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背反?——并非談論轉基因
半二十八畫生
作為一個糧食大國,玉米在我國一直都是自給自足,但今年這一狀況似乎在悄悄地逆轉。中國十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從美國采購的玉米數量比過去15年還要多,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2.35萬噸,相比之下2009年同期累計玉米進口僅2150噸。國內的玉米價格受國家保護價,價格一直很高,而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的玉米價格很低,基本上合人民幣就是一千出頭,進口的要比國內生產的便宜很多。美國玉米大規模進軍國內市場,讓一些身處玉米主產區的農民深感擔憂,早在我國大豆進口暴漲的時候,農民就吃過這樣的虧。玉米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的大豆有一些類似,一些業界專家也有同樣的考慮:玉米市場會不會重蹈國產大豆的覆轍?另外,從美國進口的玉米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60%的進口玉米都是轉基因的,而我國的玉米都是非轉基因的。(據中廣網)
轉基因是高科技太高,一般人搞不懂,說不清,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久經考驗的農民、生產經營者,對轉基因作物的市場沖擊力早就領教,遭到的打擊、創傷甚至可以說刻骨銘心。以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黑龍江為例,該省最近一次研究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農機合作社貸款、大豆及乳業發展等工作的省政府專題會議指出,近年來,受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口沖擊的不利影響,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發展舉步維艱,目前97%的企業已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據說,為保護好大豆產業,被迫要“利用”國內外質疑轉基因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契機了。
“國內外質疑轉基因食品威脅人類健康的契機”是否靠得住、足堪“利用”呢?恐怕未必。原因很簡單,還是轉基因是高科技太高,一般人搞不懂,說不清,“國內外質疑轉基因食品威脅人類健康”也沒有權威的結論,總之不確定性太強。而且不能排除某些組織和人利用這種不確定性不炒作。比如,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加工環節發現疑似轉基因大米,而此次“問題大米”的加工原料很可能出自湖北省國家糧食儲備庫。對此,湖北省農業廳于20日發表申明稱:綠色和平組織的言論是嚴重失實的新聞炒作。
那么,是不是就只好眼睜睜看著“物美價廉”的轉基因作物長驅直入了呢?恐怕也未必。因為從歷史上看,美國人就曾經拒絕過英國人的“廉價”茶葉:
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征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東印度公司因此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其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但是,紐約、費城、查爾斯頓等地民眾卻拒絕卸運茶葉。
北美民眾為什么要拒絕便宜一半的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呢?歷史教科書上說是因為民眾認識到,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雖然比較便宜,但那是為了打壓本土的價格傾銷,當時的美國人不想看到這樣的結局,因為一時價格的便宜打壓了本土的茶葉銷售,而導致很多的“私茶”和本地種植的茶葉商人無法生存,假如北美人民都飲用了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那么北美人民自己生產出來的茶葉銷售就會受影響,最終導致茶葉渠道完全落入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中,那時茶葉價格將被操縱,北美民眾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
于是,當1773年11月東印度公司裝載342箱茶葉的船只開進波士頓港后,12月16日,波士頓八千群眾集會,要求停泊在那里的東印度公司茶船開出港口,但遭拒絕。當晚,在波士頓茶黨組織下,由60個當地人打扮成印地安人偷偷摸到船上,將東印度公司三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價值18,000英鎊)全部倒入大海。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
如果美國人民沒有忘記波士頓傾茶事件,中國人民熟知波士頓傾茶事件,那么,中國大量進口美國轉基因作物,美國將英國茶葉倒入大海,或者不會成為歷史的背反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