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辨析
杜清春按:作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韜光養晦”是指遮掩鋒芒,隱藏才干,不過分炫耀自己。如果僅從字面意義來看,韜光養晦在某種情況下應該說是一種良好的應敵策略。但是否一味低調、隱忍、妥協就意味著是在韜光養晦呢?筆者以為:韜光養晦應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應敵策略,而非動輒妥協、無援則的退讓。筆者以為:如果只是為求得一時茍安而資敵,絲毫體現不出進取精神,那絕不是真正的韜光養晦,是不足為訓的;只有勵精圖治的人物才是在真正地實施韜光養晦,歌舞升平不是韜光養晦,文恬武嬉不是韜光養晦,得過且過同樣不是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如今已成為熱門詞匯,總是頻繁地出現在各類媒體之上。作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韜光養晦”是指遮掩鋒芒,隱藏才干,不過分炫耀自己。如果僅從字面意義來看,韜光養晦在某種情況下應該說是一種良好的應敵策略。
在中國歷史上,以韜光養晦之計戰勝敵手的例子并不鮮見。司馬懿詐賺曹爽、北周武帝誅除宇文護、康熙智擒鰲拜等都是非常著名的事例。當然,我以為,更具典型意義的還是是越王勾踐雪恥破吳和唐太宗發兵滅突厥——因為此二者體現的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層級更高一些。
那么,韜光養晦擁有那些內涵呢?我在此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實施韜光養晦,有一個大前提:敵強我弱。在面對何類敵手的時候需要遮掩鋒芒呢?不用說,肯定是實力遠強于自己的力量。是的,當齊國面對魯國的時候,當楚國面對鄭國的時候,當秦國面對山東六國的時候,它們不必客氣,只需展示自己的雄厚實力就可以了。然而,司馬懿、唐太宗等人就無法與敵手進行正面沖突了,因為自己的力量暫時還弱小,甚至還要受制于人。在敵強我弱的大前提下,韜光養晦以待時機,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實施韜光養晦,還可有一個小前提:城下之盟。有時,曾經遭遇重大失敗而又不甘心失敗的人物,可以在締結屈辱條約的基礎上來求得生存,進而東山再起。越王勾踐在戰敗后曾經對吳稱臣,向吳王夫差送去厚禮,甚至親自在夫差宮中做仆役三年。唐太宗初即位時,因天下初定,宇內疲敝,也沒有與進逼長安的十幾萬突厥士兵發生正面沖突。他曾親率六騎來到渭水之濱,隔渭水與頡利對話,責頡利可汗負約,然后在許以重金的基礎上殺白馬與頡利可汗訂立“渭水之盟”。 韜光養晦者并非都有與強敵訂立城下之盟的經歷,但與強敵訂立城下之盟的經歷常使韜光養晦者倍感屈辱,令其強化復仇意識。
第三,實施韜光養晦,需要一種特殊的姿態:低調示人。欲才美不外現,當然需要低調處事——幾乎每位韜光養晦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于是他們要么假意隱退,要么對政敵曲意逢迎,要么向強敵奉表稱臣,要么以納貢表達稱臣的“誠意”。可以說,低姿態充斥于他們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我們也應看到,并非所有處事低調者都是在行使韜光養晦之計。兩宋的統治者大多對北伐缺乏信心,他們總是以向遼、金奉送“歲幣”的方式求得茍安,甚至不惜向對方割地稱臣。看起來它們確實低調,然而統治者不過是要求得一時茍安罷了,絲毫體現不出進取精神,從效果看似乎可稱之為“掏光養穢”,因為此舉實際上是在資敵,是不足為訓的。
第四,實施韜光養晦,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勵精圖治。應該看到:對于那些富于雄才偉略的人物來說,他們絕對不甘于低姿態甚至屈辱地活著,總是希望能夠盡早改變現狀;而若改變現狀,他們唯一可走的道路便是暗地里勵精圖治了。面對強大而又驕橫的吳王夫差,一度戰敗求和的越王勾踐重用賢士,與民同耕,臥薪嘗膽,推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大計。面對貪婪而跋扈的北方勁敵突厥,唐太宗銳意復仇,乃至親自督導練兵,終日“引諸衛騎兵統將等習射于顯德殿庭”。在歷史上,此類事例并不少見。我以為,只有勵精圖治的人物才是在真正地實施韜光養晦,歌舞升平不是韜光養晦,文恬武嬉不是韜光養晦,得過且過同樣不是韜光養晦。
第五,實施韜光養晦,最終可以收獲豐碩的成果:克敵制勝。為戰勝敵人,韜光養晦者慘淡經營,往往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代價。當然,他們的回報也是無比豐厚的。我們知道,越王勾踐在夫椒慘敗二十年后率兵奮力吞吳,得以一雪前恥。我們知道,唐太宗在渭水盟約四年之后揮兵北上,犁庭掃穴,得以生擒頡利而歸。這些成功的韜光養晦者往往會因大有作為而彪炳史冊,而其不凡業績則可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的道理。
第六,實施韜光養晦,不能忽視這樣一個原則:不事聲張。面對如日中天、目中無人、貪得無厭的敵人,行事本來也須萬分小心;而對重任在肩的韜光養晦者來說,則全力保護自己就更是應有之義了。在敵強我弱的前提下,在勵精圖治的情況下,在立志復仇的心態下,如果己方的意愿被對方察覺、發現或者識破,其后果難免是災難性的——那不僅意味著前功盡棄,甚至意味著性命難保。于是,韜光養晦者絕不會張揚,而會盡最大努力掩飾自己的機心。可以說,城府不深無法實施韜光養晦,泄露“天機”不會是成功的韜光養晦,大肆張揚則更不是真正的韜光養晦。
何為韜光養晦?在上文我淺析了其內涵。其實,韜光養晦的意蘊是很豐富的,我們還可以繼續挖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