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制度體系,500年前開始在歐洲發展。如果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戰勝封建統治算起,資本主義社會歷時還不到400年。本文著重談談對資本主義的幾點認識。
一、人類歷史仍處在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時代
美國次債危機不僅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海嘯,而且導致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德國總理默克爾2010年5月9日在德國議會下院發表演講時警告:歐元正處在巨大危險之中,歐洲面臨12年來最嚴峻考驗。這關乎“歐洲”這一概念能否存續,這是我們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和任務。如果“歐元失效,歐洲將失敗”。她認為,解決歐洲債務問題還需要10年。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到2030年歐債問題才能峰回路轉。日本國債已是本國GDP的兩倍以上。一些學者憂慮,日本在失去兩個10年后,是否還將失去第三個10年。到2011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已超過15萬億美元,也超過了本國GDP。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如果美國政府不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美國將經歷類似日本那樣的“失去的10年”。在西方國家債務問題的困擾下,世界經濟低速增長還將持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
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再次打破了市場經濟所謂“無形之手”萬能論的神話,導致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社會矛盾尖銳化和沖突加劇,動搖了西方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但是,歷史沒有終結,資本主義沒有終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仍有很強的調整能力,能夠通過調整生產關系、分配關系和社會關系,緩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人類正在迎來以開發和有效利用能源為先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信息技術已經進入一個大規模數據化時代,智能化生產將是繼20世紀初亨利·福特把零部件生產標準化和流水線作業結合起來實現“大規模生產”以來的一次結構性變革,新興材料科學將給物質生產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通信技術革命將把“地球村”70億人的大多數以無線方式連接在一起。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仍將主導這次技術革命,這些國家仍有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增長的潛力。因此,我們仍處在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這種主導地位究竟占多長時期,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將由各種條件特別是各個戰略力量的博弈來決定。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正在發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撒切爾夫人擔任英國首相和1981年里根擔任美國總統后,大西洋兩岸兩位右派政治強人協力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影響全球。在發達國家,金融衍生產品惡性膨脹,虛擬經濟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國家工業壟斷資本主義迅速轉為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金融寡頭手中,貧富差距急劇拉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辦的《金融與發展》雜志公布的數據,美國最富有的1%群體占有全國財富之比,20世紀70年代為10%,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為23.5%,2009年高達40%,而 80%社會中下層群體僅享有全國財富的7%。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列茨2011年5月在美國《名利場》雜志發表《1%的“民富、民治、民享”》的文章,猛烈抨擊金融寡頭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全方位控制。86歲高齡的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阿蘭·圖海納2011年11月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日益增長的不平等到處都在發生,在美國尤其明顯。19世紀末,首席執行官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曾經是25倍,現在則是驚人的400倍,這是極其瘋狂的。貧富之間的變化如此急劇,一些極靠前的人不斷靠前,而那些跟不上的人則被越來越遠地甩在后面。在這一方面,歐洲也存在類似的現象,盡管沒有美國那么嚴重。”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兩個平衡市場不復存在。1991年12月19日,葉利欽發布總統令,批準《1992年國有及市有企業私有化綱要基本原則》,一場“休克療法”式的“改革”在俄羅斯全面鋪開。被稱為俄羅斯“私有化之父”、擔任過俄副總理兼政府私有化委員會主席的丘拜斯表示:“無論把財產分給誰,哪怕是分給強盜,只要把財產從國家手里奪回來就好。”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陷入缺乏宏觀監管的混亂和私有化,少數人暴富,廣大群眾卻越來越貧窮。2005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指出:“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對于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民來說,它是一場真正的悲劇。”
1989年,由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導炮制的“華盛頓共識”集中體現了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理論,其核心是鼓吹私有化和自由化,影響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例如,阿根廷在1989至1999年間,全國100家大企業中以阿資企業或阿資為主的企業僅剩7家。到2000年,跨國公司已控制阿根廷出口的90.4%和進口的63.3%。阿根廷90%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被8家石油公司控制,阿根廷10家最大銀行中的7家為外資銀行,外資銀行控制了阿銀行系統全部資金的62%。新自由主義的“改革”,特別是全面私有化,過度的對外開放和市場化,在跨國公司全面控制金融、資源、市場和經濟命脈的情況下,阿根廷喪失了大部分經濟主權,經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上述變化,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創造了條件,而步入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后,也為西方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牟取超額利潤創造了條件。
1. 跨國公司從全球獲取超額利潤。跨國公司以全球市場為舞臺進行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重組,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和資源,謀取超額利潤。中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供應商品換得的大部分貨幣用以購買發達國家的債券或存入這些國家銀行,獲得的回報率僅為3%—4%;而發達國家集中本國資本和流入資本再以直接投資方式投到發展中國家,獲得的回報率高達10%—20%。日本《經濟學人》周刊2007年5月8日刊登武者陵司題為《世界進入空前的超額利潤時代》的文章認為:“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一體化時代,盡管如此,日美歐等發達國家與中印等發展中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工資差距。如果發達國家充分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勢必會獲得顯著的超額利潤。通過跨國公司,這些超額利潤將會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市場在今后更加受益。”
國家間競爭越來越體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在2010年美國《財富》評出的全球500強中,西方7個大國共有325家上榜,占65%,其中美國139家,年銷售收入達69772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外貿總額的兩倍、美國貿易逆差的9倍。這說明美國根本不存在貿易逆差。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學校專家在對4.3萬家公司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全球近半數財富掌握在147家彼此間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跨國公司手中。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2011年9月21日介紹,美國前400位富豪的總資產達1.53萬億美元,超過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國GDP之和。
2. 以專利和營銷為武器獲取超額利潤。多數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國際產業鏈中低端,主要為發達國家組裝加工產品和提供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國雖然已成為制造業大國,但仍是“世界加工廠”,獲取微薄加工費。據統計,美國首發專利占全球首發專利的60%,我國占比還不到1%。例如,美國蘋果公司開發的媒體播放器ipod每臺售價299美元,蘋果公司沒有生產線,既不消耗國內資源,又不污染國內環境,但美國獲取設計、專利和營銷收入163美元,零部件和運輸費132美元(其中日本東芝等公司得到93.39美元),中國得到4美元(其中組裝費3美元),僅占1%。但是,按原產地規則統計,中國向美國“出口”一臺ipod,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就增加150美元。又如,我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圓珠筆,在美國市場每支售價1.99美元,由于90%的筆尖珠芯依賴進口,我國制筆廠生產一支圓珠筆僅賺1毛錢。
3. 利用國際儲備貨幣謀取巨額利潤。據統計,在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前的2006年12月,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分別占65%、25%、6%和3%,其他貨幣占1%;2011年第三季度末,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分別占61.7%、25.7%、3.8%和3.9%,其他貨幣占4.8%。從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到經濟衰退,對這些國家貨幣沖擊不大。這些國家利用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獲得巨額利潤。2010年美國鑄幣稅收入占其當年GDP的0.5%。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弗朗西斯在《黃金、美元與權力》一文中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是個分水嶺,此前的美元是張揚的政治工具,而此后的美元則是潤物細無聲,暗中把持著一切。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美國獲取了最大利益,美元對世界市場的控制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加強了。由于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它得以自由地膨脹。自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與黃金脫鉤的幾十年來,世界紙面財富增速高于實體財富增速的數十倍,而兩者的落差基本被美國所收獲。
美國為維護美元霸權地位和獲取巨額利潤,曾無情地打壓日元和歐元,特別是在美國打壓下,日本沒有采取正確對策,因而蒙受巨大損失。美國不會放過人民幣,中美貨幣戰、匯率戰仍將此起彼伏,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上述大量事實表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正加速發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及他們的跨國公司將從全球獲得越來越多的超額利潤。
三、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的原因、目標與前景
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是在美國實力和霸權地位下降的形勢下,對美國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進行的一次重大調整。美國全球布局的總體態勢是全球收縮和重點進攻。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轉移到歐亞地區,從亞洲轉移到亞太地區。這是因為歐洲不僅無戰爭,還可以利用北約和歐盟繼續打壓中東一些國家,力促這些國家政局更迭,維護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和經濟利益。
隨著世界經濟重心回歸亞洲,亞洲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投資和貿易市場。美國將大量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資源投入亞太地區,其目標是:第一,強力推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第二,通過跨國公司,維護和擴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利益;第三,拉幫結伙,挑撥離間,圍堵和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由于亞太地區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美國這些目標都難以實現。印度《電訊報》網站2011年12月1日發表題為《新德里回絕反華軸心》的文章指出,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最近宣稱:“與美印締結安全條約一事值得研究,來自印度政府的回應一直相當積極。”但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否認知曉這一協議。印度外交秘書蘭詹·馬塔伊強調:“新德里將堅持與中美同時接觸而不與任何一個國家對抗的政策。”美國在東南亞擴大勢力范圍,挑撥中國與東盟國家關系,已引起一些國家的警惕。法國《世界報》2011年11月20日刊登的文章介紹:印度尼西亞2010年與美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近日來透露出憂慮的心情。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發表講話后,印尼外長警告說,不希望局勢發展到引起惡性連鎖反應的地步。新加坡外長警告說,陷入對立大國之間的“利益分歧”將導致威脅。
2011年11月19日,東亞峰會結束后,據日本《讀賣新聞》21日透露,日本首相野田加彥感到“心滿意足”,因為在一年前精心編制的“中國包圍網”終于浮出水面。野田不僅追隨美國介入南海爭端,推進所謂“海洋合作與討論”,而且宣布日本參與TPP多邊談判。但是,由于中國已經是日本投資越來越多和最大貿易伙伴,對于日本是繼續強化日美同盟、完全追隨美國,還是擴大與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合作,在日本政界特別是學者之中的分歧越來越大。日本《世界》月刊2012年2月號刊登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寺島實朗的題為《必須轉換對世界的認識——2012年日本應下的決心》文章指出,當世界各國為建立“全球參與型秩序”而努力、日本的盟國美國也在大幅度轉變時,日本仍苦苦執著于“冷戰思維”、麻生時期的“自由與繁榮之孤”(“民主國家”包圍中俄)外交構想,以及“深化日美同盟”的老觀念。應擺脫“依賴美國對抗中國威脅”的淺薄想法,日本2012年的課題應該是,在基地問題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問題上自尊自立,取得與美國對等的地位,在構建穩定的亞太格局的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日本《呼聲》月刊2012年2月號刊登日本前財務官、國際通貨研究所理事長行天豐雄一篇題為《解讀國際貨幣制度混亂的未來走向》一文中指出:“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單極領導力已經開始相對衰弱。戰后日本一直只考慮與美國的關系,今后這樣是行不通的。關于參與TPP談判,也絕不能讓其破壞日中關系。日本應在參與TPP談判的同時,推進與中國締結自貿協定的談判。”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2011年11月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發表一篇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文章。印尼總統蘇西洛指出:“亞太地區被單一的超級大國主宰已不再可能。”馬來西亞前總理拉扎克2011年11月18日在印尼《雅加達郵報》發表題為《東盟與全球權力轉移》的文章指出:“如果說19世紀屬于大英帝國,20世紀屬于美國,那么21世紀屬于亞洲。”美國參與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各國和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這才是美國的正確選擇。
四、建議我國制定長期戰略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08年11月發表題為《2025年的全球趨勢:一個經過改造的世界》的研究報告,對“多個金融節點”預測:“在西方以美國和歐盟為主,在中亞和中東以俄羅斯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為主,在東方以中國為主、最終還有印度為主,金融的景觀將第一次真正地呈現為全球性的和多極的。”報告預測:“多極世界上的主要角色之間的關系將嚴重緊張,因為各國謀求能源安全和強化自己的勢力范圍。”
俄羅斯重要智庫——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網站發布《2030年全球戰略預測報告》分析了全球變化主要趨勢:“全球巨變不會出現。各國在金融穩定、社會發展、創新經濟和安全領域將加強協作,全球和地區治理機構的權力將擴大。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全球治理機制將進行根本性改革,全球和地區大國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現有的歐洲、亞太地區一體化機制得到鞏固,中國逐步推進民主改革,民主國家增多且各國民族主義加強。”
建議我國研究和制定“2050年世界格局與中國”長期戰略。研究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世界格局將是什么樣,中國將處于什么地位。在國際方面,深入研究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研究和判斷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和相互關系,重點研究美國走向衰落還是重振及其影響;研究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大趨勢和合作前景,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研究周邊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和安全形勢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和對策。
在國內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妥善處理優化外資與用好內資、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拓展外需與擴大內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以及財富增加與公正分配等五大關系,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屹立于世界,將為世界社會主義逐步復興,為維護世界和平、推進世界經濟協調發展和實現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