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國有企業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海派經濟學南京研究所第13次理論研討會(筆談)
張作云
近年來,一提起搞活國有企業,人們就會想到要優化市場環境,規范政府行為,企業改制充分發揮企業家的作用等等,很少提及工人群眾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誠然,搞活國有企業,上述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沒有廣大工人階級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搞活國有企業依然是一句空話。搞活國有企業,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一、工人群眾是企業活力的深厚源泉
我國國有企業活力的源泉,從根本上說,在于企業勞動者的智慧,在于企業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工人群眾是企業勞動者的主體,因此國有企業的活力,歸根結底,來源于企業的廣大工人群眾。
第一、工人群眾是現代生產力的主要源泉。現代生產力有三大源泉,即社會勞動力、自然力和科學力。社會勞動力的物質載體工人群眾,具有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工人群眾的生產實踐及其經驗積累,能升華為強大的科學力,同時,它又能把科學力與自然力合并起來,轉化為高性能的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極大地提高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以工人群眾為主體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并向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乃至思想文化的變革和發展,從而把人類歷史推向前進。
第二、工人群眾是我國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企業資金的循環,要靠工人群眾的共同勞動來推動;企業的經營決策,要以工人群眾的集體智慧為基礎;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要靠工人群眾去落實;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先進技術,要通過工人群眾的生產實踐發揮作用;經濟效益的增進,離不開工人群眾的共同努力;工人群眾自上而下的監督,是廠長經理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的有力措施。沒有工人群眾積極主動和創造性的勞動,企業經濟的運行是不可能的。
第三、企業活力的源泉在于工人群眾。這是由我國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決定的。我國國有企業的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人民所有。企業的工人群眾,作為共同經營和使用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的聯合勞動者,既是直接生產者,又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關心企業經營,重視企業效益,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可以稍微挺一挺腰板,可以揚眉吐氣,可以感到自己是人了。他們千百年來都是為別人勞動,為剝削者做苦工,現在第一次有可能為自己工作了,而且是利用一切最新的技術文化成果來工作的。”(《列寧選集》第3卷第393頁)這樣,就必然煥發出高度的勞動熱情,并轉化為無比強大的生產力。
第四、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本質特征,決定了企業活力來源于工人群眾。工人群眾參加管理,既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產物,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體現,是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本質特征。工人群眾通過參與企業重大經濟決策和管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深切感到自己肩上擔子之沉重,所負的責任之重大,從而激發自己主人翁的責任感,努力工作勤勞工作,為搞活企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五、從當前西方國家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看,許多國家熱衷于搞“人民資本主義”勞資“命運共同體”。動員企業全體人員積極參加企業“自主管理”,把尊重人、重視人的因素、強調職工積極關心企業發展的自發性和主動性作為企業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固然與資本家同工人長期斗爭積累的階級斗爭經驗有關,但更重要的則是他們意識到,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工人群眾的主動性對企業發展、資本增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企業管理性質的根本改變,但卻從另一側面說明,工人群眾的積極主動精神在企業活力中的作用地位和作用。
二、目前影響工人群眾積極性的因素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工人群眾的積極性不高,致使企業虧損嚴重,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人群眾主人翁意識的淡化和削弱。具體說來,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輿論導向因素。近年來,在輿論宣傳中,出現了一些弱化和動搖工人群眾主人翁地位的傾向。首先是一些報刊相繼載文直接間接地否定工人群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如1992年春在報道砸“三鐵”的過程中,只講砸工人的“三鐵”,很少講砸廠長經理的“三鐵”;有的文章認定“主人翁是個政治概念”;有的文章明確指出,“企業中的工人不是這個企業的主人”,宣稱“股東是企業的主人”,說什么國有企業改革的著眼點應放在“職工改身份”上;“企業與職工的關系,要么是股東與參股的對象的關系,要么是雇傭關系,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等等。其次,對于怎樣理解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商品的概念,有的學者主張“實行自由雇傭勞動制度”;同時,在關于現代企業制度的討論中,一些報刊只注意宣傳企業家的地位和作用,而對工人群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緘默不語。上述輿論交相輝映,不能不構成對工人群眾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的極大威脅。
第二、社會環境因素。近年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一些國有企業租賃、拍賣給個人,在實際上成為私營企業;一些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而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一些工人面臨失業威脅,而一些暴富者卻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社會上腐敗之風屢煞不住,社會治安狀況不好;等等。工人群眾身臨其境,公平感和安全感明顯低落,不能不對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產生困惑。
第三、企業內部因素。目前,一些企業廠長經理素質不高,習慣于家長式管理,民主管理流于形式,職工代表大會成了裝飾品;廠長經理個人說了算,獨斷專行,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卻借口“付了學費,長了見識”而不了了之;收入分配不公平,領導和群眾收入高低懸殊;企業領導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講排場,擺闊氣,鋪張浪費,大吃大喝,甚至中飽私囊;勞動糾紛日益增多,工人群眾在企業的正當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干群關系日益復雜。企業管理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引起了工人群眾的不滿,造成主人翁意識的失落。
第四、職工價值觀念因素。近年來,由于對市場經濟的片面宣傳和曲解,一些工人群眾的價值觀念在發生變化。上班掙錢,理所當然,勞動動機日漸經濟化;把舒舒服服過日子當作人生最大追求,理想日益淡薄;對企業規章制度的認同程度較低,把上班干私活視為正常,對本職工作缺乏責任心,敬業觀念趨向模糊;對企業財產的關心程度較低,把搞活企業看作廠長經理的事情,于己無關,認為企業只是自己干活掙錢的場所,集體意識日益淡化。工人群眾價值觀念的轉變,極大地削弱了主人翁意識。
工人群眾主人翁意識的淡化和削弱,不能不影響其積極性的發揮,從而使企業缺乏活力。
三、依靠工人群眾,再造企業活力
要依靠工人群眾,再造企業活力,必須從強化工人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入手。
第一、維護國有企業的公有制性質。以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為前提的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是國有企業工人群眾主人翁地位的經濟基礎和根本保證。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是一個整體概念。工人群眾只有作為聯合勞動者整體,才能真正掌握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各項權力,才能真正在生產領域其主導作用,使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保障。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通過把國有資產量化到個人,使所謂“無產者”變成“有產者”,以體現和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主張,是極其荒謬的。它違背社會化大生產原則,逆生產力發展的潮流而動,不僅不能保障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項民主權利,反而起著損害工人階級團結,模糊工人群眾的階級意識,降低工人階級的理想標準,瓦解工人階級隊伍的消極作用。
第二、堅持按勞分配。按勞分配是公有制的孿生兄弟,是工人群眾主人翁地位的經濟體現。有公有制而無按勞分配,公有制即名存實亡,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就是一句空話。當前有的學者肆意歪曲按勞分配的實質,把按勞分配直接等同于按勞動力價值分配或按要素價值分配,這實際上是取消
按勞分配,掏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核心內容。我們要維護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守住勞動者當家作主這塊陣地,就必須維護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抓住這兩條生命線。
第三、選用適當的經營形式。企業的經營形式,是企業所有制關系的具體化,經營形式不得當,所有制關系和分配制度就會潛移默化。選用適當的經營形式,是保證國有企業全民所有制性質、貫徹按勞分配、保障工人群眾地位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實行股份制的企業如何保證工人群眾的地位需要認真研究。股份制企業要把股東的經營收益權放在首位,使企業的全民所有制性質和分配關系可能發生變化,經營決策權可能為大股東所壟斷,工人群眾很少有發言權,更難有決策權,必須認真研究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如何體現的問題。近年來,有的企業實行的全員投入產出總承包,倒是我國眾多國有企業值得效法的一種經營形式。事實已經證明,這種經營形式,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保證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堅持了企業的全民所有制性質;工資總額與企業利潤掛鉤,堅持了按勞分配制度;全員承包,量化到個人,責、權、利相結合;經營決策和領導人的選任,由職工代表選出的工廠委員會進行,強化了工人群眾在經營決策、收入分配中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工人群眾當家作主、管理企業的民主權力,保證了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調動了工人群眾的積極性,使企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第四、實行科學的企業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應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從決策系統、指揮系、監督系統到運營系統,都要能夠妥善處理企業與職工、領導與群眾的關系,有利于調動領導和群眾兩個積極性,既能保證領導決策、指揮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又能體現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他們行使當家作主、管理企業的民主權力,保證企業民主管理原則和群眾路線的貫徹執行。
第五、認真貫徹勞動法,實行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成立工人代表參加的工廠管理委員會,強化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為保障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落實工人群眾各項民主權利,提供法律依據、制度規范和組織保證。
第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為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落實工人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維護工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而搖旗吶喊。理論研究工作者和宣傳教育工作者,要時刻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自覺堅持和維護四項基本原則,加強學習,端正方向,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感,做社會主義的促進派。各級黨委和宣傳教育工作嚴格區別開來。對輿論宣傳工作要經常調查研究,制定規劃,加強領導,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監督和檢查,建立健全輿論導向。要及時組織力量,給以必要的干預和批評,絕不允許那些在明里暗里否定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歪曲甚至詆毀工人群眾主人翁地位、危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錯誤傾向滋長蔓延。
第七、加強工人階級自身的建設。工人群眾要自覺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當家作主、參與企業管理的自覺性;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管理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當家作主、管理企業的能力;要強化自己的階級意識和集體精神,保持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加強團結,積極參與企業的改革和管理,行使自己當家作主、管理企業的民主權力,維護自己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要關心企業,愛護企業,積極獻計獻策,使國有企業順度難關,重新煥發青春和活力。
總之,依靠工人群眾,搞活國有企業,不是某些人主觀設計的模式,而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及其經濟運行的客觀要求。遵循這種客觀要求,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就能使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廣闊天地里縱橫馳騁,興旺發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