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門話題之一,是方舟子挨打。按方舟子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敘述,情況是這樣的:“我當時接受遼寧電視臺采訪出來,其中有一個人跑出來,往我的臉上噴東西,我一開始以為是辣椒水,現在想想可能是麻醉劑,乙醚之類的,吸進去以后覺得人好像整個要暈過去了。隨后我強撐往前跑,他們在后面追,要用鐵錘砸我的頭,沒有砸到,隨后他們就把鐵錘扔過來,第一次沒有砸中,第二次砸到我的腰了。”
對此,有網友列出四大疑點表示質疑:1.對著人噴麻醉劑還讓對方吸入了一口,兩個人是不是要面對面?距離多遠才能讓對方吸入?我拿瓶廁所清新劑試了一下,大概是半米的距離,請問,兩個人面對面半米,方舟子老兄你是怎么逃脫歹徒魔掌的?轉身就跑?轉身的功夫,歹徒怎么也沖上來了吧?怎么會讓你跑掉呢? 2.就算方舟子早年是打籃球的轉身快,那請問,整個人要暈過去的情況下,兩個大漢怎么就一直追不上,還距離越拉越遠呢?前面說過,噴麻醉劑的時候兩人相距只有半米,方舟子吸入麻醉劑藥效發作以后和歹徒反而越拉越遠?有人說他說不定沒有吸入,那請問那個要暈過去的感覺是怎么來的呢? 3.關于砸錘,這個更好笑,方舟子和歹徒面對面,歹徒突然噴麻醉劑,相距半米以內,方舟子轉身就跑,歹徒在后面猛追,然后歹徒要用鐵錘砸方舟子的頭,請問, 方舟子 老師,你怎么知道別人要用錘子砸你的頭?你后面有眼睛嗎?歹徒死命追都追不上,那么當時的情形一定是大家都拼命跑,這時候你怎么知道背后有人用錘子要砸你的頭?你還回頭看一眼?用錘子砸你,兩人距離最多半米,一回頭肯定就追上你了,請問,你怎么解釋一下這個? 4.最后歹徒拋錘子那段,更搞笑,方舟子的描述來看,吸入麻醉劑的方舟子越跑越快,歹徒眼看追不上,只好拋錘子,而且先后拋出兩個錘子,在頭腦里重現一下當時的場景,有沒有覺得很詭異?詭異就在于,第一個噴麻醉劑的老兄,噴麻醉劑的時候肯定沒有拿錘子,噴完麻醉劑方舟子調頭就跑,這哥們第一念頭不是追上抱住方舟子,而是先把錘子拿出來,然后和另外一個歹徒一起舉著錘子追?要不怎么解釋后來一先一后拋出兩個錘子?
據此,有人懷疑所謂“方舟子挨打”,只是自編自導自演的“炒作”;更有人懷疑,方舟子“報假案”。對此,筆者卻不這么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是冤枉方舟子了。
網友提出的四大質疑,都很有道理。唯其有道理,正說明方舟子沒有做假,而是真正在遇襲后報案。如果做假,為新書“炒作”,那就是深思熟慮后計劃周詳的行動,作為“打假”多年,與人爭辯多年的“專業人士”,方舟子不會留下如此明顯的四大破綻。真因為事情是真的,不需要考慮彌補破綻的問題,所以方舟子才直接按照自己的判斷對媒體敘述。
殺人是要償命的,策劃者也要支付巨大的成本與代價。如果事件真像方舟子所說的那樣,對方是要置他于死地,一定會計劃周詳;憑方舟子的表現,也不可能沒有多大損傷就成功脫險。在這里,被網友“證偽”的,不是方舟子遇襲這一事實,而是方舟子本人的判斷與敘述。由于判斷能力較差,所以才會把對方明顯只是恐嚇的行為,視為“歹徒目的是置我于死地”,并以為受傷不重是“幸虧我跑得快”。這種說法雖然使故事更悲壯,人物更高大,但也令相關細節不能自圓其說。由于習慣于以想象替代事實,所以才弄出“背后長眼睛”之類的低級錯誤。而“判斷能力差”與“以想象替代事實”,正是方舟子在“反偽”、“打假”時容易“視假為真”或“視真為假”的原因。
與何祚庥、司馬南不同,方舟子所謂“學術打假”,具有更多正面意義。方舟子的價值在于執著,缺陷也源于執著。由于執著于打假,加上身處海外的信息方便,所以他能揭穿一些學人涂脂抹粉的行為,例如唐駿;由于執著于觀念,所以方舟子不時會犯“視真為假”的低級錯誤,例如中醫、基督教、氣功外氣實驗、特異功能。
既然挨打是真的,我們當然要呼吁警方嚴查、嚴懲犯罪,給輿論以交代,還國人以安全。還是柴靜說得好:“方舟子觀點并不代表正確,但唯有更精確的事實才能辯駁他”——恐嚇與毆打,既是怯懦的表現,也是作偽的證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