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事件”實質是一樁媒體事件
2010-07-07 23:56:56 來自: 白領不黑
“汪暉事件”實質是一樁媒體事件
全球各地學術界有大量剽竊、學術欺詐,尤其自然科學領域,此類事件極多。絕大多數都是在本行之內、由內部渠道處理解決。(林毓生的妄言,只能證明其本人的無知。)
中國的情況其實也如此。絕大多數都是在學院內部進行調查處理。學院本身大多都設立有學術委員會,都有職權處理此類事件,也有其固定的程序。至于說,要求人員公開,這是不合理的,而且恰恰有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壓力,導致不公平。
最主要的,這次汪暉事件完全不通過正常的學術渠道。而是一開始就采取了外部媒體施壓的辦法。在三月《文藝研究》出版之前,就在一月份把文章發于網上。然后,3月下旬網絡和大眾媒體一哄而上……
需要注意,此次事件和以前揭露的抄襲事件,得到的反應完全不同。大多數人最初的反應都是認為王彬彬吹毛求疵,甚至手段下流,把”引證的嚴格性“這個問題用歪曲的手法制造錯覺,由此夸大為抄襲。但是,媒體和網絡立刻把這些多數的正常反應打為“汪粉的反應”。只要辯誣的,都是汪暉的擁護者……由此,只允許、逼迫汪暉表態,又轉而逼迫清華表態,并且奇特地要求一個完全公開的委員會,實際上使得事件完全無法得到正常的學術辯論和學術處理的可能性!
進一步說,雖然相當多的抄襲案很容易判斷,但也有一部分公案長期難以判定。舉一個現成的例子來說,余英時指控郭沫若抄襲,這就是一個長期未決的學術公案,這只有通過不斷地學術辯論,才可以讓事情比較清楚。至于得到一致的判斷,則難有可能。——所謂“文章千古事”,學術抄襲是白紙黑字,并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很多無法斷定的公案完全可以等待時間、或者等待能脫離一時一地偏見的后代學者來判斷。如果強求立刻、當下判決,要么是缺乏學術素養,要么就是別有所圖了。
(另外,如清華大學公示國務院津貼學者,也是清華全校內部公示;而如果國務院通過初選,才有必要向全國學術界公示。所以,某些媒體人士去攙和清華,是越過程序的。)
總之,此次事件,由現在來看更為清楚,是部分報紙和網絡群體密切協同互動的結果。其實質就是一樁媒體制造出來的媒體事件。因為其實質完全是無中生有,所以我認為汪暉教授自然不應予以任何回應。
以下,關于南方周末不必多說。在此只注重網絡情況。做了一些網絡調查,請看:
(http://www.douban.co
——此人叫膽小鬼,也許就是王曉漁同學吧?感謝網絡能人vivo告知,否則還不曉得人家3月24日一大早就開始討論王彬彬文章了。
(http://www.douban.co
——這個獨立閱讀是王同學辦的電子雜志。和讀品可算同道。(平時就有很多媒體的書評約稿,見下。)
(http://www.douban.co
——這是王同學3月24日在獨立閱讀小組發出的王彬彬文章。這應該是豆瓣最早的議論。
文藝研究3月中旬就出刊了。然而,24號的膽小鬼、25號的蕭敢(梁捷)發出來的卻并不是文藝研究的刊行版!卻都堂而皇之地在文末標示出自《文藝研究》。
——這,就不免引人遐想了。想來各位可以把來源都推到1月20日的“共識網”?當然,也可以說各位其實并不知道這個“共識網”。文章另有來路。
——無論如何,來路這個問題且不管。膽小鬼和蕭敢,在24號、25號貼出來了一個很奇特的版本,和25號的南方周末撞車了,是巧合,或者配合?
注意這個很有意思的歐文,大概也很膽小,雖然晚了三天,卻在3月27號上趕著注冊了,早早就奔著這事兒來了。看他的主頁推薦里,主要就是汪暉事件——(http://www.douban.co
id: 37684077 2010-03-27加入
(http://www.douban.co
——這是王同學自己的小組。夏傳是小組長。
(http://www.douban.co
——這個叫夏傳。他是倒汪的絕對活躍分子。作為三年級本科生,參與其事熱情可嘉。見這個的留言——(http://www.douban.co
附:關于梁捷和王曉漁、【讀品】的誕生……
見 2007年《青年時訊》有一篇報道【讀品】電子雜志的文章:
梁捷:【讀品】 吹皺了書評"江湖"
(2007-07-12 11:04:31 本報記者 鐘蓓/文 ):
2006年2月14日,上海徐家匯。對梁捷、李華芳、王曉漁這群年輕人來說,這天非同尋常——他們席間的一番談話促成了一份書評雜志的誕生。“我和王曉漁等朋友平時就有很多媒體的書評約稿,但是不同媒體的風格和篇幅都有各自要求,這使得我們不能自由發揮。……
------------
最后,鑒于以上這些情況,完全應向國家新聞出版管理機構反映意見,指出目前媒體的過度干預乃至新聞違法活動。
同時,根據國家關于網絡的有關規定: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誹謗、污蔑他人名譽,都是非法行為。(http://politics.peop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主要職責
負責全國新聞單位記者證的監制管理,負責國內報刊社、通訊社分支機構和記者站的監管,組織查處重大新聞違法活動。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下屬:新聞報刊司。
擬訂報紙和期刊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對報紙(報社)和期刊(刊社)出版活動的監管;承辦報紙和期刊重大
選題的備案工作;組織對報紙、期刊內容的審讀和輿情分析工作;調控報刊結構和刊號總量;承擔全國新聞單位記者證的監制審核、發放、備案和管理工作;承擔國
內報刊社、通訊社分支機構和記者站的監管,組織查處重大新聞違法活動。(http://law.baidu.com
-
2010-07-08 00:46:35 蓬蓬
http://www.douban.co
m/group/topic/124377 57/
關于《讀品》小組的一個有趣的發現
2010-07-03 11:22:31 來自: 田子方
關于王彬彬第一文的原稿問題,我簡單搜索了一下,居然有奇特發現:
--------------------
比如“共識網”居然在1月20日就貼了全文原稿(不同于《文藝研究》、南方周末)——
但落款卻號稱是:
來源:《文藝研究》2010年第三期
-------------
其次,“中國選舉與治理網”4月1日也是登原稿全文(不同于《文藝研究》、南方周末),卻仍然號稱來源《文藝研究》2010年第三期——
----------------
第三,豆瓣讀品小組3月25日早上10點多,“蕭敢”(即:梁捷)登出的其實也是原稿,仍然號稱來源《文藝研究》2010年第三期——
-------------------
以上這些,說明一個情況:實際上各方早有合計了。——也就是說,讀品的梁捷等人
早已拿到王彬彬原稿,3月25日根本不是轉載文藝研究、南方周末!他們只不過是等到3月25號一起行動罷了。
所以,豆瓣讀品小組這幾個月來的狂熱炒作,并不是沒來由的。
x
向我的友鄰推薦小組話題:關于《讀品》小組的一個有趣的發現
摘要: 關于王彬彬第一文的原稿問題,我簡單搜索了一下,居然有奇特發現: -----...
推薦語:
2010-07-03 11:26:29 月光族 (冷眼相看:白紙黑字,不容構陷) 看來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總歸是要被曬出來的。多行不義必自斃。
田兄干得好。
> 刪除 2010-07-03 11:40:13 田子方 2010年3月25日,《南方周末》轉載了王彬彬教授的文章“汪暉的學風問題—以《反抗絕望》為例”。【讀品】編委梁捷(網名蕭敢)就在【讀品】豆瓣小組內轉載了王彬彬的這篇文章。
——以上是嚴正聲明里的話。見“【讀品】關于卷入“汪暉抄襲門”所引發的系列事件的嚴正聲明 ”
呵呵,【讀品】編委梁捷(網名蕭敢)其實并不是轉載一個書面正式發表的文章啊!而是拿到了原始稿,居然還腆著臉 號稱轉載的是《文藝研究》2010年第3期!
如此說來,我們自然要重溫一下林肯的名言:You may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能在一段時間里騙過所有人,你也能在所有時間里騙過一些人,但你不能永遠騙所有人。”)
> 刪除 2010-07-03 11:41:16 橫豎沒白田 (受命于天,既昌永壽) 要說文本細讀,能從文字中的蛛絲馬跡中得出背后的大義,讀品那幫人有這個能力嗎?
> 刪除 2010-07-03 12:28:02 大P™ (“張鐵軍翡翠是名牌……”) 我只盼旺同學出來說兩句話,到底怎么回事
> 刪除 2010-07-03 19:58:19 豆瓣用戶 2010-07-03 11:36:54 vivo 田子方這個弱智根本沒搞清楚情況就信口妄談、貽笑天下,他連蕭敢在讀品轉貼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733 )來自膽小鬼2010-03-24 14:07:27貼在獨立閱讀小組的文章(http://www.douban.co04/ m/group/topic/104591 )都不知道,我首先介入此一話題就在膽小鬼的帖子中,后來因為蕭敢在讀品小組貼了相同文章,我才轉戰這里。32/
> 刪除 2010-07-03 20:04:25 走進南非 蕭敢在讀品轉貼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733 )來自膽小鬼2010-03-24 14:07:27貼在獨立閱讀小組的文章(http://www.douban.co04/ m/group/topic/104591 )32/
這同樣說明,蕭敢轉載文章的出處不是他“嚴正聲明”的轉自《文藝研究》2010年第3期。
> 刪除 2010-07-03 20:08:18 我是我的倒影 (暑假來了~好好混) 膽小鬼那個帖子最后就是這樣寫的:《文藝研究》2010年第3期
> 刪除 2010-07-03 20:09:43 我是我的倒影 (暑假來了~好好混) 這是一個詭異的問題。1月20日共識網也是這樣落款。
> 刪除 2010-07-03 20:42:19 鬼谷子 這個詭異之處,非劉小磊莫能解。
vivo說他能聯系上劉小磊,倒影兄或可去請托一下,自然就明白了。> 刪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