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住民--“食利一族”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造就了一批先富人群,其中,深圳原住民就在其中。由于深圳建市30年紀念日在即,所以,有的媒體就以深圳原住民的“奉獻”為話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當然,主題離不開的就是關于原住民在改革開放中作出的“奉獻”。
我來深圳多年,由于種種原因,和深圳許多原住民打過交道。據我了解,深圳的原住民的確是30年來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他們原來大部分是漁民或者農民,在深圳建市前,生活和全國人民差別不大。但是,深圳建市給了他們機會,國家征用了深圳幾乎所有的土地,并且給予了高額的經濟回報,同時還將他們的戶口也全部轉為城市戶口。
昔日的漁民農民,除了在極少數地方還保留著漁業和農業外,大部分人靠仍然掌握在手里的住宅地基,建起高樓大廈,靠出租住房廠房賺取巨額利潤,生活極端闊綽,有相當一部分甚至移民香港,連收租這樣的事情也不屑自己動手了。因此,也造就了另外一批富人-----“二房東”。即使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二房東”也常常是年收入數十萬元。
原住民闊綽到什么程度我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是,那些他們雇請的“二房東”的闊綽我是親眼看見的,他們基本都是自己已經有房有車,出手大方。男人以嫖為主,女人以賭為主。
由此可推測原住民房東的闊綽程度了。
現在,突然來談深圳原住民的“奉獻”,我覺得離題太遠。
“奉獻”是非常偉大非常無私的精神。
革命先烈“奉獻”的是自己的生命;工人農民“奉獻”的是自己的勞動;科學家“奉獻”的是自己的知識;見義勇為者“奉獻”的自己的精神。
這些“奉獻”即使后來得到一些物質的精神的回報,那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回報其萬一,于是才能稱得上“奉獻”。
深圳原住民“奉獻”了什么而值得我們敬仰?
是的,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國家收回,因此他們好像失去了生存手段。但是國家給他們創造的生存條件遠遠大于他們的失去,更何況,所謂失去的土地本來就是國家所有,屬于全體國民的財產,而不是他們的私產。
這樣從哪里可以談到“奉獻”?
國家在其他城市和農村都有過征用土地的事情,一般不會給出巨大的經濟補償。例如三峽大壩移民,還有許多新建工程征用土地,僅僅是讓被征用了土地的農民進入工廠工作,這樣還需要這些農民符合工廠工人的要求才可以。許多老城市在擴大版圖而將周邊農村納入城市后,如果并沒有征用農民的土地,那么除了將他們的戶口轉為城市戶口以外是沒有任何補償的,如果征用了土地,那么就安排部分農民就業。
只有在深圳,一方面給予巨額的經濟補償;另外一方面還允許他們大量建房牟利,這也是為什么作為新城市的深圳在違建問題上卻比中國其他任何城市都嚴重的原因。對于深圳原住民,他們實際是深圳建市的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員,成為地地道道的“食利一族”,根本談不上“奉獻”。
真正為深圳建市作出“奉獻”的是30年來數以億計的勤勞的外來工人,他們在最低工資、最少福利、最無保障的條件下工作,“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當他們年紀大了力氣小了健康差了的時候,背起破舊的行囊和幾張可憐的鈔票,默默的離開了這個已經輝煌起來的城市,回到戶籍所在地去終老余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