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是深圳三十年慶,官方及全國主要主流媒體均有報道,對此我不作評述,只是把我在一年多前發表在深圳奧一網上一篇博文翻出來,帖于烏有之鄉,供大家參閱思考。我的這篇博文,當時在奧一網反響是大的,點擊萬余,跟帖166,這對于區域性網站博文來說,實不平常!
深圳,你能不能多點包容?!
我來深圳二十五年了,全家戶口遷來已有二十二個年頭,也算是較老資格市民。多年來我一直以深圳市民為榮,極少去講深圳壞話。今天,作為深圳較老資格市民,有權利對這個城市喊出一聲:深圳,你能不能多點包容?!
深圳應該記住:你是全國人民的深圳,你的每一步發展,都來自于全國各族人民的扶持和支援,你的這種“國家城市”特色,與國內任何大城市有著顯著區別。不談別的單談感恩,你就要懂得比國內任何大城市更能平等、公正、寬容地對待來自全國各地建設者,更應該用寬闊的胸懷和開放的心態善待打拼在這塊土地上任何中國人,這種寬容和善待不僅體現在對待高技人才上,而更多地則體現在對待普通勞動者,這才稱得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才能與“國家城市”的包容度相配匹。
記得在兩年多前,深圳被國內某權威集團評進全國城市包容性排行榜前三,而廣州、北京、上海均遠居其后,當時我對排行毫無異議只是沾沾自喜。但近年來隨著本人對深圳實際現狀的調查及在網絡上的了解,感到國內該集團的評估是不對的,非但不認為深圳的包容性高居全國前三,反覺不但比廣州差,而且比北京、上海還不如。
一個城市的包容度是城市人文環境的根本取向,它不僅僅體現在民間文化包容,更主要體現在城市化過程中的政治包容。由于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其民間文化包容本應具有天生優勢,但這種民間文化本源于不同地域,交融時間太短,尚未整合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所以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不是取決于民間文化包容,而是被政治文化的包容來主宰。
短短二十九年的現代化經濟活動成就了深圳也摧生了深圳的核心價值,效率和金錢形成深圳城市文明兩大支撐,這種消融于物質主義和生產力至上的政治文化意識,本身就是對平等、包容的否定和排斥。從經濟層面上說,深圳是全方位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政府本應利用權力資本,通過公平、正義的杠桿來彰顯“人本”光輝,但實際上政府這種社會主義的調控功能十分低弱。相反部份權力資本在金錢資本的贖買下,形成各式各樣的潛規則來默化城市治理,使這個新興的移民城市,不但沒有實現傳統熟人社會向法治社會轉型,反而創生出新型“熟人社會”。這種新型熟人社會,除了包羅傳統熟人社會各種要素外,則更多地包容權力和金錢,它離經背道于一切傳統道德,象一匹脫韁野馬橫行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對維護熟人既得利益、擠兌生人利益,顯得格外狹隘、霸道和專橫!
深圳代課教師問題久拖而不解決,只是這種新型熟人社會自私、狹隘、專橫的一種典型反映。手握9000多個編制待價于沽,等著權力、金錢、關系來贖買,或作禮物返饋于各種“熟人”。 眾多代課教師由于缺乏金錢、關系和靠山,即使工作中再辛苦再出成績,也難于從社會中討到公平,只要有法涉足城市的熟人圈子,再差也能光冕堂皇入編。……。類似代課教師“顯失公平”的問題在眾多領域長期存在,已成見慣不怪的深圳現象,許多外來人員在抱怨受歧視的同時,只能哀嘆自己人脈和金錢的不足。
深圳本來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海濱城市,很多人長期在這里奉獻青春和血汗,是想在此立窩成家。但這個城市卻用無情的現實去擊碎大多數的美好心愿,不少外來者始終難以獲其認同,也難以從這里去尋到歸屬感,有的只是飄泊……。深圳多年房產市場背離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執中國高房價之牛耳,以超高價住房門檻,讓大多數勞動者無論怎么苦斗都一窩難求!中國普通老百姓傳統的安居愿望,在這里只是天望,而政府對超高房價拒外來人員于千里的惡徑遏制無術,也很少見到實打實的真效措施去幫助新來的深圳建設者們安居樂業。
深圳是個多階層、多等級的貧富差距大而分裂明顯的城市,其中二元的城鄉族群的并存與對立尤為突出。容納12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深圳,戶籍人口200萬左右,相當于內地中等城市,而創造城市財富是人口數千萬重慶多倍。深圳絕大部份財富是由非戶籍的5/6勞動者來實現,而這5/6人口中的大多數又貧窮在最底層。一個城市是否能以平等態度對待創造城市主要財富的勞動群體,很能撿驗這個城市包容度。武漢、上海本來戶籍上升空間極有限,但能以工作年限作為轉戶籍前提,并不額外再設門檻,作為人口上升空間最大的中國移民城市深圳,卻在城市化移民過程中按步就班踱著小方步,并以職稱、文化、住房等作為首要條件,這種針對性很強的岐視條例,顯現人權取向的不平等,不配去談“海納百川”!
在金錢至上、物欲為先的價值熏染下,深圳民間存在的包容優勢逐漸喪失,現有戶籍市民對外來工的寬容不如其原籍所在城市居民,同熱情的北京人、豪爽的東北人、淳樸的西北人、悠哉的成都人一比顯現差距……。凡屬到過北京的人都有印象:北京人對外地人挺熱情的,尤其是老大爺老大媽,問路時還要帶你去,這種浸透包容的熱情在深圳很少見到!
深圳權力層的排外令人驚詫,“經濟特區”的品牌優勢也確能給其排外帶來底氣。雖然主要領導大都空降而來,只要到了這里,也奈何不得這種抗衡外來權勢的堅固璧壘。深圳權力網的紐結很多是由金錢和關系構成的,其基本隊伍的基本利益也基本趨向一致,表現權力意識是近親繁殖、組織構筑相當板結。由于權力隊伍中的大部份進入“既得利益階層”,其首要任務不可能是“開拓、創新”,維護現狀、保持“穩定”、追求不公平下的“和諧”才是這個城市權力層念念不忘的著力點。
正因為如此,深圳政治文化氛圍是保守的,民主氛圍是潺弱的,包容性是很差的。在這里,談不上“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有的是新聞警察,多的是輿論篩選,既拒絕外來媒界的批評,又專制內部市民的聲音。對有關負面新聞,權力控制媒體面對驚世輿論保持一片啞聲,也可以不動聲色地利用新聞警察實行內部警示和消化……。這種對待內外批評及負面新聞的態度,給足人們一種“大城市、小心態”的印象,感覺不到現代化大城市應有的寬闊和通達。
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才是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城市。深圳在艱苦創業年代,他是包容的,深圳一切成就與輝煌,無不與其高度包容有關。全國有近億勞動者,對深圳的掘起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奉獻,這里包含不少高素質人才,更多的則是普通勞動者。深圳輝煌起來后,開始是乎視外來建設者,演變如今擠兌外來建設者。一個城市就象一個人一樣,不能“為富不仁”,當你困難的時候,你就張開雙臂歡迎他,當你富貴的時候,卻一腳把他踢走,這很是缺德的。我惱怒這類缺德人,也惱火這類缺德城市,作為深圳較老資格的移民,很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象寬闊的大海一樣包容任何一滴水。深圳市要公平善待每個外來勞動者,要正確對待任何外部批評,這里,不論貧富貴賤,不分彼此內外,真正一個“海納百川” !
二00九年七月八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