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號進黃海與三國時期的劉備入蜀
今年6月初韓國媒體高調披露,美軍“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將進入黃海海域,參加美韓海上聯合演習。后歷經數次拖延,在中國的一片抗議聲中,終于在7月19日“華盛頓”號“駛離”黃海,進入日本海方向演習。但是,美韓精心策劃的“華盛頓”號航母黃海軍演計劃在輿論媒體、政治宣傳上卻已經成功地預演了。“華盛頓” 號能夠悠然駛過每一位關心國家安全、關心美韓黃海軍演的中國意識中,這是美軍一次玩弄戰爭邊緣政策、展開全方位戰略試探性行動的成功范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多年,在中美關系上無論是前三十年的“針鋒相對”、“劍拔弩張”,還是后三十年“退讓妥協”、“韜光養晦”,美軍航母逼近中國領海,挑戰中國領海主權尚屬首次。按中國精英們的說法,目前的中美關系是處于一個“蜜月期”。那么在“蜜月期”內的美國為何屢屢對中國制造事端?1999年5月8日,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2001年4月1日,美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撞落我軍用飛機一架。2010年1月6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向臺灣出售“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 1月30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向臺灣出售黑鷹直升機、愛國者反導系統等總額近64億美元武器裝備。3月18日,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施大偉(David Shear)在國會作證時指出,鑒于中國大陸不斷增加針對臺灣地區的軍力建設,美國將向臺灣出口更多武器。美國政府這樣做,這顯然是意識形態的不同所造成的。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只要階級存在,意識形態的斗爭是永不停息的,直至對手的滅亡。
美國沒有把中國精英們想象的“蜜月期”當會事,是因為美國政府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他們所堅持的是歷史固有的意識形態里的斗爭。那么中國精英的對美的策略又是什么樣呢?“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是中國精英向美國人的表白。“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閉落后的舊中國,也不是30年前貧窮僵化的中國”。要美國人“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國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關心什么”。隨后,吳建民則直白無誤地告訴美國人:中國的“韜光養晦仍要管一百年”。這實際上是中國的精英階層向美國人表述了以下幾層意思:一、中國的意識形態已經變動。不是30年前與你們美國人所對峙的“貧窮僵化的中國”了。二、中國對美政策一百年都不會變動。中國的對美政策“韜光養晦”是靜止不動的!三、邀請美國人到中國來。現代中國人的想法、做法與對未來的希望都和美國人融為一體了,市場經濟是沒有邊界的。
精英們的如此表演,使我們想起了2000年前的三國時代,劉備入蜀的事。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西蜀劉璋受到了漢寧太守張魯的威脅,蜀中精英張松向劉璋獻計說:“主公可備進獻之物,松親往許都,說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張松自己卻偷偷把西川地理圖本畫出藏在身上,準備獻給曹操。由于曹操的傲慢,張松沒有機會出賣西蜀,于時轉“獻西川州郡”與劉備。張松對劉備說:“某非賣主求榮;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專欲納款于操;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明公先取西川為基,然后北圖漢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馬之勞,以為內應。未知鈞意若何?”張松從袖中取出所帶地圖,遞給劉備,圖上已寫明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
張松回見劉璋說:“操乃漢賊,欲篡天下,不可為言。彼已有取川之心。荊州劉皇叔,與主公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風。赤壁鏖兵之后,操聞之而膽裂,何況張魯乎?主公何不遣使結好,使為外援,可以拒曹操、張魯矣。”劉璋聽信了張松的話,排除了其他人的堅決反對,令法正為使,與劉備先通情好。又派遣孟達領精兵五千,迎劉備入川為援。就這樣西蜀被張松、法正、孟達等一干精英出賣了,劉璋的西蜀最終落入了劉備手中。
二千年的歷史已經翻過去了,如果我們對比一下,美軍“華盛頓”號航母逼近中國領海與當年的劉備進入劉璋的蜀地其性質是否相同?如今的中國精英屈膝美國人與當年張松薦舉劉備其意義是否相似?那么現在的歷史是不是在重演呢?!
2010。07。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