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紀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從深圳政府到社會各界都在舉行各類慶典活動。不論是回顧深圳的成功經驗,還是探索深圳發展模式,深圳對全國其他地區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我們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不要被眼前的成績麻痹了神經,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善于反省,讓這座“改革之城、創新之城”繼續擔負試驗田及探路者的使命。而這30年的深圳夢,夢想還未全部實現,在下一個30年,深圳夢是走向破滅還是重新啟動,這才是擺在深圳面前的關鍵問題。筆者就圍繞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及觀點。
深圳的飛速發展,一方面是靠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另一方面便是靠“深圳精神”。其實,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初期,深圳以“深圳精神”在全國率先打破計劃經濟實現“市場化”,從而促進了經濟的騰飛。84年來深的某專家回憶,他當時去內地出差還要糧票,而深圳已不用了。也就是說,深圳率先打破計劃經濟,逐步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深圳的實踐也證明,發展市場經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2009年9月22日倫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發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GFCI)報告顯示,最新全球5大金融中心排名: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深圳。深圳排名的“大躍升”得益于GFCI看重金融中心的市場潛力和未來發展趨勢有關。也就是說,深圳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但是,隨著深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空間”四個難以為繼。而且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增加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特別是房價、物價等上漲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大多數生活在深圳的人們感到缺乏幸福感。對于此,筆者也很困惑,深圳的人均GDP已經有9.3萬,平均工資也有3千多,但房價的均價是2萬多。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一個大學生畢業后來深圳工作,工作100年仍買不起一套房。如長期以往,又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呢?又如何實現溫總理提出的“讓人民活得更加有尊嚴”呢?
奧一網曾做了一個“深圳,我們分手吧”的專題,里面就有很多生活在深圳的網友留言表示,這次春節回家后將不再回深,而且很多網友在留言中也認為,深圳是一個讓人失望的城市。離開深圳的原因有很多,事業不順、生存壓力大等,但90%以上的告別者都將離開深圳視為一種解脫。有網友說:訣別的根源在于這座城市安全感的缺失,“深圳的一切其實并不屬于我,它們屬于那個我沒有讀懂的現代化,屬于那些不知道為誰而建的高樓大廈”。因此,像深圳這樣外來人口眾多的“移民城市”,讓人活著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這其中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不管離開深圳的人們是主動離開還是被拋棄,這都不是輕易做出的選擇,其中的辛酸,也許只有他們心里清楚。筆者從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但深圳確實是一個讓人缺乏歸屬感的城市,即使我們的戶口已經遷入深圳,別人問起的時候,我們絕不會說自己是“深圳人”。
近期,也有人說,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深圳慢慢淪為“拜金”的城市,是中國的“欲望之都”。對此,筆者認真研究了一下深圳“拜金”思想的根源。當初,提出“時間就是金錢”口號是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但從現在來看,這句口號的提出,也為后來的“拜金”思想埋下伏筆。其實,“拜金”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會歷史根源。總體來看,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是鄙視“拜金”的,崇尚舍生取義。雖然民間也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錢能使鬼推磨”之說。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些腐朽、沒落、消極的思想觀念在新中國建立后并沒有完全消失,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它們又沉渣泛起,為一些人所奉行。從社會歷史根源看,拜金思想的滋生與市場經濟規則不完善有關。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但同時,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而“拜金”思想就是在市場經濟中滋生出來的負面觀念。
事實證明,“拜金”思想盛行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爾虞我詐的社會,是一個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的社會。在利益驅使下,奸商多起來了,山寨機火了,老板開始壓榨工人了……“拜金”思想的蔓延,使“金錢至上”的觀念從經濟領域泛化到一切領域。30年來,深圳從提出“文化立市”到建設“文化強市”和“文化產業龍頭大市”,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在發展文化方面仍然陷入誤區,在“拜金”思想指引下,認為發展文化就是搞“文化產業”,結果以商業運營模式的文化產業未能徹底提升深圳文化品質,這值得反省與深思!而“拜金”思想也導致在文化領域“三俗風”盛行。昨天看到一則消息:余光中將帶《鄉愁》來深圳。覺得現在的世界挺滑稽的。余光中曾是我尊重的詩人,他的《鄉愁》已經愁了幾十年,但深圳仍樂此不疲“愁上加愁”!這是典型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說通俗點就是:矯情、做作!讓人看到的是變味的《鄉愁》!所以,當有人邀請我為深圳30周年寫詩的時候,我拒絕了。在缺乏詩意的深圳,我對詩意的追求只存于精神上的堅守。深圳的真正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應有所精神堅守!
綜上:深圳特區建立30周年,一座被降格的城市,雖創造過奇跡,如今只是拖著殘余的夢艱難前行!如“深圳精神”不復蘇,深圳的再次啟程無從說起。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深圳夢的破滅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存壓力。進一步講,既得利益者阻礙深圳進一步突破如同布滿地雷陣,希望深圳能做出抉擇,勇往直前!
首先,深圳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跳出已固定的發展思維,重喚“敢闖敢干”的深圳精神,可先在深圳組織一次自上而下的大討論,集思廣益。讓 “深圳精神”復蘇,才能讓深圳真正崛起。希望新當選的王榮書記能履行自己的諾言,并要有深入改革的決心,重組政府,廣納賢才,率先打破體制障礙,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從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加大調控力度,降低城市生活成本,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生活在深圳的人民更有幸福感、更有尊嚴!
其次,深圳要消除執政黨領導干部的“拜金”思想。記得許宗衡剛剛就任深圳市市長時,曾提出了“清、明、勤、思”四個字,很受好評,特別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他提出的“不飄浮、不做秀、不忽悠”曾被廣為傳播,還有他的“不留敗筆,不留遺憾,不留罵名”,更是引來媒體和群眾的一片贊譽!而他所做的剛好與他說的相反!所以,深圳首先要對“說一套做一套”的貪官“亮劍”。前不久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簡稱“廉政準則”),這個準則猶如一把利劍,必將會有力促進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為人民樹立好的榜樣。
再次,深圳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現階段核心價值體系,重建道德體系。主流媒體必須宣傳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墮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凈化社會和生活環境,才能進一步凈化深圳人們的心靈。
最后,深圳要抓住“深圳特區內外一體化”、“深港一體化”、“大運會”等歷史機遇。在推進“深圳特區內外一體化”過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必須劃定一個時期(3-5年)為“深圳一體化”過渡期。畢竟特區外與特區內起點不同,關外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如一下子用深圳特區內的要求覆蓋到特區外,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在城市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尚待解決,如處理不慎,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另外,深圳要與香港聯手構建“深港國際大都會”,發展“總部經濟”,把深港建成如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日本的東京這樣的國際化都市。只有走國際路線,才能使深圳成功突圍,才能續寫深圳的傳奇!
------------------
作者簡介:羅志淵(筆名:源灝),年輕學者、作家、詩人、批評家,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祖籍廣東興寧,現居深圳。開創的古今融合新文學,引導一個文學流派,與林非、史鐵生、阿來、莫言、祁人等同入選為2009中國純文學作家年度人物。創辦《明天詩刊》,創辦《源灝訪談室》。著有評論集《論見中國》、詩集《源灝詩選》、《彼岸疏影》,品詞集《灝詩品詞》、雜文集《凝眸》、長篇小說《尋夢凰朝》、《孤零飄落》等。為建國60周年獻禮作品《新天地》被《光明日報》等四十多家國內外重要媒體報道,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熱播后,引起了廣泛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