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優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在任何受到威脅的時刻,人民總是發出自己的聲音。即便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中華民國甚至滿清時期,即便是近期的1999年的大使館被炸,人民總是為國家的興亡吶喊。一個世紀前的五四運動,優秀的學生帶領社會潮流發出自己的聲音。抗戰時期,愛國群眾發出自己的聲音。新中國建國以利于民族之林過程,就是人民發出自己聲音的歷史進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的興旺是人民的呼喚!隨著人民的呼喚,一個社會才能正視這種聲音,才會跟隨這種聲音,逐漸的,整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踏著這種節拍,達到一種共鳴。在這種力量的作用下,才會產生巨大的作用,一切不利于人民的行為、威脅,才會消匿。任何人物和事務在這種力量的對比之下都會是渺小的。
今年六月七月八月的黃海軍演,每一個中國人都意識到了這種威脅,然而,除了代表政府的反對之外,軍隊的演習之外,人民的聲音卻難以在行動上看到,看不到百年歷史上的游行示威,而唯一能看到的則是在電視上的做秀欄目中,或者一些專家的評論中看到的。人民則保持沉默,沒有發出聲音來。當然更不用提熱血的呼聲了!
人民的聲音是人民發自內心的聲音,一個世紀前出了一大批這種引領發出人民聲音的這種人,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等,我們把這種探索引領人民聲音的這種人稱之為革命家,人民聲音洪流中,有他們的先驅的心聲。人民的聲音在一個世紀以前是風起云涌。而他們是出國留學,其目的就是富國,期盼一個強大的中國。
一個世紀以前,發出社會潮流涌動的地方就是清華北大,而今天的黃海軍演,清華、北大,恐怕和平時的學習環境沒有任何的區別了。黃海軍演可能只是茶余飯后品味罷了。現今社會,清華北大只是跳板,只是一個出國留學獲得比較好的職業的跳板。外國的一個州上竟然有某個學校13000名優秀學生的定居服務者。不難看出,現在清華北大的學生上學的目的是國家的富強為目的的已經極為罕見了。80后的學生至少有1999年的抗議大使館被炸的游行示威活動,而90后則是沉默,從這里可以看到,中國學生的趨勢是一代不如一代!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將青年象征一個國家,歷史上的大家都不會反對的。中國社會的青年在這種國家安全的大事面前沉默,難道已經被和平演化了么!。有時不禁在想,人民的力量在哪里呢?人民的呼聲又在哪里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