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篇“無病呻吟”的文章,在美國軍事力量從黃海、南海兩個方向上針對中國磨刀霍霍之際,發表了。題目叫《從誤讀到誤毒?全世界都在"誤讀"我們?》,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葉海林。該文發表后,受到鳳凰網等右翼媒體的青睞,并吸引了港澳、英國等海外媒體的強烈關注。
而我們讀了這片文章以后,作為納稅人的我們,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感到不值啊!國家為何供養這些人?給他們開工資?面對黃海航母危機,當解放軍少將拍案而起,高呼美國不要欺人太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時候。看看這些人的丑陋嘴臉吧!
一、一個潛藏在書齋里的近視者!
作者開篇,談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在使我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豐富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幾乎不可避免地讓我們沾染上了前所未有嚴重的“驕”、“嬌”二氣。”
呵呵,“驕”、“嬌”二氣?是國內新興資產階級面對窮人的驕驕傲慢之氣,是國內新興資產階級面對美帝國主義訛詐戰爭的嬌弱之氣吧!
我們想問問這個葉海林,兄弟,你了解中國嗎?你難道沒有感到中國民間的一種真正氣息叫做“怨氣”嗎?
在30年資本主義轉型之中,公有制的企業被大批量關掉賣掉了,誕生了5000萬下崗工人!他們這些年,各自都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磨難?你研究過嗎?這么些年來,中外投資者依靠壓榨中國工人的勞動報酬,透支礦產資源和環境生態,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但是供養補貼的是另外的國外普通消費者和一些不勞而獲的中間商。國家依靠大量發行人民幣,向普通老百姓轉嫁通貨膨脹的方法,而積攢的大量外匯,卻最后像變戲法一樣,流入美國這個金融騙子的手中,不還了。而人民的人民幣30年間持續貶值,過去一個工人的月工資30多元可以養活一大家,現在收入3000多元,卻是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不敢生孩子!現在已經到了租不起房的程度了!這正常嗎?
成就何在?空洞的GDP數字有臉說嗎?占據人口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們能有你說的嚴重的“驕”、“嬌”二氣嗎?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連本國國情都不大掌握,還談什么“研究亞太”?
這樣的國家智囊,真是我們國家的財力的巨大浪費啊!
二、無恥地對英勇的敢戰派提出警告;
當美國軍事力量從黃海、南海兩個方向上針對中國磨刀霍霍,在中國四周邊境構建“O環形包圍圈”,力圖實現戰略圍堵中國的時候,看看我們的這些所謂的智囊的心在顫抖了,不難發現,那是在害怕地發抖!
他們不是在害怕美國,因為美國是他們的精神之爹,而是害怕中國的敢戰派的義正詞嚴,他們的心態是這樣的,“大哥,忍忍吧,你這樣強硬會招來戰爭,會炸掉我的房子,毀掉我現在安逸的生活!在我們決定移民美國之前可千萬不要發生戰爭呀!”
聽聽他們在說什么,書生氣十足:“我們在應對外界的誤讀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而這種強硬的背后是我們在三十年高速發展后形成的對自己獨特性的心理認知。悄然間,我們對自己主要成就的自信逐漸變成了對全部變化的自信,甚至是自我迷戀。”
在他看來,解放軍少將拍案而起,就是前所未有的強硬!而他認為,支撐這種強硬的是30年高速發展改革成功的自信,老子有錢了!但是,連他自己實際也不認可這種所謂的成功,開始冷嘲熱諷:
“實際上,我們實現“崛起”的方式并不特殊——我們沒有發明經濟特區、沒有創造出服務外包、沒有首創強政府強市場的二元模式,連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也不是我們在歷史上最先提出的。今天中國賴以成功的許多東西別人早就提出過,只是我們做的“最好”罷了。而這個“最好”實際上既隱藏著巨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建立在高昂的環境成本上的。”
看來連右派,也承認30年改革開放而貧富分化產生的階級對立,以及因資源變現而產生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
可是這些糊涂蛋們說起話來,總是那么的無恥!他其實是在警告,你們敢戰派的強硬自信所依托的經濟成功其實是靠不住的!
我們要正告這些糊涂蛋,敢戰派的強硬是由于知道什么叫廉恥和尊嚴,即便是個窮光蛋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
三、高等精神漢奸們的典型自虐式思維;
歷史證明,除了那些有奶便是娘的低等物質漢奸以外,高等的精神漢奸們都有典型的自虐式思維;看看此類人物的表演吧。
葉海林寫道,“在中外互動中,“外面的世界”既無知有時也確實充滿惡意,但我們自己真的毫無問題嗎?就算我們在意圖上確實毫無問題,態度上呢?我們多數情況下的態度對于我們澄清別人的誤讀是起積極作用還是產生消極影響呢?要消除別人故意或者無意的誤讀,用更高的調門回擊是不是最好的方式?”
美國之所以敢派航母來黃海,在他看來,是對于中國的不了解,無知是一個原因,當然,充滿惡意的情況,連他也不能回避只得承認了。然后話鋒一轉,終于開始暴露他的自虐精神了。他質問道,難道我們中國就真的沒有問題嗎?熱愛和平的意圖上沒有問題,那么對外的態度上呢?要消除美國人“中國威脅論”的誤讀,難道是用更高的調門回擊?言下之意,解放軍少將簡直是個不懂輕重的頑童了!
如果這位葉海林有一位漂亮賢惠的妻子,而一個強盜總是試圖裸體靠近她,時不時露出“那話兒”(武器),乃至有欺凌她的傾向而尚未具體行動的時候。這位仁兄是否還會有這般冷靜的好脾氣呢?還能坐下來這般冷靜地反思自己的方式和態度嗎?反思自己和強盜的對話是否溫柔客氣面帶微笑?是否充滿普世價值的精神?
簡直是個糊涂蟲!對曾經夾尾巴韜光養晦生活的無比留戀是主因!
四、扮演貌似清醒者的精神教父;
8年抗戰,誰最理智?當毛澤東,乃至蔣介石都慷慨陳詞,為民族存亡激動不已的時候,表面上最理智最冷靜的人物是汪精衛,他堅信中國打不過日本,他美其名曰要曲線救國,他要當漢奸,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十足的精衛填海式的殉道精神!
然而,他錯了,因為他中毒了!中了“精神自虐”之毒!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這才是英雄所為!否則留下一大堆卑躬屈膝的漢奸子孫,又有何意義!
然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漢奸思想,漢奸文化卻越來越多了。能做到汪精衛不貪污不受賄的不多,但能做到其精神自虐的確實越來越多了。顯然,這個葉海林要算一個!
作者警告全中國人民說,““誤毒”無處不在,如一種病毒潛藏在每個人的體內。不承認、不反思自己身上的“毒”,我們就將繼續誤讀中國,誤讀世界。”一幅世人皆醉,惟我獨醒的架勢!
一個明顯中了“精神自虐之毒”的人,居然在警告全中國人民中了“自信自大自傲自以為是之毒”,警告中國人民要夾著尾巴韜光養晦100年!你說好笑不好笑?這些人考慮過沒有,真的要韜光養晦100年,100年以后呢?還有生存的機會嗎?
然而,在當前形勢下,公開示弱當漢奸的膽子他還是沒有的,看看他的文字:
“當然,這絕不是說我們在面對非議非難乃至刁難時應該沉默不語或著笑臉相迎,我們應該勇于發出聲音,敢于面對爭執,乃至善于“以牙還牙”,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當我們面對兩個從前不共戴天的敵人的聯手發難時,毫不含糊地回應就是我們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剛把中國人民的一點義正詞嚴的反抗精神狠狠潑了幾瓢冷水,提高到“全民中毒”的高度以后,卻話鋒一轉,弱弱地強硬了兩句,小聲地吠了兩聲,不想落漢奸示弱之名。
我們要問,這種小兒科手法,究竟是作者的狡猾還是搞笑?
南海問題?不共戴天的敵人?這是出自一個國立社會科學院的亞太問題智囊人士之口嗎?
作者難道不知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嗎?是幼稚還是無知還是裝酷? 還冒充專家呢?
毫不含糊地回應?已經被你這些人大大地含糊掉了!你的文章已經產生國際影響了!已經讓國外看到國內某些人骨子里的怯懦了!
還有臉說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真為此位仁兄悲哀,真為這些人攪亂中國人民的思想而擔憂啊!
筆者聲明:此文旨在圍剿掉大家心中的精神自虐,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拯救更多的同胞走出韜光養晦的漢奸迷霧!
------------------------------------------------------------------------
附錄:
中國人誤讀世界誤讀自己:自我迷戀的“毒源”
2010年08月12日
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
我們一直以來在吶喊,世界誤讀了我們。我們一直以來也在反思,中國誤讀了世界。但是,我們也許還未充分地捫心自問,是否,我們誤讀了自己。而誤讀的根源,或許就在于“國民心態”上的一些“毒源”。
誤讀與誤毒一字之差。誤讀是一種常態,因為“誤毒”無處不在,如一種病毒潛藏在每個人的體內。不承認、不反思自己身上的“毒”,我們就將繼續誤讀中國,誤讀世界。
同系列文章:
中國人誤讀世界誤讀自己:自我迷戀的“毒源”
中國人誤讀世界誤讀自己:大國地位 弱國心態
中國人誤讀世界誤讀自己:我們為何拒絕聆聽批評
中國人誤讀世界誤讀自己:源于精神觀念受沖擊
銳眼看誤讀:中國強大和崛起 應感謝美國當對手
自我迷戀的“毒源”
中國發展出了可能是全世界獨有的自信。這種自信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民族血液中本來沒有的自大和自傲,正在像毒品一樣逐步侵蝕我們的理智、污染我們的內外環境
【作者】葉海林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在使我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豐富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幾乎不可避免地讓我們沾染上了前所未有嚴重的“驕”、“嬌”二氣。
全世界都在“誤讀”我們?
我們不再“謙虛”——首爾算什么?東京又怎樣?連紐約巴黎都快輸給咱們的北京上海了,至于羅馬和莫斯科的幽遠風情,算了吧!我們才不在乎呢,其實連西安和昆明都拆了重建一遍在我們看來也沒什么。
我們不再“含蓄”——即使是我們在為“和平崛起”辯護的時候,亦往往是照本宣科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之類的理由念上一遍,別人有沒有聽進去,我們不知道,好像也不太在乎。
我們也不再“容忍”——誰敢批評我們,我們就算不當場翻臉,也會在國內媒體上刊登大段文章指責別人發出“反華”妄言。
別人說我們咄咄逼人動輒“展示肌肉”,我們說別人不承認我們已經崛起這一既成事實;別人說我們戰略意圖不透明,我們說別人搞不懂什么叫作“韜光養晦”;別人說我們應該更加注意環境問題,我們說別人剛污染完了地球就來對我們正當的發展權利指手畫腳實在虛偽……近年來我們已經養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全世界都在誤讀我們。
誠然,在中外互動中,“外面的世界”既無知有時也確實充滿惡意,但我們自己真的毫無問題嗎?就算我們在意圖上確實毫無問題,態度上呢?我們多數情況下的態度對于我們澄清別人的誤讀是起積極作用還是產生消極影響呢?要消除別人故意或者無意的誤讀,用更高的調門回擊是不是最好的方式?
當然,這絕不是說我們在面對非議非難乃至刁難時應該沉默不語或著笑臉相迎,我們應該勇于發出聲音,敢于面對爭執,乃至善于“以牙還牙”,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當我們面對兩個從前不共戴天的敵人的聯手發難時,毫不含糊地回應就是我們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毒”源于自以為是的“獨”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多數情況下,我們在應對外界的誤讀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而這種強硬的背后是我們在三十年高速發展后形成的對自己獨特性的心理認知。悄然間,我們對自己主要成就的自信逐漸變成了對全部變化的自信,甚至是自我迷戀。
在國內,我們認為能夠靠警察和拆遷隊同時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我們相信我們的環境和資源能夠無限制地為經濟奇跡提供物質基礎,我們甚至相信會毒得死魚的水對人無害。我們開始相信自己是獨特的——既然只有中國能在30年里創造出如此令人震驚的經濟成就,那就一定存在著我們現在只是還說不清道不明的“中國模式”。
相應地,在國際舞臺,我們大力宣揚中國能實現和平與崛起的并行不悖,甚至開始執拗地要別人放棄“強者必霸”的邏輯,改信我們的善意——盡管400年來的國際關系史記錄的是全然不同的內容。
實際上,我們實現“崛起”的方式并不特殊——我們沒有發明經濟特區、沒有創造出服務外包、沒有首創強政府強市場的二元模式,連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也不是我們在歷史上最先提出的。今天中國賴以成功的許多東西別人早就提出過,只是我們做的“最好”罷了。而這個“最好”實際上既隱藏著巨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建立在高昂的環境成本上的。
我們的“獨特性”并無多少實際支撐,而我們卻發展出了可能是全世界獨有的自信。這種自信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民族血液中本來沒有的自大和自傲,正在像毒品一樣逐步侵蝕我們的理智、污染我們的內外環境。今日中國社會內含的許多“毒”實際上就是由于我們自以為的“獨”造成的。
我們在心理層面認為自己是獨特的,但實際上我們所走過的道路相較他者并不特殊,我們不斷擴展的利益也要求我們用和別人相去無幾的手段進行維護。認知和現實的差距導致我們在面對質疑時更不愿意用客觀的事實說明和耐心的邏輯闡釋來澄清,而往往傾向于強調自己的特殊性從而導致在獲得心理滿足感的時候失去了外在說服力。
然而,這只是“獨”之“毒”的一個方面而已,很可能還不是影響最深遠的方面。我們對自身獨特性的迷戀正在使我們養成凡事都要走捷徑的習慣。既然很多事情“只有中國人才能做得到”,那么就意味著我們能避免曾經并在繼續困擾別人的許多問題,別人為現代化而支付的代價我們可以不付、別人不堪重負的環境成本我們可以滿不在乎、別人遵循的地緣政治邏輯我們可以超脫其中、別人說出來大家都不相信的主張我們卻相信我們說出來以后大家都會相信——僅僅因為我們是我們,而不是別人。
“解毒”需要自信,絕非自大
要治療這種“毒”其實并不困難,只要我們肯承認自己并不獨特: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有些我們能做到,比如我們能修起三峽開通天路,有些事情我們也做不到,比如我們無法在超越環境承載能力的條件下實現“保8”,我們也無法在貧富分化超越公眾忍受力的情況下維持社會穩定。
歸根結底,我們也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國家罷了。我們可以自信,卻不能自大,或許面對其他地球村成員,我們有時候難免自大一點點——考慮到實力對比和發展趨勢,這種“自大”或者說過于自信的基礎并不全然虛妄,但我們在面對自己腳下的大地和身邊的同胞乃至人類發展的規律時,卻來不得任何一點自大。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承認中國的發展在任何時候對內對外都是有條件的,我們對內不可能無條件地透支社會和自然成本,也不可能對外無條件地同時追求崛起與和平。
【作者簡介】葉海林,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著作有:專著《巴基斯坦——純潔的國度》,譯著《空間戰爭》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