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盧吉米·阿拉德:馬克思主義還有意義嗎?
(華中師范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孫宏明 編譯)
【編者按】2020年9月24日,美國工人世界黨官方網站上發表了評論文章,作者奧洛吉米·阿拉德在文中表明,盡管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年理論存在不足之處。但是,馬克思主義在曾經和當下的革命斗爭中所發揮的重要指導作用依然是是不可忽視的。作者還強調,在21世紀,馬克思主義者們要用具體的、歷史的、發展的觀點來待馬克思主義。原文內容如下:
由于COVID-19使得經濟環境更加嚴峻,再加上警察的暴力事件,引發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未有過的國內動亂。千禧一代和Z一代開始看到新自由主義和美國保守主義的陷阱。
執政的共和黨人注意到了這一點,開始兜售謊言,以阻止所有潛在的運動。他們將對卡爾·馬克思的批評加以塑造,以吸引潛在的激進分子,使之遠離馬克思主義。
唐納德·特朗普和他的內閣將中國共產黨所謂的侵犯人權行為歸因于馬克思主義,這是一次毫無意義的反共嘗試。共和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攻擊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由富有的白人主導的政黨正在將馬克思妖魔化為一個完全無關緊要“死去的白人”。
盡管卡爾·馬克思自己也有不足之處,尤其是在預測革命運動首先將在世界何處爆發方面,但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在20世紀指導了無數次革命和反帝起義,并且馬克思主義理論仍然是理解各種壓迫的有力工具。
這些年來,馬克思主義作為階級簡化論的意識形態而獲得不公平的名譽。諸如跨部門和社會政策研究等二十世紀的概念被認為是研究各種特性和歧視的更全面的方法。雖然任何一個真正的革命者都不應該忽視諸如種族主義、父權制和反同性戀偏執等社會問題,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所有這些弊病都源于統治階級為保持控制權而進行的斗爭,這些弊病也因此被具體化,而變得更加頑固。
種族的概念是統治階級為了破壞階級團結而創造的,例如1676年培根叛亂就破壞了歐洲契約仆人和非洲奴隸之間的團結。雖然這并不是一次進步的叛亂,因為它導致越來越多的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的白人定居者竊取土著土地,但是,它還是讓奴隸政權感到了害怕,使他們剝削的下層白人獲得了微小優越感,從而加劇了種族主義。因為有色人種已經成為受剝削最嚴重的群體中最大的一部分,在整個無產階級中占了大部分,所以種族和階級仍然交織在一起。
由于美國的霸權正在掠奪全球南方國家的資源,阻礙它們的集體發展,為此帝國主義強加了階級和種族斗爭。盡管父權制的產生早于資本主義,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表明了它與階級社會發展的關系。研究狩獵采集社會(如昆布須曼人)的人類學家,觀察到高度的平等主義在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高度父權制的古代文明,例如古希臘和羅馬,都有階級社會。近代史上,許多最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如索杰納·特魯思,亞歷山德拉·科隆泰和艾瑪·戈德曼,都同時對資產階級發起斗爭,這表明性別平等總是與階級斗爭交織在一起的。
即使在今天,階級斗爭仍然和女權主義事業息息相關,因為婦女和邊緣化的性別構成了工人階級的很大一部分。類似的,同性戀壓迫源于順異性戀范式(一個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異性戀家庭)其目的在于加強階級壓迫;這一范式成為了上層階級維持財富和資源的一種手段。共和黨人和自由民主黨人都把馬克思主義者描繪成“瘋狂的教條主義者”。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種普通的,傳統意義上的政治意識形態。它是一種針對特定時間或區域的物質條件進行分析的科學方法,馬克思的意思是這種分析方法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馬克思主義是方法而不是教條
給馬克思主義貼上“歐洲中心主義”的標簽,是因為在19世紀,當資本主義工業和受嚴重壓迫的無產階級都在歐洲興起的時候,卡爾·馬克思從歐洲中心的觀點出發。各界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最初發現進行了批判和發展。弗拉基米爾·列寧繼承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觀點,并在帝國主義時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今天仍在進行的反帝國主義努力奠定了基礎。
正是由于列寧的貢獻,加上他提出的建立一個由堅定的革命領袖組成的政黨的概念,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才得以在俄國這個半封建國家發生。這與馬克思的預言相矛盾,馬克思曾將英國和德國等工業化國家描述為具有革命理想條件的國家,因為那里的資本主義更加先進。毛澤東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列寧的理論,證明了農民也可以發動革命。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不同時期被貼上種族主義,仇視同性戀和反猶太主義的標簽。盡管我們作為革命者應該批評這些過分的觀點,但重要的是要記住,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都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他們也難免于受到時代的影響。
在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黑人的劣等地位被當代科學所支持的時代,對于現代馬克思主義者來說,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置于當前的道德標準之下的行為是荒謬的。盡管有那些當代的觀點,但卡爾·馬克思還是在美國廢奴運動中仍然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卡爾·馬克思和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之間的通信在形成林肯關于廢除奴隸制的觀點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在馬克思晚年,歐洲中心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如果能夠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那么馬克思主義仍然是21世紀革命實踐的有力工具。即使反動分子會堅持反對,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反對一切壓迫制度的斗爭中的作用仍然與以往一樣重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