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抄襲門消停了有些時日了,沒想到最近又熱鬧起來了。一干人馬被糾集起來修書一封,呼吁有關單位領導予以追查,并給予說法。義不可謂不正,辭不可謂不嚴,大有牢牢占領道德制高點,痛打落水狗之勢。
其實,放眼當今中國社會,積弊之深重,問題之復雜,所謂汪暉抄襲門不過是比芝麻和綠豆還要小的小事兒,需要知識階層為國為民奔走呼號,挺身而出的事件數不勝數,汪暉抄襲能讓諸多知識精英如此勞心費神確實令人匪夷所思。畢竟,還沒看到哪位知識精英為咱們中國那么多死難礦工聯名簽署過什么信或函要求追查什么真相。
對寫書碼字兒的文人來說,“抄書“而不言語一聲,大約與”偷“同義,著實該打,并且要痛打才對。可是,要說“抄書”這事兒比為在酷暑下那些揮汗如雨的民工爭取降溫費還重要,或者為莘莘學子爭取就業機會還重要,在下萬萬不敢茍同。因此,追打者們貌似占領道德制高點的動機便不由得令人生疑。
歷史上,中國文人的德性就不怎么讓人待見,文人相輕,自不必說,窩里斗更是這類人所擅長的把戲。究其原因,大概是他們比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吃得好和吃得飽的緣故,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去幫閑和扯淡。說他們眼里沒有大眾,那也不盡然,比如說當國難當頭的之際,他們就會制造出一些諸如“勞工萬歲“、勞工神圣”之類的口號去忽悠大眾做出犧牲,這時的他們也會將自己的身份與勞動拉上關系,號曰“知識勞動者”。
中國文人擅長制造分裂的功夫也很了得。天下太平的日子里,他們首先要把自己同做工的,務農的以及當兵的區分開來,這時,他們是“獨立的“知識分子。這之后,便是”窩里斗”, 按意識形態分派的有之,按師承傳遞分派的有之,按服務對象分派的有之,更有所謂主流與非主流之別。相互之間明槍暗劍,用“三個女人一臺戲”加以形容十分恰當。
因此,當這樣一群有前科的人士試圖高揚道德的大旗時,豈不恰如婊子立牌坊,怎能不令我等看客門瞠目于后?
國家養文人如同父母養孩子,不養不行,但萬不可嬌生慣養。以遍地血汗工廠和農民工的辛勤勞作來供養一批豐衣足食,無所事事的文人階層本身就是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大事。所謂分配制度改革固然應調整勞資之間的利益分配,但是,亦不可忽視對體力與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調整。兩者差別過大,會使文人階層不思進取,養尊處優,熱衷于結黨營私,壟斷學術與文化領域,成為與利益集團勾結在一起對大眾進行奴化教育的幫兇。
魯迅曾經說過:“歐洲的著作家往往是平民出身,所以也同樣的感受到平民的痛苦,當然能痛痛快快寫出來為平民說話,因此平民以為知識階級對于自身是有益的;于是贊成他,到處歡迎他,但是他們既受此榮譽,地位就增高了,而同時卻把平民忘記了,變成了一種特別的階級。那時他們自以為了不得,到闊人家里去宴會,錢也多了,房子東西都要好的,終于與平民遠遠的離開了。他們享受了高貴的生活,就記不起從前一切的貧苦生活了。。。。。。他不但不同情于平民或許還要壓迫平民,以致變成了平民的敵人。。。。。。這是知識階級的缺點之一。”(《關于知識階級》)
依我看,今后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就是要讓中國的文人階層平民化。只要勞動大眾還在活不好,死不了的境地中掙扎,那些文人們就沒有理由過著整天吃飽了沒事兒干的日子,因為如果那樣,他們就只會做三件事:幫閑,扯淡,整人!
本文行將收筆之際,忽然傳來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竟也被指涉嫌抄襲的新聞。這到應了一句話: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
嘿嘿,只有你會整人,難道人家不會整你?以后別吃飽了撐得沒事兒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