力發展不出來,最多打打仗死掉一半人甚至90%的人,但是對整個人類生存的威脅是沒有的。但是轉基因技術不一樣,萬一搞錯了,搞出個吃了絕育的東西出來,那全體人類搞不好就統統斷子絕孫了。這里肯定有人說我要危言聳聽,哪里會搞出吃了絕育的品種。但是不要忘了,新中國新藥“兩個半”中間的“半”——棉酚,就是從棉花籽里提取的,要是轉基因技術七搞八搞,把稻米搞得產生棉酚了,那大家吃了不是都要斷子絕孫么。當然一時半會這種可能性還不大,但是轉基因技術一旦全面使用,這種危險是存在的。
所以我主張對于轉基因技術還是要搞"大力研究,暫時不用",但是這真是一個體制問題了。不改革現有的走資路線,恢復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科研路線,“轉基因主食的可行性/危險性研究”這種事情,是沒法搞的。你不可能要求七八代科學家徒子徒孫冒著提不了職稱回家被老婆罵的危險干這個事情。你得安排他們干這個,保證他們不管結果怎樣到時候就提職稱,結果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吊兒郎當效率低下。但是效率低下就低下吧,效率低下點比冒斷子絕孫的危險吃轉基因還是要好得多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