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褐惺M獠①徤袭敚皇鞘Р呤菨h奸故意賣國
今日新浪轉載中國經營報文章《石油央企海外收購失策案例被披露》。該文爆出某石油央企該外并購上當的事情。上網一搜,原來該央企是中石化。
該文稱,2008年末,該石油央企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其已贏得對總部設在加拿大卡爾加里的Tanganyika Oil公司的收購戰。Tanganyika對外公布的資料顯示,其在敘利亞和埃及擁有石油勘探和開采資產,主要上市地為多倫多,在斯德哥爾摩有存托憑證(DR)。當時該石油央企同意支付每股31.50加元的價格,購得Tanganyika的100%股權。這起收購案令Tanganyika的股東們十分滿意。該文稱內部人士透露,Tanganyika已經掛牌多年,四處尋找買家?!?006年的時候,中國買家第一次和Tanganyika接觸,當時的股價只有2加元,與最終的收購價格31加元相差懸殊。”算下來該石油央企為此多付出了十幾億美金。更為震驚的是,該央企收購目的主要是Tanganyika在敘利亞的油田,而該油田是高硫油,是不符合期貨市場交易的原油,又因為煉化成本非常高,既不能運回國內作石油儲備,也不能在敘利亞本國煉化,由于敘利亞局勢動蕩,該央企員工已經撤離?! ?/p>
這起“典型的失敗收購”,該文使用了“石油央企“上當””和“冤大頭”“失策”“沒有經驗”“匆忙”等字詞,并引述多位人士的分析。認為,中國央企失策,中國缺少海外并購的人才,不懂得收購的游戲規則,不懂得對方國家的法律和財務、稅收制度是中國海外收購的通病。簡單一句話,央企失敗的收購,雖然是冤大頭,但是經驗不足,不懂收購海外資產,我們需要引進和培養人才,簡單的辦法就是引進第三方。
是這樣嗎?這是一派謊言?! ?/p>
從收購價格上看,2006年與Tanganyika開始收購接觸前,其已經掛牌多年,四處尋找買家,可見其急于出手;而此時的股價為2加元。即便考慮到2008年的一些情事變更,如何出價到31.5加元?怎么沒有別人出價如此之高?本人搜索到2008年9月新聞,看到在“ 9月19日時 ,該公司股票的收盤價格僅為每股17.50加元,而在今年一月份,該公司的股價更是曾一度跌至每股9.89加元。消息人士表明,相比于主要競爭對手而言,中石化的出價要高得多。”看到了吧?誰買東西會如此高價?只有故意的漢奸?! ?/p>
從收購的資產看,主要是為了敘利亞的油田。該油田既然出產的是高硫油,我們沒有煉化設備,敘利亞也沒有煉化設備,煉化成本奇高,又不符合國際期貨市場交易原油標準,難道央企不知道嗎?購買資產不進行調查、考察?堂堂央企至少不至于對購買的油田出產何種石油,產量、儲量、地理位置、運輸條件等等都一無所知就購買吧?中石化的人不是傻瓜,他們怎么可能連這點常識都不懂。問題是他們就像這樣干,因為他們是賣國的漢奸。
反觀海外企業在中國大陸并購收購投資,卻總是以極低價格收購,在迅速炒高賣出,賺的是盆滿缽滿,肥的流油,我們怎么不說老外在中國經驗不足?我們卻還是說,老外在我國的交易中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經驗不足,是因為我們不懂法律。外國人比中國人更懂中國法律?真他娘的笑話?! ?/p>
所以,不是失策,不是經驗不足,也不是匆忙中出錯,更不是缺乏人才。這些都是漢奸們的故意所為。無論他們怎樣把收購的過程弄得和唱戲似的,來掩蓋賣國行徑,他們終究還是在賣國。他們出賣的是中國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的血汗?! ?/p>
不信?徹底查一查?!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